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山村落下隻金鳳凰(3 / 3)

阿婆一路上吃了那麼多的苦,小倆口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他倆一人拉著阿婆的一隻手說:“阿婆,隻要你不嫌棄,這裏就是你永遠的家了,我們就是你的親孫孫,任誰也別想把你從我們手裏奪去!”阿婆淚眼婆娑嗯嗯地直點頭。

不久,劉忠厚家又迎來一撥客人。村長帶來了一名公安局的民警,一名報社記者,還有三名體麵的中年人。這三個中年人就是阿婆的三個兒子,這回可是經媒體、公安局驗證過的貨真價實的尋母人了。大兒子郭承福介紹說,他家弟兄三人,父親早亡,是母親含辛茹苦將他們一手拉扯大的。三弟兄長大後,先後在城裏求得了發展,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待他們的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又都組建了家庭後,自然忘不了在鄉下辛勤勞作的母親,就把母親接來城裏享清福。誰知母親過不慣這種清閑日子,一個人呆在家裏悶得慌,就嚷嚷著要回鄉下去。考慮到母親年歲這樣大了,又是孤身一人,兒子們都不同意她再回到鄉下去,就變著法子讓她吃好穿好,盡量滿足她物質上的需求。誰知母親竟一個人悄悄地走了。當三弟兄知道母親並未回到鄉下時,為時已晚,慌忙派人四處去尋找,找了好些年,也沒見母親的蹤影。

“一年前,”郭承福呷了口茶,繼續說道,“我們在媒體上打出了10萬元尋母的啟事,可能是因為你們古樸村在行政上隸屬於另外一個省份的緣故,尋母啟事很難到達你們村裏,所以一直沒獲得母親真實下落的線索,倒引來不少騙錢的假信息。幸好你們這裏市報的趙記者看到了我們的尋母啟事,他曾經報道過你們夫妻倆共同孝敬從河中救起的阿婆的動人事跡。於是,他把這兩條線索串在了一起,就把我們引到古樸村來了。”

郭氏三弟兄都表示,過去因為工作忙,忽視了母親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今後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母親,讓母親開心。

母子分別了這麼多年,本以為母親會歡天喜地地跟著兒子們回老家去,可是母親慎重地考慮過後,卻搖了搖頭。母親這出乎意料的表態,可讓做兒子的尷尬了。三個集團公司的老總,此時都放下了架子,眼巴巴地盯著劉忠厚小倆口,央求他倆能說服母親回到他們的身邊去。劉忠厚說:“大伯、二伯、三伯,我十分理解你們對阿婆的一片孝心。但最重要的,是要讓阿婆自己覺得舒心。阿婆是去是留,我完全尊重她老人家的選擇!”

僵持了一會,阿婆仍是肯定地表示願意留在這裏。

母親不願跟著兒子走,三個兒子都表示歉疚和惋惜。但看著母親在這裏過得這麼幸福,心情這麼愉快,也就放心了。臨行時,他們要向劉忠厚小倆口兌現10萬元尋母的諾言,並且要另付母親的瞻養費,卻遭到了小倆口的拒絕:“本來就是一家人嘛,怎能說上酬謝?再說,阿婆可是我們家中的寶呢,要說謝,我們還不知該誰謝誰?”

春節時,阿婆的三個兒子親自駕車,帶著三個家庭一行十來個人,到劉忠厚家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親情暖融融,兒孫膝邊繞,阿婆過得特別開心。席間,郭承福代表三弟兄宣布了兩項重大決定:一是三弟兄共同投資在古樸村興建一個工藝竹編廠,吸收古樸村的村民進廠當工人。具體分工是:由二弟郭承祿負責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委派工藝師;三弟郭承壽負責產品的銷售,爭取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劉忠厚擔任廠長,現場組織生產,主持全麵工作。工廠所產生的利潤,除發展再生產外,全部用於村上的福利。第二項決定是,在古樸村修建一個敬老院,接收周圍鄉裏的孤寡老人入院養老,由李翠英擔任敬老院的院長。阿婆樂嗬嗬地不住點頭,表示這兩項決定確實讓她開心。

這兩項決定不僅喜煞了劉忠厚一家人,也甜透了全村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