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充足的知識底蘊讓你的內心更強大(1)(1 / 3)

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很難在將來的工作和事業中取得想要的成果,更不要談向更高的位置攀升了。而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識,主要來自於之前不斷積累的學識,所以說青少年一定要把握住你們這段吸收知識的時期,為將來奠定財富基礎。

事實上,在每分每秒、每個地方,都能夠汲取到各種知識,有心的人會把吸收來的知識反複思考,從而領悟得更多。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各種知識就是與他人競爭的根本,所以青少年一定不能怠慢學習。

改掉學習中的壞習慣

采取正確的寫字姿勢

有一位學生,由於從小不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等他16歲的時候,脊椎骨彎曲得很嚴重,醫生說再不動手術,會壓迫心髒,甚至會影響生命。

培養學生端正的坐姿、讀書姿勢、寫字姿勢,不僅有助學生健康成長,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有效糾正錯誤姿勢,確保學生正確用眼,減少對頸椎和腰椎造成的壓迫。因此從現在起,就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姿勢,塑造健康美、形態美。

現在的學生課程作業多,每天都要十幾小時看書寫字,如果用眼不合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近視,因此學生在看書寫字時要做到三要、三不要和三個一。

三要:讀書寫字的姿勢要端正;看書寫字40分鍾眼睛要向遠眺望;課間要堅持做眼保健操。

三不要:不要在過強或過弱的光線下看書;不要在走路或坐車時看書;不要躺著看書。

三個一:一尺、一拳、一寸。眼睛看書保持距離一尺;胸部離桌距離一拳;手指距離筆尖一寸。

(1)糾正坐姿。孩子在讀書寫字時,首先要求他們糾正坐姿:頭正、肩平、身要直、胸稍挺起,兩肩下垂,兩條大腿要自然平放椅麵上,小腿並攏,雙腳平放地麵上。

(2)糾正讀書姿勢。雙手捧書本,書本上端抬高和桌麵成45。角,頭稍朝前傾,這樣不僅為了看清字體,還能避免頸部肌肉過於緊張和疲勞。把書豎直及平放在桌上都是錯誤的。正確的讀書及聽課姿勢要求:腰板挺直,坐姿端正,背部不彎曲,胸部稍挺起,手臂下垂,大腿自然平放椅麵,腰部靠椅背,小腿直立著地麵,也可稍向前伸一些。

(3)糾正寫字姿勢。正確寫字姿勢:作業本要平放,頭正、肩平、背直,胸離課桌大約一拳,眼離本子距離一尺,兩臂平放在桌上,左手按住本子,右手執筆。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來握住筆杆的下端,距離筆尖大約一寸,同時用中指在內側支住筆杆,無名指和小指抵住中指,握筆杆鬆緊要適度,筆杆上端稍向右偏,緊貼在虎口上,與紙麵成45度角。

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也不是隻靠老師就能管教好的,必須要有家長共同督促。家長們更要關注孩子的姿勢,讓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們的身體發育,還能減輕他們的疲勞。

做好課前預習

三年級的曉梅說,每當上完一節課後,對於那些陌生的新知識總是把握不準,沒有太多的印象和理解。她覺得,主要是因為在聽講時,思維出現了“問號”現象。比如,在自然課上老師講到電的問題時。她的腦子裏不停地閃現她家裏的電燈、電話線被拆開後是什麼樣子,而老師講的那些知識重點卻沒有認真聽。

後來,曉梅說,針對這個現象,她總結出了一個很好的應對方法,那就是:做好課前預習。如此一來,學習效果真的提上去了。

預習,就是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先獨立地了解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將要學的內容,它是上課前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很多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因而對老師上課將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隻是坐等聽課。

預習作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及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葉聖陶老先生曾說: “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預習的重要性可以從下麵幾點體現出來。

(1)課前預習有利於學生聽課時隨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學生通過預習能夠對聽課內容進行選擇,明確知識要點的主次,加強理解和消化,做到心中有數。

(2)課前預習有利於學生弄清重點難點所在,要帶著問題聽課,從而注意力集中到重點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就比較輕鬆、有趣,學起來就會變得順利、主動,學習效果也會提高。

(3)課前預習能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掌握的較弱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攔路虎”。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因此,課前預習非常重要,預習作為整個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比課堂學習和課下練習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