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盡管這種防禦的主要基礎是非常消極的,但它必須具備一些積極的手段,通過對這些手段不同方式的利用以應付各種複雜的情況。人們通常認為運用積極手段最多,甚至運用進攻手段的防禦是較好的防禦。但是,這一方麵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地形的特點、軍隊的素質以至統帥的才能,另一方麵,這也容易使人們對運動和其他積極的輔助手段寄予太大的希望,而過分忽視利用險要的地形障礙進行地區防禦的重要性。至此,我們認為,關於擴大防禦正麵的問題已經說清楚了,現在我們要談談第三種輔助手段,即迅速向側方運動趕到敵人前麵去攔阻敵人。
這是我們這裏談的國土防禦所必然會使用的一種手段。原因如下:首先,即使防禦者的陣地正麵很寬,也往往不能占領本國所有麵臨威脅的門戶;其次,在許多情況下,防禦者必須準備用自己的主力去支援可能遭到敵人主力攻擊的防哨,否則這些防哨就很容易被攻破;最後,如果不願使自己的軍隊固定在正麵寬大的陣地上作消極的抵抗,為守護國土,統帥必然更願意采取經過深思熟慮的、有準備的迅速運動。沒有軍隊防守的地方越多,要想及時趕到這些地點就越需要高超的運動技巧。
防禦者想采取這種手段,他自然要到處尋求占領當前情況下可以帶來很大利益的陣地,這種陣地一經被他的軍隊(哪怕隻是一部分)占領,就可以使敵人放棄攻擊的意圖。由於會經常出現這樣的陣地,而主要問題又在於及時趕到這些陣地,所以它們仿佛是這類軍事行動的主體,因此,人們也把這種作戰方法稱為防哨戰。
在不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正如擴大配置正麵和進行相對抵抗都不會產生危險(在大規模決戰中是有這種危險的)一樣,向側方行軍趕到敵人前麵以攔阻敵人,也不會帶來危險。但是,如果防禦者要想在最後關頭才倉促地趕到敵人的前麵占領陣地,而對方是堅決果斷的敵人,他們不僅能夠和願意追求大的目標,而且不惜為此付出巨大的力量,那麼防禦者就走上了徹底失敗的道路,因為,這樣倉促和慌忙占領的陣地是經不住敵人不顧一切的全力攻擊的。當然,如果敵人不是用拳頭打人,而是用手指戳人,如果他不想利用巨大的成果,或者說,他甚至不願取得一個巨大的成果,而隻想以很小的代價來獲取微小的利益,那麼,防禦者用這種抵抗手段對付他還是會有效果的。
一般說來,就是這種手段的使用也更多是出現在戰局的後半期,而很少出現在戰局的開始階段,這是很自然的。
在這裏,司令部又有機會運用它關於選擇和構築陣地以及通往陣地的道路的地形知識,並將其變成一套彼此有聯係的措施。
最後將形成這樣一種情況:一方力圖到達某一地點,而另一方力圖阻止對方到達這個地點,因此雙方都不得不經常在對方跟前運動,並且必須比在其他情況下更為謹慎、更為準確地組織這種運動。以前,當主力還沒有劃分成各個師,行軍過程中主力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時,很難做到謹慎、準確地運動,這需要高度的戰術技巧。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一線上的某些旅常常必須先趕到前麵以確保能占據某些據點,它們要執行獨立的任務,其他部隊沒有到來時它們也準備同敵人對抗。但是,采用這種手段過去是,而且永遠是反常現象。當時的行軍隊形,一般說來總是以保持整體原有的行進次序為原則,它盡可能地避免上述這樣的例外。現在,主力的各部分都已分成許多獨立的單位,這種獨立的單位甚至敢於向整個敵軍發起戰鬥,隻要其他單位相距很近,可以趕來繼續或結束這次戰鬥。現在,即使在敵人眼前進行這種向側方的行軍也不會很困難。從前必須通過機械的行軍隊形才能達到的目的現在隻用提前派出幾個師和加快其他部隊的行軍速度,以及更自如地調遣整個軍隊等手段就可以達到了。
防禦者利用上述各種手段可以阻止進攻者奪取要塞、占領廣大地區或奪取倉庫的行動。如果進攻者被迫到處應付防禦者用上述手段向他挑起的戰鬥,而且在這些戰鬥中,進攻者或者獲勝的可能性很小,在不利時還有遭到還擊的很大的危險性,或者要付出同他的目的和所處的情況不相適應的力量,那麼,進攻者的行動就會被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