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會戰都必然如此,但大多數會戰基本上都是這樣的。
在一次會戰中,如果雙方緩慢而又有步驟地進行較量,那麼兵力多的一方獲勝的把握肯定要大得多。過去常見的那種戰勝雙倍兵力的敵人的會戰在現代戰爭史中已經很難找到了。拿破侖這位現代最偉大的統帥,除了1813年的德累斯頓會戰以外,在曆次勝利的主力會戰中,總是善於集中優勢兵力,或者至少集中的兵力不比敵人少很多。每當他做不到這一點時(如在萊比錫、布裏耶納、郎城和滑鐵盧會戰中),他就會失敗81.
不過,絕對的兵力在戰略上大多是既定的,是統帥無法改變的。我們研究的結果並不是要說明在兵力顯著弱於敵人時就不可能進行戰爭了。戰爭並不總是出於政治上的自願,尤其在雙方力量相差懸殊時更是如此。因此,在戰爭中任何兵力對比都是可能的,一種戰爭理論如果在最需要它的時候卻不能夠發揮作用,那它隻能是一種令人奇怪的戰爭理論。因此,盡管理論十分希望雙方兵力相當,但決不能說兵力很不相當時理論就用不上了,在這個問題上是無法確定界限的。
兵力越小,目的就應該越小,戰爭持續的時間也就越短。因此,兵力較小的一方在這兩方麵就有回旋的餘地(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在作戰時兵力的大小到底會引起哪些變化,我們隻能在以後遇到這類問題時逐步加以說明。在這裏隻要說明我們的總的觀點就足夠了。但是,為了使這個總的觀點更為完整,還需要做一點補充。
被卷入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中的一方,越是缺乏兵力,就越應該在危險的壓力下提高精神上的緊張和努力程度。如果不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而是喪失了勇氣,那麼,任何軍事藝術都無濟於事。如果把明智的節製同軍隊的這種努力結合於確定的目的之中,那麼,就會出現既輝煌又有節製的打擊行動,這就是腓特烈大帝所指揮的幾次戰爭令人欽佩的地方。
但是,節製和謹慎所起的作用越小,緊張和努力就必然越占主要地位。如果兵力相差極為懸殊,無論怎樣限製自己的目的也不能保證免於失敗,或者危險可能持續的時間很長,即使最節省地使用兵力也不能達到目的,那麼,就應該把力量盡可能地集中到一次殊死之戰中去。一個陷入絕境的人,當他幾乎不可能獲得任何援助時,就會把他全部的和最後的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優勢上,因為精神力量的優勢可以使每個勇敢的人奮不顧身。於是他就把無比的大膽看做是最高的智慧,在必要時,還會求助於冒險的詭詐。最後,即使這些努力都沒有取得成效,那麼也可以在光榮的毀滅中尋求將來複興的權利。
第四章 各兵種的比例
本章從戰術角度討論三個主要兵種:步兵、騎兵和炮兵。戰鬥是由兩個根本不同的部分組成的:火力戰和白刃戰(或單兵作戰)。後者可能是進攻也可能是防禦(在這裏作為兩個要素,進攻和防禦應該理解為完全絕對的進攻和防禦)。炮兵顯然隻通過火力戰發揮作用,騎兵隻通過單兵作戰發揮作用,步兵則通過上述兩個途徑發揮作用。
在進行單兵作戰時,防禦的實質是固守原地,進攻的實質是運動。騎兵完全不具備前一種性能,但充分具備後一種性能,因而騎兵隻適用於進攻。步兵主要具備固守原地的性能,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運動的能力。從戰鬥的基本性能在各兵種中的分布情況來看,步兵比其他兩個兵種具有優越性和全麵性,因為步兵是惟一兼備三種基本戰鬥性能的兵種。其次,三個兵種的聯合在戰爭中可以更充分地發揮力量,人們通過各兵種的聯合可以加強步兵所固有的這種或那種戰鬥性能。
在現代戰爭中,火力殲滅戰起著重大的作用,但是,個人對個人的單兵作戰應該是構成戰鬥的真正的獨立的基礎。因此,在戰爭中整個軍隊僅僅由炮兵組成是不可思議的。一支僅僅由騎兵組成的軍隊雖然是可以想象的,但它的作戰力量很弱。僅僅由步兵組成的一支軍隊,不僅是可以想象的,而且作戰力量也很強。因此,就單獨作戰的能力來看,三個兵種的次序應該是:步兵、騎兵、炮兵。
但當三個兵種聯合作戰的時候,每個兵種的重要性就不是按照這個順序來排列了。火力比運動起的作用更大,所以一支軍隊沒有騎兵可以,但沒有炮兵就會削弱很大的力量。
一 支僅由步兵和炮兵組成的軍隊,與一支由三個兵種組成的軍隊作戰,雖然會處於不利的地位,但是,如果有相當數量的步兵代替缺少的騎兵,並在作戰方法上稍作改變,仍然可以完成自己的戰術任務。當然,它在前哨方麵會有較大的困難,永遠無法猛烈地追擊潰敗的敵人,而自己退卻時則更為艱苦。但是,這些困難還不足以使這支軍隊完全退出戰場。相反,這樣的一支軍隊,在同隻由步兵和騎兵組成的軍隊作戰時,卻能發揮很好的作用。而後者要抵抗住三個兵種組成的軍隊,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上麵關於每個兵種的重要性的考察,是從戰爭中一般情況下抽象出來的,而且我們並不打算把這個抽象出來的真理運用於所有戰鬥的每一種具體情況中。一個擔任前哨或正在退卻的步兵營,也許寧願配備一個騎兵連,而不願意帶幾門火炮。在迅速追擊或者迂回潰逃的敵人時,騎兵和炮兵可以完全不需要步兵,等等。
我們把這些考察的結果概括起來,那就是:
(1)步兵是各兵種中單獨作戰能力最強的兵種;
(2)炮兵是完全沒有單獨作戰能力的兵種;
(3)多兵種聯合作戰時,步兵是最重要的兵種;
(4)多兵種聯合作戰時,缺少騎兵影響最小;
(5)三個兵種聯合作戰能夠發揮最大的威力。
既然三個兵種聯合作戰能夠發揮最大的威力,那麼人們自然要問,什麼樣的比例才是最恰當的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如果能夠比較一下建立和維持各兵種所需要消耗的各種力量,然後再比較一下每個兵種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那麼,也許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用以抽象地表示各兵種最恰當的比例。然而,這樣做不過是一種概念遊戲。這個比例的第一項就很難確定:雖然其中的一個因素――財力消耗,是不難算出來的,但是另一個因素――人的生命的價值,卻是誰也不願意用數字來表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