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包含了什麼東西呢?我認為包含了他對生活深切的感悟,正是那些他所體驗的真實故事,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那些不願公布於眾的東西是最正規的東西,埋藏在心底,不願讓塵世的俗氣幹擾她的冰清。他所依賴的激情和靈感正是來自於這些生活中的親曆感悟,發自內心感受,這是積累過後的一種情感上的噴發。現在有很多歌曲,由於創作者閉門造車,不能深入生活和紮根於生活,缺乏心理動因和內在依據,音樂作品常常給人一種突如其來無法理解的怪異印象,比如說許多歌曲像僧人撥拉著念珠念咒一樣,聽上去很不舒服,猶如一不小心吞了一隻蒼蠅,感覺不能言語。很多流行歌曲或搖滾歌曲的製作人把自己的趣味和思想強加給人物,讓聽眾服從自己隨意的驅遣。這種脫離生活的產物不是垃圾又是什麼?我們從鄭鈞的音樂中捕捉和感受到那些返樸歸真的東西,讓我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這種真實情感的衝擊,一次又一次受到這種質樸、雄渾、圓潤、音樂甘露的滋潤和沐浴。
有時候期盼中會有更多的失望,鄭鈞後來的音樂漸漸走入低穀,不免讓我懷念他以前那些激情飛揚的音樂。
鄭鈞的翻唱大碟《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其中都是很多年前的老掉牙的歌,有歌的近三十年了。可以看出,鄭鈞失去了當年創作的激情,再很難有突破性的作品,諸如《回到拉薩》和《灰姑娘》此類的經典歌曲距離現在的鄭均愈來愈遙遠,他在重複著別人,顯得百無聊賴,在無所創作的閑暇之時應付和浪費著他的音樂時光,他的創作高峰期似乎已經過去,他停留在輝煌時期的邊緣上彷徨,變的懶惰,隻局限於消受過去音樂的輝煌成就,不能再次深入生活和大眾。也許一個生活的安逸了就失去了創作的激情,這一點在鄭鈞的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更遺憾的是,他那些曾經銘刻在心裏底層記憶,就被都市上流生活的潮水衝刷得蕩然無存。
在失去原創的動力之後,鄭鈞索性開始了翻唱的過程,不能在零距離地介入生活,而是強調“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歌”來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刺激人們的外在而強烈的感官反應。他開始無視音樂固有的特點,無視音樂的質量和品質,把音樂的創作變成了翻唱團屁股後麵言恭貌謹的“小跟班”。迪克牛仔無疑屬於這樣的角色,但最典型的“小跟班”形象,則非鄭鈞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莫屬,鄭鈞的這一專輯典型地表征著音樂創作喪失音樂品質的嚴重情形,表征著原創歌曲奴役翻唱歌曲所達到的可悲程度。我從他的這部專輯裏可以看到小打小鬧,小情小調,小膩小歪。在這部專輯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鄭鈞音樂才能的發揮,沒有貼切的情感流露,沒有自己的不滿和憤怒,沒有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熱愛,沒有對愛情的頌揚和感受,更沒有他那些曾經的歌曲給予我們的欣悅和感動,這不僅是對他自己的音樂創作時光毫無必要的揮霍和浪費,而且還顯示了他對喜愛他的歌迷們的傲慢和不尊重。現在知道的鄭鈞的歌曲絕大多數都是翻唱的,譬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首歌曲不知道被多少“小跟班”翻唱過多少次,而鄭均也再翻唱,並且聽上去毫無原唱的特色,而他翻唱的也失去了原唱的品味,顯得不倫不類。這種眩惑的翻唱歌曲之所以缺乏力量,就是因為它隻是滿足於與原唱保持一種異化性質的相似性與一致性,而缺乏質疑並超越原唱音樂的內在質量和激情。鄭鈞也跟在這些二流樂人之列,實在讓人感到痛心,他翻唱的歌曲並不能使我們的心靈感受到雄強的力量,不能使我們體驗到他那些原創音樂所固有的詩意和激情。
而現在的鄭鈞在做什麼?如果他自己願意放棄他已經擁有的音樂天才的榮譽,願意放棄在樂壇上享有實力派音樂人物的桂冠,那就是意味著他要在音樂大道上一步步都向末路。這時候我想起了一位他的老歌迷的疑問:鄭均到現在還有什麼?一個操著越來越珠圓玉潤的嗓音的人,一個再也拿不出東西的江郎,一個活成了標本的老帥哥,一個擁有妻兒和牧場的東家……
老歌迷的一句話讓人回味無窮:如果沒有2005年12月3日那場演唱會,鄭鈞恐怕已經被很多人忘記了。
真誠的希望鄭鈞回來,帶我們回到拉薩,回到心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