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況還不能說是驚慌失措。由於會戰失敗而導致驚慌失措,不僅在有武德的軍隊中不會出現,就是在其他的軍隊中,也隻在個別情況下才會出現。但是,上述那些情況,卻是在最優秀的軍隊中也會產生的。如果說長期的戰爭鍛煉和勝利的傳統,以及對統帥的極大信任,有時可以減少這些情況,但在失敗的最初時刻卻不可能完全避免這些情況。這些情況並不是僅僅由於敵人獲得了戰利品而引起的,因為這種情況通常是到後一階段才會出現,而且大家也不會很快知道。因此,即使是在均勢逐漸而又緩慢的變化中,也會產生這些情況,正是這些情況構成了勝利的影響。戰利品的數量可以加強這種影響。
處在上述情況下,作為戰爭工具的軍隊將會遭到多麼厲害的削弱啊!一支處在這種削弱狀態下的軍隊對作戰中很普通的困難都會感到難以對付,怎麼還能夠期待它做出新的努力,重新奪回已經失去了的東西呢!在會戰之前,交戰雙方之間有一種真正的或者想象的均勢,這個均勢一旦遭到破壞,要想重新恢複它,就必須有外因的幫助。如果缺乏這樣的外援,任何新的努力都隻會導致新的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主力取得的哪怕是最微小的勝利,也會使均勢像天平一樣不斷向一邊下降,直到新的外在條件的參與使它發生改變為止。如果沒有這種新的外在條件,而勝利者又是一個有強烈的榮譽心、不斷追求遠大目的的人,那麼,要想使他高漲的優勢不致像洪水一樣泛濫成災,要想通過許多小規模的抵抗使這股洪流緩和下來,直到勝利的影響沿著一定的渠道最後消失,對方就必須有一位傑出的統帥,就必須有一支久經戰爭鍛煉而具備高度武德的軍隊。
現在我們來談談勝利對民眾和政府的影響。對方一旦獲得勝利,我們的民眾和政府的迫切希望就會突然變成泡影,自尊心也會遭到徹底的打擊,恐懼情緒就會以可怕的膨脹力蔓延到任何一個地方,最後使他們完全陷於癱瘓狀態。這是一種真正的精神上的打擊,是交戰的一方所遭受的電擊般的打擊。這種影響,盡管在這裏和在那裏會有所不同,但決不可能完全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但不積極地去發揮自己的作用以扭轉敗局,反而懼怕自己的努力會徒勞無益,於是在應該前進的時候躊躇不前,或者甚至束手待斃,聽天由命。
這種勝利的影響在戰爭過程中產生的成果,一部分是由勝利一方統帥的性格和才能決定的,但更多的是由促成勝利以及勝利所帶來的各種條件決定的。當然,統帥如果沒有膽量和敢作敢為的精神,即使是最輝煌的勝利也不會帶來很大的成果。但是,即使統帥具有膽量和敢作敢為的精神,但卻受到各種條件的限製,那麼這些精神力量也會很快地枯竭。如果利用科林會戰勝利的不是道恩元帥而是腓特烈大帝,如果進行勒登會戰的不是普魯士而是法國,那麼結果將會多麼不同啊!
促使巨大勝利產生巨大成果的各種條件,我們在討論與此有關的問題時再作研究。那時才能解釋清楚,為什麼勝利同它的成果之間有不一致的現象,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把它歸咎於勝利者缺乏魄力。在這裏我們隻研究主力會戰本身,我們不想離開這個題目,所以隻想指出:勝利必然產生上述影響,這種影響隨著勝利的增大而增強。一次會戰越是成為主力會戰,越是把全部作戰力量集中在一次會戰中,越是把全部軍事力量變成作戰力量,越是把全國的力量變成軍事力量,勝利的影響也就越大。
然而,難道理論就可以把勝利的影響看做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嗎?難道就不應該竭力尋求有效的手段來消除這種影響嗎?對這個問題做出肯定的答複,似乎是很自然的,但是,願上帝保佑我們,不要像大多數理論家那樣走上既讚成又反對的自相矛盾的歧路。
實際上,上述影響是必然存在的,這是事物的性質決定的。即使我們找到了可以抵製它的方法,它仍然存在,猶如一顆炮彈,即使它是從東向西發射的,因而它隨地球自轉的運動速度會有所減小,但它仍然隨著地球的自轉在運動。
整個戰爭的進行離不開人的弱點,進行戰爭也正是針對著人的這種弱點。
我們以後在別的地方還要談到主力會戰失敗後應該怎麼辦,還要研究在絕望的處境中可能剩下的手段,還相信在這樣的處境中有可能把失去的一切重新奪回來,但這並不等於說,這樣一次失敗的影響就逐漸消失而等於零了。因為人們用來挽回敗局的力量和手段本來可以用到一些積極的目的上去。這裏不僅指物質力量,而且還包括精神力量。
另一個問題是,一次主力會戰的失敗可能喚起一些在其他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產生的力量。這種情況是可以想象的,在許多民族中也的確出現過。但是,怎樣才能激起這種強烈的反作用,這已不屬於軍事藝術研究的範疇。軍事藝術隻在假定會出現這種作用的前提下,對它進行考慮。
勝利給勝利者帶來的結果,可能由於勝利的反作用,即喚起了失敗者的其他力量而變得有害了。這種情況是極少有的例外,但是既然有這種情況,那就有理由認為,由於戰敗的民族或國家的特點不同,同樣的勝利所產生的結果也是有差別的。
第十一章 主力會戰(續)(會戰的運用)
無論戰爭在具體情況下是多麼多種多樣,我們隻要從戰爭這個概念出發,仍可以肯定以下幾點:
(1)消滅敵人軍隊是戰爭的主要原則,對采取積極行動的一方來說,這是達到目標的主要途徑;
(2)消滅敵人的軍隊主要是在戰鬥中實現的;
(3)具有一般性的大的戰鬥才能產生大的結果;
(4)若幹戰鬥彙合成為一次大會戰,才會產生最大的結果;
(5)隻有在主力會戰中統帥才親自指揮,在這種情況下他寧願相信自己。
根據上述五點可以得出一個雙重法則,它包含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麵:消滅敵人軍隊主要是通過大會戰及其結果實現的,大會戰又必須以消滅敵人軍隊為主要目的。
當然,在其他手段中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消滅敵人軍隊這個因素。也有這樣的情況:由於各種條件有利,在一次小戰鬥中也可能異乎尋常地消滅了敵人很多的軍隊(如馬克森會戰);而另一方麵,有時在一次主力會戰中,主要目的卻不過是占領或堅守一個陣地。但總的來說,進行主力會戰隻能是為了消滅敵人的軍隊,而且也隻有通過主力會戰才能達到消滅敵人軍隊的目的。
主力會戰是戰爭的集中表現,是整個戰爭或戰局的重點,如同太陽光聚在凹鏡的焦點上一樣,戰爭的各種力量和條件也都集中在主力會戰中,產生高度集中的效果。
幾乎在一切戰爭中,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把軍隊集中成為一個大的整體。這表明,不管是進攻者還是防禦者,都企圖利用這個整體進行一次大的戰鬥。如果這樣的大戰鬥沒有發生,那就說明在敵對感情這個戰爭的最初動機起作用的同時,還有其他緩和和抑製因素在削弱、改變或者完全阻止這種作用。但是,即使雙方都不采取行動(這是過去許多戰爭的基調),在他們的思想中主力會戰仍然是未來的目標,是構成他們的計劃的遠焦點。戰爭越是成為真正的戰爭,越是成為發泄敵對和仇恨的感情以及互相製服的手段,一切活動就越集中在流血的戰爭中,主力會戰也就越加重要。
凡是抱有大的和積極的目的的人,也就是以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為目的的人,就必然采取主力會戰這一手段。主力會戰是最好的手段。誰害怕大的決戰而逃避主力會戰,通常誰就得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