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給現在人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多的方便,網絡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緊密。但是“海納百川”的網絡不夠純淨,很多暴力、色情的作品泛濫,指引青少年們走上不歸路。由於青少年是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之一,所以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的雙麵性,應具備利用網絡能夠完善自己知識技能的一麵,同時抵製網絡毒害人心靈的一麵,客觀地麵對它,便能夠阻止它汙染自己純淨的心靈。
堅決抵製網絡犯罪
你也許還活著,但是可能已經被“謀殺”;你也許什麼異常也沒有覺察,但是你的存款已經變成了零,你的秘密全部公開……這是危言聳聽,還是……
有一次,幾個青少年將一位老師圍住問: “在虛擬世界裏的放 火、殺人、搶劫、強暴都是網上的事,隻要不在現實生活中放火、殺人,就不能算犯罪吧?”
“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一位先生通過互聯網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答複: ‘對不起,您的貸款申請沒有通過,因為根據記錄,您已經去世了。’這是什麼情況呢?原來是一名社會保險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和這位先生在互聯網上聊天時產生了矛盾,於是就伺機報複,私自將這位先生在計算機中的存儲記錄中,輸入了一個死亡日期。這件事情被美國人稱之為‘虛擬謀殺’。”那位老師說。“網上的犯罪名堂並不少於現實生活,其犯罪率也並不低於現實生活。你聽說過網絡入侵嗎?即非法入侵他人網站及入侵國家要害部門。”老師問這幾個青少年。
“據報道,網絡上最為典型的‘侵入’事件有兩個。一是一位法國黑客從1994年起的4個月內,進入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通訊網絡線路,利用聯邦調查局的賬號,在計算機網絡上和全球各地的計算機迷聊天以及撥打國際長途電話.致使美國聯邦調查局蒙受了高達25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另一件是1993年英國少年布裏頓‘侵入’美國國防部計算機係統,接觸到了包括彈道武器研究報告和內部大量機密,並把部分機密輸入了有3500YY~戶的國際計算機網絡。這難道不屬於犯罪嗎?”老師補充說,青少年很驚奇地聽著。
“你們知道網上盜竊個人和國家資源嗎?”老師說。
“我聽說過盜用別人的上網賬號,沒有經過別人同意而撥號上網.而上網所發生的費用就應該由被盜用者承擔。”其中一個青少年說。
“你們聽說過恐嚇活動、投放電腦病毒、網上引爆嗎?”老師問道。
t‘網上引爆不了解,投放電腦病毒和發誹謗及恐嚇信息常有,如:妨害他人名譽、辱罵他人、還有將他人頭像移花接木到裸體照片上等都有可能。”另一位青少年說。
“網上引爆就是不法分子憑借衛星通信及電腦網絡引爆放在另一個地方的爆炸物。也可以從地球上任何地方向政府機構或企業的電腦信息係統投放電腦病毒,以及其他能夠毀壞信息係統的東西。”
幾個青少年一下子驚訝了。
“這事在網下網上到處都存在。”其中一個青少年說。
經過和老師的一番討論,這幾個青少年雖然對網絡犯罪的了解還不深刻,但是也有了初步認識。
本案例說明,青少年對網絡犯罪的了解還比較少。網絡犯罪還包括網上詐欺,其包括:信用卡詐欺、網絡拍賣詐欺、服務詐欺、旅遊詐欺、非法多層次傳銷、投資詐欺,網絡賭博,偽造賬戶,偽造貨幣、證件,侵犯個人隱私,煽動、教唆各種犯罪,敲詐勒索,傳授各種犯罪方法等。
據估計,每年全世界發生的網絡入侵事件就達二三萬起。其中,對網站進行攻擊的事件也愈演愈烈。青少年應該做好安全上網的準備。
青少年網絡犯罪的特點
青少年網絡犯罪逐漸朝著智能化、成人化、低齡化、暴力化的方向發展。青少年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的成長,應該行動起來。
案件一:網上起爭鬥,網下來報複
2004年3月的一個晚上,李某與兩名同學在網吧玩一種叫做“反恐精英”的遊戲,他們的遊戲角色和網上一名為“孤獨龍”的玩家在遊戲中遭遇並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雙方一邊交鋒,一邊在遊戲中互發短信息進行語言攻擊。無意中,李某將自己所在的網吧地址告知了對方。對方在遊戲被李某等人擊敗後,勾結七八名所謂的“兄弟”,攜帶鐵棍木棒趕到李某所在的網吧,雙方大打出手,最終兩敗俱傷。
案例二:上網相勾結,下網去打劫
2004年8月,20來歲的四男一女在網上溝通起來,他們先由胡某以“藍色妖姬”“誘惑”等特別挑逗的網名和男網友聊天,再將受害人騙到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進行敲詐、搶劫。據統計,這一團夥共涉嫌實施詐、盜、搶等案件二十餘起,涉案金額達到六萬餘元。
案例三:遊戲失寶物,見麵捅刀子
2004年的一天,某市一個癡迷網絡遊戲的青少年在遊戲時突然發現自己的遊戲裝備被盜,遊戲中積累的大量虛擬貨幣被偷得精光。不久,他在遊戲交易廣場發現一名玩家正在出售裝備。其中就有他所獨有的裝備。經過一番試探後,他就確定對方就是偷他裝備的人,於是假裝向其購買裝備,約定在某網吧內碰頭。見麵以後.這名青少年要求對方歸還自己的裝備,但是對方一口否決,遭到拒絕的青少年特別生氣,見對方轉身想要離開,便拔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向對方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