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勝利使得福特汽車公司1910年11月開始恢複,讚助人授予亨利1/6的股權。可是亨利並不熱心賺錢,他還在一味搞設計,因此一年之後,他被趕出了公司。公司後來成了卡迪拉克汽車公司,也是今天舉世聞名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主力。
亨利兩次都輕易地放棄了走向成功的機會,這使當時的人們感到迷惑不解,他們將之歸結於亨利性格的弱點,認為這個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鄉下孩子缺乏安全感和沒有目標性。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常常受到我內心和外界的無形力量所推動……我進入實業界時已經40歲,我開始發展福特工廠時也已40歲。但我始終在做準備。”
1902年5月,在自行車冠軍庫珀的資助下,亨利設計的新汽車再次在汽車大賽中奪冠,隨後亨利與馬爾科姆森再度聯手成立了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當時,工程師哈羅德·威爾斯為福特汽車的A型車設計了字母“F”字很特別的藍色橢圓形商標,它的出現標誌著世界汽車世紀的來臨。
後來,在汽車的批量生產中,實際上汽車廠商是設計者、組裝師和市場的買賣人,他們把車型完善後,就將各種零部件轉包出去給小廠製造,這種方法從20世紀初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公司開張後,亨利精於設計和改進技術,員工詹姆士·庫曾斯精於財務管理和各種複雜的經營業務,這使公司的運轉如魚得水,訂單紛至遝來,股東的投資在一年內就賺了回來。
事實上,如果福特公司沒有庫曾斯高超的管理經營藝術,亨利就不會功成名就了。例如,有一天,公司找不到一張重要的賬單,問到亨利,結果發現在他辦公室的廢紙簍中,竟有不少重要的信件、賬單和數目不小的支票。聞訊,庫曾斯馬上吩咐克林根史密斯擔任亨利的秘書。更為重要的是,到1905年止,庫曾斯已在全國建立了一個代理人銷售網推銷福特汽車。正因為知人善任,亨利已成為一個真正的實業家,而不再是那個隻知打雜,日夜幹活的亨利了。
福特公司的崛起,就意味著麵臨挑戰,這時生產技術問題已退居次要,隻有銷售——正確地識別顧客並將產品賣給他們的能力,成了汽車廠商成功的關鍵。而當時的廠商們仍在盯住富人的口袋而生產。
亨利與眾不同的天才,就在於他的逆向思維。有人認為他在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上是出於鄉村人的本能,是出於對上層社會獨享幸福的懷疑。為此,他拋開了最大的合夥人馬爾科姆森,與威爾斯等人力圖研製推出新型廉價的轎車。而且還要加快生產的速度和增加產量,他要讓每個人都買得起福特汽車。剩下的事就是紮紮實實地埋頭於革新工藝和創新技術來實現這一夢想了。
經過多次車型的改進,福特公司終於研製出了著名的大眾汽車—T型福特汽車。它是亨利及其同伴們精心合作的結晶,T型車的零件可說無不凝聚著新的創造,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簡單輕便和耐用。在公司的冶金實驗室,亨利的手下研製了超強度的原材料釩合金鋼,T型車還具有強大的四汽缸動力裝置,此外變速器和磁電機等都是全新的裝置。
T型車的問世使熱衷於汽車的人們激動不已,附有現金的訂單如雪片飛來。小說家辛克萊·劉易斯說,盡管他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但遠不及T型汽車帶給他家庭的歡樂。從此,美國和世界告別了汽車僅為富人玩物的曆史。
福特公司降低生產成本的有效方法,就是可互換性的零部件必須加工得精密無比,這樣才能做到快速組裝汽車,以形成大批量的流水線生產。
1913年,世界上第一條流水裝配線在福特公司的海蘭帕克廠誕生了,這是人類曆史上解放生產的偉大裏程碑之一,使福特公司能達到每分鍾生產23.6輛汽車的劃時代水平。這種裝配線一經問世,就被人們仿效沿用到今天。
大器晚成,此話也適合亨利,一般人在他這個年齡,生命已走向遲暮,但這一歲月正是亨利一生最富於擴張和冒險的階段,他由此而達到了攀登權力、財富和創造力的頂峰,他成了一個跨國汽車公司的帝王,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同樣能將發明革新的創造力轉化為出色的經營管理。
“安排使用,臨時解雇”,這是一個持久的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經營原則,但是,“5美元工作日”,卻是福特汽車公司首創,這在20世紀初葉是破天荒的大事,它要比傳統的平均報酬高出一倍以上,而且工人幹滿6個月還有資格分到增產的紅利。這樣,福特公司的高效率就輕易地擊敗了汽車行業的所有競爭對手。
亨利不是個慈善家,但他深諳刺激生產的訣竅。為了提高職工的素質,他首創了“福特英語學校”,他要使來自各國的移民畢業後自覺成為工廠的主人。福特公司雇傭的女工遠多於其他同行雇主。他甚至樂於雇傭殘疾人,1919年的福特公司有4.5萬名工人,其中殘疾人就占了約20%。他說,這些人對公司感恩戴德,必然會以高效生產來報答他。亨利還和法院私下達成協議,雇傭了大批囚犯。他聲稱,自己會毫不猶豫地給絕望者以自食其力的工作,使其對未來樹立信心,最終過上體麵舒適和享有自尊的生活。不過,有人則指責福特公司是一個使人變成機器的地獄。不管怎麼說,高效生產帶來了高工資和高消費,這是福特比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凱恩斯早20年發現的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規律。
亨利在事業是成功了,他的生存方式,使美國人與汽車結成了奇妙的情緣,然而,他在培養接班人上,卻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獨生子埃茲爾·福特8歲就得到了父親亨利贈送的汽車,他上學的課本中也總是畫滿了汽車。這個品學優良的孩子完全是在汽車的氛圍中成長的,21歲時,埃茲爾就進公司當了一名秘書。埃茲爾為人謙和、細心、尊重別人的意見,同時也不缺乏幹練和自信,人們都期待他有朝一日接掌福特汽車公司。
對此,亨利並沒察覺兒子是與自己思維方式不同的人,他企圖按自己的方式來塑造兒子,這樣,後來的矛盾和悲劇便不可避免。
1917年,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本來埃茲爾非常願意從軍,但在父親的堅持下,他被迫提出免服兵役的請求,且因符合規定條款而獲批準。人們說,埃茲爾遠比他父親仁慈寬厚,他完全具備傑出人物的重要品質,但唯獨缺少獨立的氣魄,他無法擺脫父親的意誌,後來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1918年,亨利也許是出於權力欲的驅使,參加了密西根州參議員的競選,不過這次花了巨款卻買到了失敗。更為嚴重的是,亨利的得力幹將庫曾斯,為了謀求政治上的發展辭職離開了福特公司,當上了底特律的市長。人們認為,成功並不能滿足亨利的欲望,相反加劇了他的偏執、敏感和暴躁的獨斷專橫。
1918年12月31日,埃茲爾年滿25歲,他繼任父親的職位成了福特公司的總經理。事實上,公司成了福特家族的工業,亨利則退居幕後。當時曾流傳著這麼一個笑話:如果埃茲爾說明天可能是晴天的話,那麼城裏的人馬上就會問:“這莫不是亨利發布的天氣預報吧?”
埃茲爾表麵上十分能幹,而且很得人心,但事實上他根本無法擺脫父親的陰影,他本質上軟弱,優柔寡斷。反過來,亨利則企圖使他為家族和公司堅強起來。做父親的堅信,人隻有在遭受創傷、刺激和劇烈攻擊後才能獲得力量,而埃茲爾恰恰是“景況太優越了”。
為了使兒子堅強起來,亨利力圖給埃茲爾使用堅強療法。例如,埃茲爾在魯日工廠讓人製作了一種新型的焦炭爐,亨利表麵上同意了,但實際上爐子剛建好幾天,他就下令把爐子毀掉了。有一次,埃茲爾計劃給擁擠的會計部門搬遷辦公室,亨利見狀,第二天就解雇了多年來忠心耿耿為福特公司效力的男女會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