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多向溝通法。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孤單封閉的,家長對孩子的網絡教育也是如此。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地和學校、社區進行溝通,爭取多方支持,及時獲取信息。例如,可以要求社區加強管理網吧,避免孩子受到網吧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而且應該經常去學校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上課是否走神,作業是否按時完成等等。若是孩子在這些方麵出現問題的話,家長就應該有所警惕。同時家長必須重視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交流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任何忽視和孩子溝通的行為都不正確。
(6)榜樣示範法。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和網絡道德,家長應該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尤其是孩子與家長共用一台電腦的家庭。若是家長長期使用家庭電腦瀏覽不健康網站,孩子就會由興奮、好奇到試驗、效仿,其後患無窮。若是要求孩子不要有“網癮”,家長首先就不可以有“網癮”。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以身作則,加強自身修養,用一個良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
要成為軟件開發者
什麼事情都有個規則,有人不擇手段,有人遵守規則,這其實也在折射一個人的人品,當然遊戲也不例外……
一對頭發花白的父母帶著一個大一的孩子來到了谘詢室,父母說:“我這兒子剛考上一個好大學就不上了,整天玩遊戲,還說他可以通過遊戲賺錢來養活我們,我們不需要這種不幹淨的錢……”
“什麼叫‘不幹淨的錢’?我一不搶、二不偷、三不坑蒙拐騙……”孩子說。
谘詢員將這種衝突製止後,決定單獨和這個孩子交談。
“看來你很孝順,你還想通過遊戲賺錢來養活父母,不過有一點我想知道,玩遊戲究竟可以賺多少錢呢?”谘詢員帶著認同和好奇的心態,問這位大一的孩子。
“多少都有。”他說。接著,他告訴我:玩遊戲可以獲得遊戲幣。在遊戲“商城”裏任何消費都需要用到遊戲幣。玩家可以用這些遊戲幣在遊戲大廳裏參與玩諸如“梭哈”、“鬥地主”等充值遊戲。按照遊戲的官方規定,贏得的遊戲幣無法直接換成現金還給遊戲幣擁有者,但是這些遊戲幣可以在虛擬世界裏隨意消費……
他看谘詢員理解了不少,似乎找到了聽眾。
“遊戲幣如何才可以換成現實中的金錢?”谘詢員進一步發問。
“一般在地下進行。不過,很多網吧都可以成為兌換遊戲幣的中介。”他看谘詢員很真誠.於是將心裏話都說了出來“怎麼個換法?”谘詢員帶著無知的樣子問。
“按正常比例,一個遊戲幣應該等於1元錢人民幣。網吧回收遊戲幣的價格是1:0.5,也就是一個遊戲幣隻可以換0.5元人民幣,轉手‘賣’遊戲幣時一般都低於遊戲卡價格並高於回收價格。”
‘‘你玩遊戲多長時間了?一共賺了多少錢?”谘詢員問。
‘‘半年多了,目前賺了兩千多元。不過,肯定會越來越多。”
他說。
“我會打撲克牌,打撲克牌時經常有人喜歡作弊,玩遊戲有嗎?”谘詢員問。
“這種現象肯定會存在,經常會有人合夥作弊。”他說。
“作弊掙的錢就有點‘不幹淨’了吧?”谘詢員說。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作弊。”他說。
“你想成為一個職業玩家是嗎?”谘詢員問。他點了點頭。
“對。咱不能隻去玩別人的遊戲,自己應該編出更好的遊戲,讓別人來玩,成為一個遊戲商或遊戲工程師怎麼樣?”谘詢員鼓勵他說……
本事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有些孩子想成為職業玩家。二是玩遊戲也有職業道德,家長卻不支持和不理解。須知,中國的遊戲產業目前還缺少很多技術人才,尤其是遊戲企業的經營管理和開發遊戲產品的高端人才嚴重短缺。青少年若能在玩遊戲的同時學會自己編遊戲,說不定將來能成為一個遊戲軟件開發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