正文 第4章 讓能人為己所用(2 / 2)

遭遇了閉門羹的朱元璋並未灰心。在他看來,像劉基這樣的能人如果招致麾下,將來必將用他的雄才大略助自己一臂之力。朱元璋暗自發誓一定要讓這個孤傲的狂人為己所用。

於是他授意部下胡大海、孫炎等人前去拜請,可是他們都無功而返。越挫越勇的朱元璋又派了宋濂、陶安等人前往。由於宋濂、陶安也是有名的大文人,所以他們與劉基有很多共同語言,在他們的極力勸說下,劉基最終決定出山輔佐朱元璋。

與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相似,劉基在初次與朱元璋相見時,就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朱元璋大喜過望。從此將劉基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

劉基果然沒有辜負朱元璋的厚望,他忠心耿耿,盡心盡力輔佐朱元章。他為朱元璋製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

在劉伯溫的輔佐下,朱元璋可謂是如虎添翼。他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指揮戰鬥。一路披荊斬棘,順風順水。他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於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最終將其徹底消滅。第二年,他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隨後,趁勝北上,直逼元朝首都北京,同時準備在南方稱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掃清了一切障礙之後,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了大明皇朝。而為朱朱元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劉伯溫,作為開國元勳之一,被任命為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在朱元璋穩定帝業之後,劉伯溫打算告老還鄉,幾次請求辭去官職。但朱元璋每次都以江山未穩,大事未興之由拒絕了他。為什麼呢?因為朱元璋知道,像劉伯溫這樣的人才,天下難覓,無人代替!放他回家,就像斷了他的左膀右臂一樣,豈有放歸之理?

試想一下,如果朱元璋不費盡心機地請劉伯溫出山輔佐自己,那麼朱元璋最終也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混混,不知會死在哪路義軍的屠刀之下。大明帝國的皇位也絕不會落在他的手裏。

而正是由於朱元璋把劉伯溫拉攏在了自己的身邊,讓他為己所用,才最終讓他輔佐自己成就了一番帝業。

讓能人為己所用,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可謂是心計十足。在他精心打理下,劉伯溫對他可謂是忠心耿耿,肝腦塗地。

左腦心計 右腦算計

成功是每一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獲得成功卻並非易事。成功需要的是很多東西的鋪墊。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便是要確保自己的人際關係良好。人際關係其實就是每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砝碼。做任何事隻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難免過於單薄,而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則可以為你提供強大的援助。讓那些能人願意為你效勞,你無疑就等於是如虎添翼。有了他們做堅強的後盾,做任何事都會事半功倍。要想把這樣的人拉攏在自己的身邊,就要講講心計,玩玩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