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為博得楊玉環的歡心,不僅對她“三千寵愛在一身”,而且對她的兄弟姐妹都賜以高官厚祿。如此看來,他對楊玉環的愛情應該是忠貞不二的。但是“安史之亂”打破了這個“神話”,當李隆基帶著楊玉環愴惶出逃至馬隗坡時,發生了兵變,羽林軍官兵不僅殺死了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還堅決要求殺死楊玉環。在這關鍵時刻,李隆基卻隻要江山不要美人,竟親自下令將自已深愛的女人處死。一個帝王的山盟海誓竟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資治通鑒》記載:“上乃命高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至驛庭,召玄禮等人入視之。”李隆基不僅下令處死楊玉環,而且還叫大將軍陳玄禮等人到驛庭驗屍,確定她是否真死,可見他的冷酷無情。就是這麼一個無情的人,在郭子儀帶兵擊潰安祿山回到長安後,竟作“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窮期”的感慨,日夜思念起楊玉環來,以致聞鈴腸斷,見月傷心,“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真是太虛偽了!
美麗的楊玉環,卻沒有美麗的結局,誰之罪?
④項羽和虞姬
話說,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麵對四麵楚歌,淚光盈盈地凝視著美人虞姬,一聲歎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於是夜不能寐,獨飲帳中,想到自己曾經叱吒風雲,不可一世,此時卻兵敗如山倒,不免心生淒涼。男人其實也很脆弱,堅硬外表包裹著的是一顆脆弱的心。楚霸王項羽不可謂不剛烈勇猛,但麵對無法逆轉的時勢,內心的脆弱和慘痛暴露無遺,他反複向一個弱女子歎道:“我該怎麼辦啊?我該怎麼辦啊?”
迷失奮鬥目標和方向的項羽,因“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自刎了,結束了他轟轟烈烈的一生。在此之前,他的紅顏知己虞姬也拔劍自刎了。關於虞姬的死,被人塗抹上許多絢麗的色彩。虞姬本是一個沒有職務、沒有戰功,甚至連姓名都不詳的女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一位極富才情的女子,是一位有著浪漫情調的理想主義者。她能歌善舞,而且會寫詩作賦,當她在聽到項羽的悲歌後,拔劍而舞,和詩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麵對這樣一位癡情剛烈的女子,難怪項羽對她寵愛有加,兵馬倥傯之際,“常幸從”。於是,幹戈、美人,演繹出一幕慘烈而淒豔的故事,一個絕版的古典愛情。點點殷紅的血滴入土裏,萌出一蔟蔟小花,花的名字叫“虞美人”……
這未免太淒婉而浪漫了!史書中關於虞姬的記載太簡略了,隻有短短幾十個字,作為一個女人,她沒有像西施、沒有像楊貴妃那樣有太多的豔情韻事和傳說,她一出場就轟轟烈烈,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以一腔熱血義氣活在曆史裏,以蕩氣回腸的剛烈堅貞長存於詩文中,以一株淒豔的“虞美人”草點綴在漫漫的原野上……其實從另一麵來說,她又是幸運的,試想麵對西楚滅亡的命運,她不自刎又能怎麼樣?她完全有可能成為好色的劉邦的玩物。
曆史有時比我們想象得要殘酷得多。同是自刎,虞姬之死,被讚頌有加,引出眾多文人墨客吟詩作詞,據記載,曆代詠吟虞姬的詩詞不下五萬首,“楚漢今俱沒,君墳草尚存,幾枝亡國恨,千載美人魂。”更有作曲家,把她譜成了《虞美人曲》。可是項羽之死,引來的卻是一片抱怨和責罵,“不可沽名學霸王”,一個失敗的英雄,他的赫赫戰功被忽略不提了,他的威武勇猛被一筆帶過了,他也成了隻會舞槍弄棒、沒有頭腦的代名詞。唉!千年之歎,擲地有聲。
即使在今天,社會的評價仍然注重的是男人的成功與否,與過程無關。悲耶?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