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綠色上網”築就“綠色心靈”(2)(1 / 3)

“這說明網絡遊戲已經使青少年的價值觀念向著錯誤的方向發展,也說明虛擬世界逐步同化影響著青少年,他們若是長期沉迷於暴力遊戲,很容易就會形成一些錯誤的觀點,認同暴力,這樣會引導青少年誤入歧途,輕則行為失常,重則導致犯罪。”她似乎意識到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

“自古以來‘遊戲’都被視為‘玩物喪誌’,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什麼你說它是一把‘雙刃劍’,將其美化呢?”她又帶著辯論式的姿態說。

“中國人長期將孩子玩的天性壓抑了,其實玩遊戲可以開發孩子的智慧,小學生為什麼不可以在遊戲中學習呢?遊戲難道不可以給學習注入樂趣嗎?我們希望:遊戲商能夠根據青少年的興趣編出的遊戲,從遊戲中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和習慣,豈不有利於他們的成才和

健康成長嗎?反過來, ‘成癮’並非是一件壞事。若是一個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都不感冒,那麼反而是一種悲哀。試問曆史上的哪個行業的權威人物不是對該行業難止其癮、幾近癡迷呢?”谘詢員說。

“遊戲要有文化性、技術性、教育性、藝術性、娛樂性等,不能光是色情、暴力之類的。”她說。

“說得很好,也很對。希望青少年可以在網絡遊戲這個濃縮的世界裏,正確發現在遊戲中到底應該學會什麼,應該學會分清現實和虛擬,而且麵對再好的東西也必須把握好‘度’,否則將適得其反。”谘詢員認同。

最後谘詢員建議說: “就算孩子對遊戲特別感興趣,也應該找一個同伴陪同一起玩,這樣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互相監督提醒;若對於自己構築的網絡遊戲角色難以割舍,可以嚐試將角色‘賣’給其他網上玩家。父母也應該經常與孩子探討上網的經驗和技巧,了解孩子上網的基本情況和喜好。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這個事例就充分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很多父母就隻盯著網絡遊戲的壞處,遊戲積極的一麵根本看不見,從而走進了片麵反對遊戲的誤區。另一方麵說明中國的遊戲產業應該從弘揚民族文化的這方麵去挖掘,希望遊戲公司能夠開發出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遊戲。

文明上網樹新風

很多青少年對於網上不吐髒字的要求置若罔聞。他們甚至覺得網絡就是給自己發泄的地方,很多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累積了不良情緒,正好通過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通過上網匿名發言得到釋放,所以就會出現網絡髒口。一些人說,網民大多數都是草根階層,讓他們不說髒話實在是困難,所以沒必要像對待文明紳士一樣有著很高的要求。也有一些人說,不必介意網絡髒口,應該關注的倒是髒話背後所表達的民意和情緒。總之,一個相當普遍的看法:

想讓網民網上不說髒話已經成為了一種很高的要求。

網上不吐髒字難道真的是一種難做到的事情嗎?其實未必。應該說,經常上網的人不可能都是半文盲或文盲,喜歡上網發言的人一般都會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既然都是文化人,就必須講文明懂禮貌,不能張口閉口汙言穢語,更何況你在網上跟貼評論、留言,並不像平時口語表達那樣不假思索、那樣隨意,由想法轉換成文字,多了一層思考,反而對自我控製很有利,因此就更不應該吐髒字,也更容易做到。所以,網絡髒口並不是不治之症,這隻是一種比較難改的壞習慣;網上不吐髒字,應該成為青少年上網最基本的要求 網絡髒口之所以惡習成風,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匿名發言,這樣就可以不負責任,使胡作非為、任意宣泄成為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長期以來青少年對網絡髒口不當回事,以至於成了見多不怪,習慣成為了自然。所以,隻要撥正網絡輿論、社會輿論的航向,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讓網絡髒口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再輔之以必要的技術手段、強製措施,肯定就可以全麵封殺網絡髒口,讓一些喜歡說髒話的人徹底改變。

實際上,這些喜歡在網絡上暴髒口的人,在傷害了別人的同時,其實也在不斷影響自己表達的效果,反而誤事。比如有的人喜歡大逞網絡髒口,成為了眾矢之的,遭人連連痛斥;還有些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愈發陶醉其中,至今還執迷不悟,在“文明上網、文明辦網”已經蔚然成風的形勢下,對自己的網絡髒口“絕技”依然很是自豪,還陰陽怪氣地諷刺“文明上網、文明辦網”。諸如此類反麵典型,確實值得好好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