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執”,印度的寂天大師概括為“在乎者,多傷害”,非常貼切。如果一個人太過在乎每一個細節,那麼任何人的一舉一動或每一句話,都會覺得是在針對自己。現代生活,每天都需要接觸很多的人和事,過多的“在乎”,隻會讓自己感覺永遠都在受傷害,總覺得大家都對自己不好,傷害到自己了。其實,這就是心量太小了,小到隻夠容得下自己。
作為凡夫的我們,總習慣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反擊所有不喜歡的人、事、物。有人講了一句你不愛聽的話,就希望他立刻消失;有人傷害到你,你馬上更強烈地反擊。這樣以冤報冤,糾纏下去,相互間得到的傷害隻會越來越多,沒完沒了。有些人脾氣很大,自己也控製不了,明知道不應該去做的事,可總停不下來,這就是無始以來累積的可怕業力。
嗔恨心就是深深的我執在作怪。自私的我,永遠忍受不了別人在行為和語言上挑釁,受不了別人否定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認為自己的領地或安全範圍,受到了威脅侵犯,這些都是潛意識在自我保護的反應。無論人還是動物,感受到危險時,立刻會把自己最恐怖的一麵表現出來,還有很多體積很小的動物,會在瞬間把身體膨脹好幾倍,裝出很凶猛的樣子,向對方示威。這些行為,都在展露內心缺乏安全感,生怕自己受到傷害或侵犯,隻能試圖通過大吼、大叫或凶狠的模樣,來遮蓋自己內心的脆弱,試圖阻止對方傷害自己。
連帶受到最深傷害的人,還有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在陌生人或不是那麼親近的人麵前,我們都會偽裝得很好,很能控製自己的言行。其實這也是因為我們心裏知道,一旦對陌生人發火,對方立刻會以同樣或更為強烈的方式,回報自己。但是麵對自己最親的人,我們往往任性到一點點控製能力都沒有,因為我們知道親人對自己的包容和忍耐是無限的,即使給他們造成很大的痛苦,我們也不會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才會這麼肆無忌憚的爆發。“我”就是那麼的狡猾,欺軟怕硬。
嗔恨心是把我們帶往地獄的種子,把我們好不容易累積的一點點功德,全部燒得一幹二淨。就好像對一個你善待了幾十年的人,隻需要用一句最惡毒的語言,對方馬上就會把你之前所有的好都忘記,隻記得這一句傷害他最深的話。因為那句話是帶著嗔恨說出去的,把之前的功德全部燒完了。喜歡發脾氣的人,做完功德,回向一定要勤快些,否則太可惜了。同時也要試著調整,以前天天都發脾氣,現在能不能隔一天或一周再發一次,最後變成一個月一次,漸漸就忘記要發脾氣了。此外,爆發過後,馬上向對方懺悔,對方大部分是能夠原諒的。千萬不能死要麵子,特別是在親人麵前,麵子真是一錢不值,可我們都小心翼翼捧著麵子,但麵對把我們帶往地獄的壞脾氣,卻可以很奢侈地揮霍,這就是無明和顛倒。
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給自己造成傷害了,就應該放下,但很多人卻一直揣在懷裏,念念不忘。這就好像有人把你的衣服弄髒了,你為了讓別人知道衣服不是你弄髒的,而是其他人弄髒的,就一直穿著它,不肯脫下來,而且還嫌它太臭。人都有這種毛病,特別是別人傷害到我們的時候。其實,傷害的過程結束後,如果我們理智一點,這件事可以很快放下,後續的傷害與痛苦,就不會再持續下去。但大多數時間,我們繼續還愛著它,愛什麼呢?愛這個傷害,隻是為了證明自己被傷害了,我們就緊緊抱著那個傷害,念念不忘,不願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