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貧病交加的父親已經再度破產,愛因斯坦不能再指望家人的援助了,他把貧窮和屈辱的痛苦咽下心頭,幽默地對親友們說,“天無絕人之路,我還可以挨家挨戶去拉小提琴,這總可以掙幾個錢吧!”
格羅斯曼曾用自己的課堂筆記幫助愛因斯坦考試過關畢了業,他當了母校的助教後,依然沒有忘記落入困境的愛因斯坦,在他父親的幫助下,伯爾尼專利局錄用了愛因斯坦。
在伯爾尼專利局的日子,是愛因斯坦和物理學發展史中,最值得紀念和最不平凡的時刻。當時,愛因斯坦創立了自己的“奧林匹亞科學院”。它是個誌同道合的友人知識團體,愛因斯坦和他的一群知音,除了輪流到各家聚會,還常到一家小咖啡店“奧林匹亞”聚談。這群年輕人競相閱讀斯賓諾莎和休謨的哲學,安培的《科學哲學的嚐試》,赫姆荷茲的《知覺論》,黎曼的《幾何》,戴德肯特的“數論”,龐加萊的《科學與假設》,以及後來促使相對論產生的“馬赫學說”。
那時候,每天愛因斯坦都要步行到專利局工作8小時。他的幽默詼諧和高效率的工作,很快獲得了同事和上司的青睞。他縝密的頭腦,善於分析歸納的能力,很容易就抓往了專利審核的本質,並很快寫出客觀簡明的鑒定書,分類歸檔。這種工作花半天時間就足夠了。餘下的時間,他就進行自己的物理學研究,在他的抽屜裏,積滿了不少寫有公式和演算的小紙片。
1903年1月6日,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結了婚。一年多過去,隻見那伯爾尼克拉姆胡同的一套簡陋的住宅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左手抱著兒子,右手卻在演算。孩子的啼叫和父親無意識的哄哭聲交織在一起。即使就是這種時刻,愛因斯坦也不憂心未來,不論何時何地,他隻一心向往物理學的世界。所以後來有人問他事業成功的訣竅何在,他詼諧地說道:
“A=X+Y+Z”。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成功=工作+遊戲+沉默”。這個當時年僅20多歲的專利局小職員,確實不像個物理學家,他沒有名師教誨,連研究物理學最起碼的圖書資料也沒有,但他有勇氣和自知之明。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曲折黑暗與希望光明交替,到1905年,科學界終於迎來了奇跡,愛因斯坦思想的激流在衝破千難萬阻之後,彙結成了四篇金字塔式的科學論文。
四篇論文中,他挑選了分量最輕的一篇投寄到母校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申請學位。這次雲霧中露出了霞光,論文通過了,他成了愛因斯坦博士。其實愛因斯坦是不是博士無關緊要,要知道,曆史上有上千上萬的博士無人知曉,但是在1905年,愛因斯坦憑借著這四篇文章而名噪一時,人們都知道是愛因斯坦發動了科學史上一場劃時代的革命。
這一年,萊比錫著名的《物理學紀事》發表了愛因斯坦的三篇論文,一篇是討論布朗運動問題,文中以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分子的存在。第二篇是《光電子假說》,它發展了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的量子論,後來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三篇就是《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這是有關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由於它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所以愛因斯坦得以同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並駕齊驅。
真理往往最初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愛因斯坦的偉大發現也一樣,由於他背叛了經典物理學,使得當時的物理學權威迷惑不解。為了駁倒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設及其推導出來的光電效應公式,美國物理學家密立坎用了十年的工夫去做光電效應實驗,而其結果恰恰與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十分吻合。
相對論更是如此了,它完全動搖了經典物理學中關於時間、長度和質量的基本原理。同樣,這一理論受到了當時的物理學權威的非議。在經過了無數的實驗驗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才真正成為近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
首先對狹義相對論引起高度重視的物理學權威,是德國柏林大學教授普朗克,他在後來為愛因斯坦寫的推薦信中這樣寫道:“如果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這個我想沒有問題——他將被認為是20世紀的哥白尼。”
可是當他第一次得知作者不是大學教授,而是仍然在專利局中幹著瑣事的小職員,這著實令他吃驚不小!當時許多人也同普朗克一樣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相對論問世兩年之後,物理學者勞布興衝衝地到伯爾尼來找它的作者請教問題。在作者的住處,隻見一個年輕人正跪在地上生爐子,他兩手沾滿了烏黑的粉末。當來人問道:“愛因斯坦先生在嗎?”年輕人扔下捅火棍,向客人伸出烏黑的雙手。難道這個衣冠不整的青年就是相對論的作者?太令人意外了!尷尬的勞布後來回憶道,愛因斯坦隻是戲謔地說:“您瞧,我和人談輻射,可是這個倒黴爐子,就怎麼也輻射不出熱來。”
專利局小職員的工作,加上兼任家庭教師,這太耽誤愛因斯坦的科研時間了,愛因斯坦的天才要能得到更好地發揮,必須要謀得一個良好的工作條件。這時,他的名聲已開始引起母校克萊納教授的注意,這位過去曾經拒絕過他,後來又接受了他的博士論文的導師,建議他回母校去申請“編外講師”的職位。誰知,當愛因斯坦向大學提出申請,並附上《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的單行本後,當局者就把他拒絕了,並答複說:“論文無法理解。”
這下,愛因斯坦失望了,他隻好接二連三地寫信去謀求溫德都爾技術學校和蘇黎士中學的教師職位。但仍然沒有結果。正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1908年,著名的德國教授拉登堡應邀到伯爾尼大學講學,當他了解到愛因斯坦的近況,就質問校方:“瑞士教授聯合會中竟然沒有愛因斯坦?這太令人驚訝了!”
普朗克的推薦,拉登堡等人的壓力,終於為愛因斯坦在伯爾尼大學中謀得了兼職“編外講師”的席位。人們常說,否極泰來,1909年9月,歐洲科學權威的中心——德國自然科學家和醫生協會邀請愛因斯坦到年會作學術報告,這意味著他已進入了世界名人的行列,狹小的專利局已容不下他了,這一年,他才被母校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正式聘為副教授。
當教授,可以整天同物理學打交道了,隻是經濟拮據的狀況絲毫沒有改變。為了補貼生話,米列娃在家裏收宿了幾個學生,以掙錢補貼家用。貧窮也使家庭的矛盾增多了,這時家裏添了一個孩子,可愛因斯坦還是我行我素,生活雜亂無章,他身無分文,卻樂天知命。物理係畢業的高材生米列娃成了家庭主婦,“大”小孩子都得伺候操勞,這弄得她心煩意亂,兩夫婦免不了要時常爭吵。最感冤屈的是米列娃,要知道,在愛因斯坦的創造中,不僅有貝索、格羅斯曼等人的幫助,也有她米列娃的啟發和思想,可是她為了家庭,成了一個碌碌無為的半老徐娘。人們後來分析了兩人離異的原因,認為真正的裂痕就萌生於此。
1911年,為了增加收入,愛因斯坦舉家遷往波希米亞,他去擔任布拉格大學的正教授。一年後,他又返回母校蘇黎士聯邦工大擔任教授。不過,這時的愛因斯坦已成了真正的科學界泰鬥。
最富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在1911年召開的索爾維世界物理學大會上遇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荷蘭物理學家昂內斯教授,這位就是當年把大學剛畢業,求職無望的愛因斯坦拒之門外的名教授之一。此刻他抱歉地說:“現在該由我給您當助教了。您十年前寫給我的明信片還在。它要送到博物館中去,讓後人看看我這個老頭當時有多糊塗!”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物理學泰鬥普朗克和能斯特禮賢下士,親自到蘇黎世來拜訪愛因斯坦,並以最優厚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邀請他就任柏林大學教授和擔任科學院院士。
普朗克和能斯特的熱情幽默,把愛因斯坦逗樂了,他笑著說:“你們把我當作能下蛋的母雞。可是我還不知道今後能否再下蛋呢。”
在柏林大學的日子,無疑是愛因斯坦一生中最為重要和充滿憂患的第二個時期。他是個和平主義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把無數優秀的科學家都卷入了衛國戰爭,愛因斯坦要排除戰爭幹擾和反戰帶來的壓力,獨立地進行科學研究,這需要多大的勇氣!1914年,他終於累垮了,兩個月時間體重減掉了十幾公斤,他以為自己得了絕症,躺在病床上,他對親友說道:“生死無所謂。廣義相對論問世了,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他的這一最重要的成果發表在1906年的《物理學紀事》雜誌上。這是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引以為自豪的科學發現,為此他嘔心瀝血地苦思了八年之久。他說狹義相對論即使沒有他的研究,別人遲早也會涉足並取得成果,廣義相對論就不同了,因為它從根本上改造了牛頓的經典力學。廣義相對論能解釋許多牛頓力學解釋不了的物理實驗現象,剛開始,人們對它近乎玄妙的抽象概念還琢磨不透,但是許多實踐卻證明了它的偉大預言。例如,愛因斯坦曾預言光線掠過太陽表麵發生偏轉是在1911年,他計算出的偏轉角是1.7秒,“一戰”結束後,英國的日全蝕觀測隊證實了這一推論。麵對真理,所以許多一流的科學家都一致認為,廣義相對論也許是人類曾經作出過的最偉大的科學發現。
然而,當人類喪失理智的時候,往往就是邪惡的信念排斥壓製真理的黑暗時期。愛因斯坦在科學的迷宮中為人類找到了不少正確的途徑,而此時,滾滾的烏雲也在向他襲來。事實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都是階級、民族宗教信仰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在“一戰”中,愛因斯坦主張和平,這顯然有違於當時盛行的狹隘的民族主義。更主要的是,愛因斯坦是猶太人。歐洲各國仇視猶太人可說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天主教認為,猶太教徒是把上帝的兒子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罪魁禍首。猶太人流散歐美各國,沒有祖國,他們既是最聰明最有錢最體麵的人,而更多的則是最窮困最低下的人,這兩種都同樣遭人嫉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