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捐助人之謎(3 / 3)

16歲那年,同村的一個大姐邢小芳在街頭遇見了他,了解到他的情況後,決定資助他把書讀下去。他一來在外把心浪野了,已沒有了讀書的熱情;二來已經16歲,小學的課程已遺忘得差不多了,已長成小青年的他對自己回去該讀哪個年級不禁產生了憂慮。他謝絕了小芳姐的好心,繼續過他的自由自在的拉茲式的流浪生活。

漸漸地年齡大了,他在人前乞討已經有些畏手畏腳了,而他的偷竊本領卻日漸長進。這天,他擦身從一個斯斯文文的年輕人身邊走過,輕而易舉地竊到了年輕人的錢包。他高興極了,認為拾到了一條大魚,打開錢包一看,裏麵有400多元錢,還夾有一張細長的工資條,顯然是年輕人剛領的工資。他再翻撿錢包裏的貴重物品,卻意外發現了一張希望工程“結對證書”。“1(家) 1”助學活動他知道,他從撿來的報紙上就讀到過。他當時甚至想要是時光能倒回去8年,有人資助他讀完中學,念到大學,他這一生的命運也許就會重寫。資助他讀書的人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恩人。“結隊證書”明明白白地顯示,劉樹蔭老師在為一個窮困的李誌同學奉獻愛心。由於劉老師的義舉,這世界上就少了一個失學兒童,也就少了一個像他這樣流浪的拉茲。他不由聯想到了自己的可鄙行為:唉,我真他媽混,我幹了天底下最蠢的蠢事,我偷了這麼一個大好人的錢包,我還算什麼人?

郭慕學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顫,他快要泯滅的良知突然猛省:我一定要把錢包交還到劉樹蔭老師手裏,並且當麵向他認錯,從今後痛下決心,重新做人!

他來到學校卻撲了個空,這天是星期日。他通過輾轉打聽,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劉樹蔭老師的家,見到的卻是劉樹蔭老師的遺體告別儀式,原來劉老師今天中午不幸遇車禍去世。他強壓住內心的悲痛,悄悄地為劉老師獻上一個花圈,默默地將劉老師的錢包放在了他的遺體前,卻將“結隊證書”留了下來。

這件事對郭慕學刺激很大,他再不願過過去那種渾渾噩噩的日子了。在邢小芳的幫助下,他去到一個從鄉下到城裏來施工的建築隊打工。由於他幹活肯賣力氣,加之善動腦筋,不久他就當上了建築隊的小頭目。一年後他接過了這個建築隊,引進了一批技術人才,添置了一些新設備,承包了更大的工程。以後他滾雪球似地發展企業,從建築起家,逐步發展成一個集建材生產、機械加工、交通運輸、貿易服務等行業的集團公司。當然,在他的事業發展過程中,他一直沒有忘記這位給了他無聲教育扭轉了他的人生軌跡的劉樹蔭老師,也一直沒忘擔負起劉樹蔭老師生前捐助失學兒童李誌繼續讀書的義務。為了不讓李誌同學知道劉老師已經去世的真相,他一直是以劉樹蔭老師的名義給李誌寄錢和寫信,而把通訊地址留在了邢小芳的店裏。

聞新聽完郭慕學的講述,很是感動,但他不解:“郭總經理,劉樹蔭老師不僅捐助了一個失學兒童,還為社會挽回一個十分有用的人,這確實是一件好事呀,為什麼不可以向大眾廣為宣傳?”

郭慕學反問:“這件事到此為止它該起的作用都起到了,還宣傳什麼?默默地奉獻愛心,也是一種活法,請你尊重我的選擇!”

聞新略為思索了一下,以商量的口吻說:“這樣吧,新聞我可以放棄。我想以此為素材創作成一篇文學作品,你可同意?”

郭慕學笑了:“其實新聞也好,文學作品也好,隻要能對社會起到積極作用,你就寫,我想得通。隻是不要老把眼光盯住我個人。”

聞新頷首表示認同與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