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裏指出:“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們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點兒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以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還必須保持室內溫暖恒定。若室溫低則易傷元陽,室溫過高,室內外溫差大,就很容易外感。在起居方麵,除要做到以上幾點外,還應努力實踐下述措施。

冬天穿衣要重視“衣服氣候”

所謂“衣服氣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麵溫度大約在0℃,而衣服裏層與皮膚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皮膚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恒定的溫度。

具體措施是:老年乙肝患者生理功能下降,皮膚老化,血管收縮較差,加上代謝水平低,衣著以質輕又暖和為宜。青年乙肝患者代謝能力強,自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對寒冷的刺激,皮膚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則不同,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低,應注意保暖。但嬰幼兒代謝旺盛,也不可捂得過厚,以免出汗過多影響健康。

冬季戴帽有講究

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醫學科研人員測試,處於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占60%,-15℃時占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宜選購尖角畚箕帽、平頂流蘇童帽、大臘帽(抹虎帽)等;成人宜選用針織毛線帽,如風雪帽、圍衣帽或蓓蕾帽、博士帽等。若天氣太冷可選購棉絨帽、羅宋帽(壺套式)、長毛絨遮耳帽,或美式圓沿、土耳其式羊絨帽;至於在高寒酷冷的地區,皮帽就成了人們外出的親密伴侶,若能帶上一頂貂、旱獺、狐、羊剪絨軟皮帽,就會自覺頭身皆暖,精神愉悅。

以前不大愛戴帽子的年輕女士,現在有不少人也喜歡上了帽子。因為戴一頂帽子,既美觀,又充滿詩意,給人一種高雅、富於幻想的感覺。嚴冬季節,女性戴一頂式樣別致的女帽,不僅可禦寒保暖,而且還可和服裝相配,成為增加女性風采的一種裝飾。

女性戴帽子要注意,帽子應與外套、圍巾、手套及其他服裝飾件相配,使之在顏色、式樣、風格上渾然一體,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

帽子的式樣還應注意和自己的年齡特點相配。年輕女性不要戴形狀複雜的帽子,而應戴小小的運動帽和帽沿向後卷的帽子。而年齡大者則宜戴深色帽或帽沿朝下的帽子,且帽子上的裝飾不宜多。

除此以外,選擇帽子,還要注意帽沿和帽頂必須與臉型、身材相配,如長臉型的人宜戴寬邊帽、身材較矮的人不宜戴大帽子等。

冬季勤開窗有利身體健康

寒凝大地,冷氣襲人,有些人為了防寒保暖,不注意打開門窗,致使室內長期得不到更新換氣。有些家庭為了節煤,甚至把煤爐也搬進了臥室,一邊取暖,一邊做飯、炒菜,這種做法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