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貧富,人死亡後都要搭靈棚,靈棚搭的好與壞,在於家庭、地點、搭者技術高低和經濟條件。
靈棚的裝飾,挽聯是必須有的,有長聯,有短聯,短聯十幾字,長聯幾十字。有的用白紙寫,有的用布貼,黑底兒白字。靈棚頂上一般有四個大字的靈堂,如父亡靈堂聯:永憶天倫,難忘手澤等。母亡靈堂聯:慈雲縹緲,難忘淑德,永記慈恩,秋雨添愁等。
靈棚內要設長供桌,一切都在供桌上擺,有家宴,供品、遺像、搖錢樹、盆花等。在供桌的前麵要有一小供桌,供燒香,點燭,長明燈,供桌左右鋪幹草,供孝男孝女守靈跪坐。
“掛孝”喪家在門扇上貼白紙,叫“掛孝”。父亡貼左,母亡貼右,父母雙亡貼多張,意思是堵住門神,讓死者的靈魂出去,不能讓門神看見。
“砍引魂幡”,幫忙人到野外柳樹上砍柳枝一根,曰“引魂幡”。並砍柳樹枝杖(有幾個兒子砍幾根),長度一米左右,曰“哭杖”。“引魂幡”上掛三四尺左右的布條,男者用綠色,女者用黃色。布條上寫死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咒語,出殯時孫子拖著,作為領路標誌。埋葬時連用哭杖埋,栽於墓桌後,並精心澆灌,有的數年後能成為參天大樹。
寫哭單。人死後,要請陰陽先生用白紙寫“哭單”,寫明死者姓名,出生年月日,死亡年月日,何日過七,何日出殯,何日重七,何日過百日,忌諱屬象等。寫好後,貼在死亡時住的門外牆上,讓親朋好友一目了然。
做紙紮
人死後,左鄰右舍的婦女來幫忙,主要是趕做紙紮。
兒女做花圈1個,有的人家兒女各1個,純白色,用竹紮成圈,用的確良紙做成白花,一張紙做一朵白花,共用八十張紙,花做好後一朵一朵別在竹紮成的圓圈上,中間做一個白色大奠字。做好後掛在靈棚上。
兒子做搖錢樹。有幾個兒子做幾盆搖錢樹,搖錢樹上用金金紙,做成若幹金元寶,像一株長黃金元寶的樹。搖錢樹樹枝用酸棗枝剪接而成,用綠色紙2張,金金紙5張,皺紋紙1卷做樹上的花花用。綠色做成樹葉,金金紙做成金筒筒,用漿糊粘在樹上,做好後供在供桌上。
女的盆盆花
一個女兒做一盆,做花主要用皺紋紙,3張紙做1朵花,1盆用5張紙,用1張綠紙做樹葉,花要做成似開似不開的骨朵花。做好後放在供桌上,待埋葬時燒掉。
童男童女
用竹子或高粱稈做成男樣1個,女樣1個,並畫上五官,穿上紅襖綠褲。各用紅綠色紙2張,做好後放在靈棚內。
紙轎
用高粱稈紮成轎狀,用泥捏成抬轎的人頭兩個,畫上五官,並用紅綠色紙各一張為抬轎者做成衣衫,並穿上。女抬轎的端洗臉盆,男抬轎的拿毛巾,男童女童的名字緊用兒和得用兒。抬轎的做4個,轎前2個,轎後2個,抬轎人每人脖子上拴7個用白紙剪成的皮錢,作為抬轎人的報酬。轎裏用黃紙做成金元寶做7個。做好後放到土裏待燒紙時燒掉。
剪歲歲紙
按死者的歲數加天地各一張,一歲用一張白紙剪成圓形,中間有方孔並在一起。剪好後,每個角上貼黃紙做成三角形,叫“科兒”。“科兒”做好後掛在靈棚上,待燒紙那天閨女媳婦哭著把“科兒”貼到“歲歲紙”上。
破孝
破孝也叫拉孝布。就是把需要戴孝的男女的名單列出,按名單把白布拉好,拉好後各裝在一個袋子裏,並寫清件數、村莊、姓名、輩分,待送孝時用。
兒子頭腦孝三尺六
從中拉成一半
閨女頭腦孝一尺八
從中拉成兩塊
孫子尾巴孝帽三尺六的一半
孫女一尺八的一半
女的死了,女家的舅父、舅媽、外甥、外甥女為人主,一頭男、一頭女、雙孝帽二尺三的一半;一頭女是一尺八的四分之一,並送孝布一丈四。男的死了,男家的人為人主也是雙孝帽,一頭男一頭女、一丈四孝布。
其餘送孝者,全是單孝帽一頭男、一頭女、一丈四孝布。
給父母輩以上的人送孝,一頭男一頭女隻是送頭上戴的,孝衣褲不送。父母輩以下的晚輩全送孝,單孝帽一頭男一頭女,一丈四孝布。侄兒、侄女、侄媳、侄婿、侄孫、侄孫女、侄孫媳、侄孫女婿、外甥男、外甥女、外甥媳婦、外甥女婿、堂侄男、堂侄女、堂外甥、堂外甥女、老侄男、老侄女、老外甥、表外甥女。也是一丈四孝布,一頭男、一頭女。
人主腰紮白帶,其餘腰紮黑帶。
報喪
報喪也叫送孝。就是喪家的親戚報告死訊、喪期、葬期。給人主家送孝,孝子的長子身穿重孝,提哭杖,前往人主家,進門見人先磕免罪頭。人主接孝後,待送孝人走時,由親戚的夫人潑一碗水於街。除人主需孝子親自送,其他親戚孝子孝孫不必出門報喪,而是由他們委托族人,鄉鄰,前往親戚家報喪。送孝人臨走時,要檢點好被送孝人的姓名、門牌號數、孝衣件數,走了後,一切對頭後才能進門,放下孝服,說明死訊時間、燒紙時間和出殯時間。
喪家在大門扇上兩麵貼白紙,並在門外,豎柳木枝曰“送魂幡”。鄰居朋友看到後就知道此家有喪了。舊時,有的在大門口掛麻燈、柑燈、孝燈、大門燈等,還有的用鞭炮在村的大街小巷燃放,以示有喪了。
孝服
兒子、未嫁女對父,曾、重孫對祖父,妻妾對夫,孝服穿最粗的麻布、粗白布,不縫邊,穿3年。
孫為祖父母,重孫為曾祖父母,粗麻布,粗白布,縫邊穿3個月至3年。
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妹,已嫁女為母親的伯叔父兄弟,孝服為熟麻布和白布,穿9個月。
本族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親姑、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姐妹、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穿較細的熟麻布,白布穿5個月。
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姐妹、外姓中表兄弟、父母穿細麻布3個月。
父母去世後,孝子要披麻戴孝。全身上下穿粗麻衣或白布。不整邊,腰間用麻紮好,頭戴腦後有帶的孝帽,腳穿縫上白布的白鞋,鞋不能連後邊穿,要把後邊踩倒,亡者是男踩倒左後邊,亡者是女踩倒右後邊,雙亡者後跟全部踩倒。
孝女與孝男穿戴不同點是男頭上有帶,女頭上紮箍,男用草鞋,女用布鞋。全縫白。
孝服由於孝的輕重不同,男分白蘭青黃四色,用絨線折成小球佩之,男佩左腕,女紮頭發,待至“除靈”後依次換其顏色,由粗麻換為“幼孝”,此稱換孝服,父母之孝,古時候為須服麻布衣,不剃發,等到百日後開始剃發,至七旬換白麵條,至百日脫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