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並不是很在意,至少不像我兒子那樣癡迷。”母親說道。
“孩子怎樣看家裏將長途電話功能取消這件事?”谘詢員問。
“他特別生氣,也正是從這之後,他才鬧著要去見那個網友。”母親回答。
“在出這事之前,你們和兒子談過在網上聊天應該注意些什麼嗎?”谘詢員進一步問道。
“勸過他.上網不要影響休息和學習。”家長相互對視了一下後,母親說。
“和他講過在網上應該怎樣保護自己嗎?”谘詢員問。
“沒有,對於上網,我們也並不是很在行,也不知道他喜歡在上麵幹些什麼……”母親說得有點兒尷尬。
“與孩子討論過他為什麼那麼依賴那個外地的網友嗎?”谘詢員問。
“沒有專門討論過,隻是聽他說,那個人特別理解他。”母親說。
“你們覺得,兒子是在與那個人談戀愛嗎?”谘詢員又問。
“說不好,好像不是,又好像是……”父親說道。
“要說不是,孩子的確說過那人好像就是自己的意中人;可要說是.好像孩子對對方也並不了解,而且也看不出他對那人有多惦念。好像去見那個網友,就是一種比較衝動的行為。”父親說道。
“你們覺得,孩子這麼急切地想去見那個網友,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谘詢員問。
“聽他說過,自己過於鬱悶,想去見見那個人,散散心。”母親說。
“若是見了那個網友,是不是就可以不鬱悶了?”谘詢員啟發地問道。
“我覺得不可能,他成天不理任何人,怎麼可能不鬱悶呢?”孩子父親說道。
“您和孩子討論過這個問題嗎?”谘詢員問孩子的父親。
“這個倒是沒有說過,光顧著勸他不要去了,又是嚇唬,又是哄,結果他是越鬧越厲害。”母親說。
“我想知道,若是他答應不去見網友,有什麼情況?”谘詢員換了一個角度問道, “或者,他以後盡量少上網,會出現什麼情況?”
“也許會更加孤僻和憂鬱,”孩子母親說道, “現在看見他不能上網後傷心的樣子,有時我們也覺得他很可憐,有時甚至想幹脆隨他去算了,但是他才剛剛15歲,真為他擔心。,,
“您覺得你的孩子目前最需要什麼?’’谘詢員問。
“我覺得我們應該理解他。”母親說著開始流淚了。
在這個事例中,孩子特別迷戀網絡,這隻是問題的結果。其原因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和別人在一起交流的機會,陷入了抑鬱。無意中.存上網聊天時找到了一種可以解脫自我的辦法,而且發現了一個可以坦誠交流的朋友。當交流被父母阻斷後(長途電話停機),讓孩子再一次陷人抑鬱之中,於是就會出現去找網友的想法。
青少年想去見網友,這隻是一個問題的表現,隻是一個結果,並不是原因,就算被製止住了,孩子可能會再找第二、第三個網友去見。因此,青少年應該知道自己想去見網友,就是因為自己和別人缺乏交流,應該多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和別人交流交往。
了解網癮帶來的四大危害
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日夜上網成癮造成自閉、輟學,而四處求醫,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戒除“網癮”,重新返回學校認真學習。其實有很多家長,包括青少年自己都不知道經常上網會給自己帶來哪些危害。
首先, “網癮”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不利影響。如:青少年若是過多地玩電腦,會造成眼睛和頸椎過早衰老。以前中老年人才得的椎間隙塌陷、骨刺等疾病,現在卻經常出現在20歲左右的患者身上,最小的甚至隻有13歲,越來越低齡化。這些小患者的症狀是:頸部僵硬、疼痛,同時上肢麻木、肩背疼痛,個別的還伴有頭暈、頭痛。同時還會導致眶上神經痛、內斜視、眼肌痛、視力下降、幹眼症等。一旦患上幹眼症,一些比較嚴重的患者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有關研究表明,若是長時間對著電腦屏幕,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大腦也就會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與頭發生長相關的內分泌功能就會出現紊亂,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很容易出現堵塞,頭發的營養供應產生障礙,導致毛囊萎縮而脫發。
其次,對品德發展及心理健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青少年時期,正是社會化(即學會作社會人的各種行為規範)、培養良好性格、學習與人交往等基本能力的最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青少年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養成良好、健康的行為規範,如懂禮貌、講衛生、守紀律等(基本的道德觀)。這些行為的養成必須通過與人交流來完成。對於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絕對不可以從小就隔著屏幕去交流,而且在網上自由和張揚慣了,很容易形成一個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既不關心與他人相處,也不善於與人交流,將來就會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
其三,阻礙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讓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受到製約。因為青少年長期遨遊於電腦世界,零碎的符號式機器思維將代替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機的符號式思維將主導其基本思維方式,這樣青少年就會減少理解透徹的活性記憶。電腦雖然有利於想象力(發散思維)的發展,但一個人若是隻會發散思維,而沒有一定的邏輯思維,那麼這個人的智力就很難得到良好發展,因為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在創新中缺一不可,這將對青少年的創新境界形成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