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又稱為克汀病或呆小症,是由於先天因素使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分泌減少,導致患兒生長障礙,智能落後。
應由政府大力推行碘化食鹽消滅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亦隨之消滅。孕婦妊娠末3~4個月可加服碘化鉀(1%溶液每日10~12滴),或肌內注射碘油1次(2毫升)。多吃含碘食物。對地方性克汀病應早期診治,有甲狀腺功能減低表現者應自出生後3個月內開始補充甲狀腺激素,原則同散發性克汀病。
61.宜預防小兒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一般認為,甲亢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刺激、感染等應激狀態是本病的常見誘因,而家族遺傳也有一定關係。甲亢好發於青年女性,近來發現寶寶也可患甲亢,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狀腺功能亢進是甲亢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素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合成、貯存和釋放的含碘激素,對人體代謝、生長發育有重要的作用。人體內甲狀腺素水平過高可引起全身各髒器發生一係列的變化,導致此病的發生。彌漫性甲狀腺腫伴甲亢的發病主要是自體免疫反應所致,其誘因可能為遺傳、精神刺激等各種應激因素。
注意預防感冒,保持個人衛生清潔,防止發生各類傳染病。避免精神刺激或創傷,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陶冶情操,平衡心理。不吃含碘高的食物、藥物,增強體質、預防感冒,避免導致甲狀腺炎伴甲亢。
62.宜預防小兒高熱驚厥
驚厥是小兒的常見病症,通常起因有高熱、感染、低鈣、顱內出血及癲疒間等。驚厥發生前,小兒先有煩躁不安、睡眠不深或驚跳發慌等;接著突然兩眼凝視上翻,神誌不清,麵部肌肉抽動或牙關緊閉,口吐泡沫,四肢出現抖動或強直,有的甚至頸項也發生強直,若驚厥時間長,大腦常會受損,影響寶寶的智力。
在小兒發熱初期及時采取降溫、鎮靜措施就能預防驚厥的發生。高熱驚厥頻繁發作的寶寶,約有20%可轉為癲疒間……13.6%的高熱驚厥患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後。因此,對經常發生高熱驚厥的寶寶,尤其是有癲疒間家族史或家族中有高熱驚厥病變的寶寶,應該長期用藥物來預防發作。
有過高熱驚厥的小兒,當患感冒或熱性病初期,應預先給口服退熱藥(如阿司匹林)及鎮靜藥(如苯巴比妥),或采用物理降溫,以防體溫突然升高。
對既往曾有多次發作者,有的醫生主張長期服用苯巴比妥以預防複發。當存在高熱驚厥轉為癲疒間的危險因素時,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長期服藥。
63.宜預防小兒癲疒間
癲疒間……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癲疒間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
隻有做到優生優育,才能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癲疒間患者擇偶時,應避免與有癲疒間家族史的人結婚,禁止近親結婚,禁止男女雙方均有原發性癲疒間病史的患者結婚。因為,他們結婚大大提高了癲疒間的發病率。癲疒間病人所生第一胎為癲疒間患兒,不要生第二胎,女性患者如果有明確的遺傳史,應盡量禁止生育,做到上述幾點會使癲疒間發病率大大降低。
婦女懷孕後不要盲目服藥,如果患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用藥。因為某些藥物有致畸作用,尤其是妊娠前3個月,藥物的致畸作用尤為突出。不要過多接觸射線,各種射線(包括X線,γ線及家用電器、電視、電腦向外輻射的射線)對胎兒均有引起先天發育缺陷的可能,故孕期婦女盡量避免在高輻射環境下工作生活。此外,要防止孕期各種病毒、細菌感染,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如果B超檢查發現胎兒發育明顯異常,應及時終止妊娠。如發現胎兒臍帶繞頸,應及時行剖宮產。分娩時盡量減少胎兒缺氧、窒息、產傷,盡量避免使用產鉗、胎兒吸引器,這些助產器常會導致嬰兒顱內出血、腦損傷,遺留導致癲疒間的隱患。
應避免寶寶感冒、扁桃體炎、肺炎及驚嚇導致的發熱,如體溫超過正常3℃左右,應及時對症處理,避免發生熱性驚厥,因熱性驚厥反複發作,可造成腦組織缺氧,產生繼發性腦損傷,這是癲疒間發生的病理基礎。據國內報道,熱性驚厥轉為癲疒間的發生率為3.8%~20%,所以如果寶寶發熱體溫超過38.0℃,家長一定注意及時處理,及時就醫。
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顱內感染,如各種腦炎、腦膜炎等,上述疾病導致大腦皮質炎症和水腫,引起癲疒間發作。後遺症期由於腦實質內瘢痕形成和腦膜粘連,也能導致癲疒間發作。所以,顱內感染應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減少後遺症和並發症的發生。
64.宜預防小兒腦性癱瘓
小兒腦性癱瘓是由腦發育不全、產傷或腦炎後遺症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腦損傷綜合征。
(1)寶寶出生前的預防:①孕婦要積極進行早期產前檢查,做好圍產期保健,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②孕婦應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不能濫用麻醉藥、鎮靜藥等藥物。③孕婦應預防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觸貓、狗等。④孕婦應避免與放射線等有害、有毒物質接觸及頻繁的B超檢查。
(2)分娩過程中的預防:因分娩引起的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是造成小兒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應預防早產、難產。醫護人員應認真細致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做好難產胎兒的各項處置。
(3)胎兒出生後的預防:1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喂養,預防顱內感染、腦外傷等。
(4)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應盡早做產前檢查:①大齡孕婦(35歲以上)或男方50歲以上。②近親結婚。③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早產、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史。④孕婦智力低下或雙方近親有癲疒間……腦癱及其他遺傳病史。如果懷孕早期發現胎兒異常,應盡早終止妊娠。
65.宜預防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
抽動-穢語綜合征又叫多發性抽動症,以多組肌群不自主抽動及不自主發聲和語言障礙為特點,可見頭部、軀幹、上下肢的小抽動,喉部發出奇特聲音,個別音節、字或句子不清楚,或說罵人的話。
對於本病的預防是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谘詢。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措施可防止患兒出生。
66.宜預防小兒孤獨症
寶寶孤獨症的發病機製尚不清楚,推測其可能因代謝異常產生有毒的中間代謝產物,影響大腦功能而致病。
預防兒童孤獨症要從妊娠期開始,因為妊娠期和圍產期諸多因素造成的大腦損傷與兒童孤獨症的發病密切相關。預防重點是加強圍產期衛生保健,積極進行優生優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產、出生時窒息和剖宮產都會對幼兒產生影響。母親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個月病毒感染可導致胎兒大腦發育異常,從而致兒童孤獨症,如風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均可損害患兒中樞神經而致病。所以,孕婦在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時如遇難產應盡量避免嬰幼兒窒息,以免造成腦損害。在嬰兒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熱、驚厥,多次的高熱驚厥也會造成腦損害。
嬰兒應盡可能用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堿性無機鹽,有益於寶寶智力的發展。較大的兒童應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堿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堿平衡,有益於機體內pH值的相對穩定,使各種代謝功能協調,從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防治兒童孤獨症要采取綜合性措施,要讓寶寶多參加各種鍛煉,多參與集體活動,切勿讓寶寶長期過“封閉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寶寶終身。一旦發現寶寶出現類似兒童孤獨症的表現,應及時請教醫生妥善施治,並進行有關誘導訓練。
在了解寶寶有這方麵的傾向時,家長越早發現、越早對其進行治療,效果就會越好。因為這些寶寶若沒有及時地接受特殊的教育訓練,他們將成為終身殘障,若他們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訓練,絕大部分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寶寶可能基本具備自主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67.宜預防小兒白色糠疹
民間通常稱寶寶臉上長的癬為“米湯癬”或“桃花癬”,醫學上稱為“單純糠疹”或“白色糠疹”。
預防白色糠疹主要是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糾正寶寶偏食,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多吃蔬菜、水果等。
68.宜預防小兒濕疹
嬰兒濕疹又稱異位性皮膚炎,俗稱“嬰兒奶癬”,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寶寶臉頰部,經常兩頰泛紅、水腫或長小水皰,而且有黏液性分泌物,隨後出現結痂、脫屑。多發於出生2~24個月的寶寶,因為這是以母乳或乳製品為主要食物的年齡。
(1)為了防止嬰兒濕疹的發生,母親在孕期、哺乳期應少吃或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采用食物排除法尋找確定過敏的食物,哺乳的母親飲食也要清淡一些,因為有些飲食中過敏物質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2)在給寶寶試用某一食物時,食量應由少到多,循序漸進,使其胃腸慢慢適應。如在哺喂中發現牛奶等食品引起過敏,可將牛奶多煮沸幾次,或改喂其他代乳品。如喂雞蛋過敏,可單給蛋黃。對已患濕疹的寶寶,應給予清淡少鹽的飲食,可減少患處滲出液。同時,還應在飲食中添加富含維生素、無機鹽的食物,如綠葉菜汁、胡蘿卜汁和西紅柿汁等。
(3)稍大的幼兒發生濕疹,在日常飲食中應選擇一些具有清熱、利尿、涼血的食品。例如,黃瓜有清熱利水解毒之功效,芹菜清熱利濕,茭白清熱除煩,絲瓜清熱涼血,冬瓜清利水濕,藕涼血利尿等。在夏季發生濕疹,可食用黃瓜、絲瓜、芹菜、冬瓜、西瓜、藕等。如果在冬季發病,那麼大白菜就是理想的食品。
(4)不要用熱水、香皂、肥皂、藥皂清洗嬰兒皮膚。嬰兒衣著應寬大鬆軟、吸濕性好、舒適。棉織品最合適,合成纖維、毛織品或深色衣著對皮膚有時有刺激,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嬰兒內衣要勤換,嬰兒所處生活環境要保持清潔、幹燥、通風。嬰兒的生活要有規律,有充足睡眠,切忌搔抓、摩擦皮膚,以免造成皮膚損傷,增加感染和過敏的機會。
(5)剪短患兒手指甲,用幹淨手套將患兒兩手套住,避免直接搔抓患部。用紗布包紮患部,防止摩擦刺激。
(6)濕疹嬰兒的衣著包被不可太厚過暖,室內濕度亦不應太高,勿穿絲毛或人造纖維織物的內衣褲。
(7)預防尿布皮炎,要注意保持臀部、會陰部清潔幹燥,尿濕後用溫水洗淨臀部及肛門周圍。勤換尿布,不要在尿布外加用塑料布,腹瀉小兒盡量用一次性尿布。
69.宜預防小兒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又稱曬傷。小兒在強烈的日光照射後皮膚會出現急性紅斑、水皰,重者可出現皮膚腫脹,穿衣摩擦時引起疼痛。皮膚白皙的小兒更易曬傷。
一天中光線最強的時間為10~14點,這個時段內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最為強烈,危害最大。因此,春夏季節這段時間內應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需采取遮陽措施。外用防曬霜或二氧化鈦霜,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可以總結一下皮炎發生是否與接觸的食物、化妝品、藥品等物質有關,如發現其中有關聯,最好能避免接觸。亦可到醫院皮膚科,通過斑貼試驗和光斑試驗,請醫生幫助尋找致敏物質。
70.宜預防小兒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蕁麻疹又稱蕁麻疹性苔蘚、嬰兒苔蘚或小兒蕁麻疹性苔蘚、急性單純性癢疹,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特點為散在性、稍堅硬、頂端有小皰的丘疹、周緣有紡錘形紅暈,自覺瘙癢。丘疹性蕁麻疹,可發生在皮膚任何部位且劇癢。
要講究個人及環境衛生,消滅跳蚤、蟎、臭蟲等動物,限製過量蛋白攝入。治療胃腸道寄生蟲。防止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後避免搔抓,及時處理。
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係,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醃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幾率。
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不要養貓、狗之類的寵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塵等。對風寒暑濕燥火及蟲毒之類,要避免接觸。生活規律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發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患寒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場,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注意藥物因素引起的過敏。在臨床上,有些藥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多黏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等。
蕁麻疹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能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較多,寄生蟲感染如腸蛔蟲、蟯蟲等;細菌性感染如齲牙、牙槽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病毒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如手足癬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經紊亂,甚至體內潛在的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係。
某些中藥,如何首烏、枸杞子、人參、黃芪、靈芝、大棗、女貞子、菟絲子、五味子、黃精、淮山藥、黨參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代謝,調節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等多種功能,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
71.宜預防小兒痱子
在炎熱潮濕的夏季,過多的汗液可使小兒皮膚表皮細胞腫脹,將汗孔或汗腺導管堵塞,使汗液滲入鄰近組織、瀦留在皮內便生成痱子。
(1)保持室內涼爽通風,降低室溫。盡量讓寶寶保持安靜,少出汗。
(2)勤洗澡,水溫要溫和,沐浴露要用刺激性小的,切忌用熱水和冷水。洗完澡要立即擦幹,灑上痱子粉或爽身粉。
(3)衣服要寬大,便於吸汗。小嬰兒要經常翻身。
(4)把寶寶的頭發盡量剃短些。
(5)為防止皮膚被抓破,要給寶寶勤剪指甲。一旦出現膿皰,用75%的酒精擦破,塗上1%的甲紫溶液,以防感染擴散。
(6)平時,還可以給寶寶吃些金銀花露、綠豆湯等。
72.宜預防小兒凍瘡
凍瘡發生於寒冷季節,好發於四肢遠端,以手背、手指、足緣、足跟、足趾、趾端、小腿、麵頰、耳垂、耳輪等處多見。發生凍瘡時先在受損部位出現暗紅色斑,腫脹明顯,感覺麻木,遇暖後發脹,有灼燒樣癢感。以後局部變為暗紫色,腫脹加重,出現水皰或腫塊,皰破後可形成糜爛麵或潰瘍,有時出現滲透液及結痂,伴有疼痛感,病程較長,直到天暖後才好轉。多數一到冬季就複發。
凍瘡發生於寒冷的時候,是冬天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寶寶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病。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濕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腳趾。通常,凍瘡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氣暖和時才能好轉。因此,當寶寶要去戶外時,一定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別是經常暴露的部位可適當地塗抹護膚油以保護皮膚。
73.宜預防小兒熱癤
熱癤是由於葡萄球菌侵入小汗腺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寶寶發病較多。夏天出汗多,汗水刺激汗腺口的皮膚,或皮膚上的汙垢堵塞了汗腺口,使汗液排不出。造成皮膚對細菌的抵抗力減弱而發生汗腺周圍炎(即熱癤)。
(1)要注意小兒的皮膚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
(2)平時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有助於預防癤子的發生。亦可少量服用六神丸。
(3)要保證每天7~8小時的良好睡眠。
(4)要調整好飲食結構,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為宜。
(5)要多喝水,以涼開水和淡茶水為宜。
(6)要勤洗澡,注意用弱酸性肥皂或洗浴液。溫水洗澡,不要衝冷水,避免刺激皮膚。特別是洗澡時不要把皮膚搓得通紅,這樣會使皮膚遭受感染。浴後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幹即可。
(7)要穿透氣吸汗寬鬆的棉質衣服,一旦被汗濕透要及時更換。
74.宜預防小兒涼席性皮炎
有些幼兒在涼席上睡覺之後,身體接觸涼席的部位會出現紅腫、刺癢、疼痛,並起一些小紅疙瘩。這些小紅疙瘩多集中在背部、腰部、腿部。由於這種皮膚病是睡涼席引起的,故稱為涼席性皮炎。因為幼兒皮膚比較嬌嫩,夏季又愛出汗,所以發病率高。
預防小兒患涼席性皮炎,應在多方麵加以注意。首先,幼兒盡量少鋪新涼席,最好鋪舊涼席,也可在新席上鋪一層布,使皮膚不接觸涼席。有些幼兒對草席過敏,可改用竹涼席。其次,對蟎蟲等引起的涼席性皮炎要及時進行防治。除用濕布經常擦洗涼席外,還要用殺蟲藥物“消殺滅”或“殺蟲威”等噴灑。
噴灑後過2小時,再用濕布把藥液擦幹淨,防止涼席上的殘留藥物影響皮膚健康。肥胖幼兒愛出汗,睡前應在涼席上墊一層吸汗的棉布,防止出汗後汗液浸漬皮膚。對於睡涼席引起的皮膚炎症,要用溫水將患處清洗、擦幹,灑上痱子粉或抹上皮炎平軟膏,病情嚴重的要請醫師治療。
75.宜預防小兒膽道蛔蟲症
小兒膽道蛔蟲症的主要症狀為突然發生上腹劇痛,或持續性上腹隱痛伴陣發性加劇,劇痛時患兒坐臥不安,甚至在床上滾翻叫喊。腹部劇痛時多伴惡心、嘔吐,吐出膽汁或蛔蟲。少數可有黃疸。腹痛緩解或不劇烈時,劍突下有固定深壓痛,無肌緊張。並發膽道感染或劇痛時,劍突下有明顯肌緊張。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膽道蛔蟲症來源於腸道有蛔蟲的患兒,而腸蛔蟲病是一種腸道寄生蟲病,傳染源是蛔蟲病人或帶蟲者,感染性蟲卵通過口腔吞入腸道而成為帶蟲者。所以,隻有把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徹底根除腸道蛔蟲的發生。
腸道有蛔蟲的患兒在進行驅蟲治療時,用藥劑量要足,以徹底殺死,否則因蛔蟲輕度中毒而運動活躍,到處亂竄,極有可能鑽入膽道而發生膽道蛔蟲症。
76.宜預防小兒膽石症
寶寶患膽結石並不少見,以往因檢查設備落後,臨床大夫對這個問題重視不夠,致使不少小兒膽石症被誤診、漏診。B超的普遍使用,使該病的診斷率得到顯著提高,並引起兒科醫生的重視。
膽石症重在預防,一要使寶寶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生冷和不幹淨的食物等。二要在寶寶感染蛔蟲病後,進行及時、徹底的驅蟲治療。三要倡導寶寶多活動、少靜坐、不過量進食動物性脂肪和糖類,少食精製食品,鼓勵寶寶多吃水果、新鮮蔬菜和粗糧。
77.宜預防小兒包皮龜頭炎
包皮龜頭炎就是指包皮、龜頭發生炎症反應,引起發炎的原因會因年齡而有所不同。嬰幼兒的包皮龜頭炎多因尿布包裹而不透氣,或糞便汙染而引起的,主要是尿液、糞便內的細菌釋出,加上高溫、濕熱及絕大多數嬰幼兒包皮都過長,細菌、尿液、包皮垢,過長的包皮在這三者作用下使得包皮龜頭產生紅腫熱痛。
預防小兒包皮龜頭炎,平日應穿著較寬鬆的褲子,保持局部的清潔與衛生,包皮過長的小朋友在洗澡時應該將包皮翻開、後褪,把包皮垢清除。
包皮及龜頭也應用清水輕輕衝洗,遇到反複的包皮龜頭感染,應該考慮包皮環切,遇有過敏體質,尤其是四環素或某些磺胺藥可能引起過敏性包皮龜頭炎時,更應事先告知醫生。
小小的包皮,沒有好好照顧可能會引來無窮的麻煩,包皮、龜頭發炎並不難治療,隻要有正確的認知,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和及早就醫,治療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78.宜預防小兒麥粒腫
麥粒腫又叫“針眼”、瞼腺炎,是眼瞼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症。在開始的時候,局部會有紅腫、疼痛,隨後眼瞼會隆起一個比米粒小的皰,觸壓時感到疼痛。紅腫後經過一段時間會化膿,數天後會穿破出膿。
(1)要保持眼部清潔,不隨意揉眼。
(2)平日熱敷眼皮,防止皮脂腺開口被阻塞。
(3)用不刺激眼睛的嬰兒洗發精,以1:20的比例用冷開水稀釋,清洗睫毛上的油脂,防止皮脂阻塞。
(4)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5)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79.宜預防小兒沙眼
沙眼是常見病,往往不為人們重視,以致在全世界廣泛流行。沙眼病程少則幾年多達數十年,可導致眼瞼下垂、倒睫、瞼內翻、瞼球粘連、角膜混濁、潰瘍及眼幹燥症等後遺症,嚴重者失明。
要預防沙眼,首先要切斷傳染途徑。沙眼是由眼分泌物傳播的,可通過“眼-手”或“物-眼”方式傳播。首先要自幼培養寶寶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用手揉眼睛,隻用自己的手帕、毛巾,不合用臉盆,最好用流動水洗臉、洗手。對托幼、小學等集體生活的寶寶,除培養寶寶的衛生習慣外,還應做好環境衛生,如水龍頭要定期消毒,定期為寶寶查體,並把眼睛的檢查列為常項,以便及時發現各種眼疾,利於及時隔離和治療。托幼機構的毛巾、臉盆等生活用具,除應做到每人一份外,還應定期消毒。沙眼極易重複感染,故在治療中也應定期消毒。
80.宜預防小兒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是寶寶時期的多發病,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過敏性結膜炎有幾種類型,其中的季節性過敏結膜炎就是對花粉、青草引起的過敏反應,造成眼睛發癢、流淚及紅腫等症狀,結膜呈現乳頭隆起及紅腫,嚴重的會連帶眼瞼都腫起來,所幸不會波及角膜,也不引發眼球內反應,因此不會造成視力上的困擾,更不會傳染給他人。
如果一時不能確定過敏原,那麼,首先要改善生活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或居室內溫度,使過敏原的影響減輕。其次要注意營養和鍛煉,生活作息規律,增強體質。因為身體健康狀態的改善,能使身體對抗過敏發作的潛能提高,並減少、減緩過敏發作。再者可采用眼睛局部冷敷或冰敷方法,以減輕不適症狀,可用人工淚液局部點眼,也可用衝洗來大幅降低過敏原及致炎因子濃度,改善症狀。
81.宜預防小兒角膜炎
角膜炎的發病情況比較常見,它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眼病,重者會形成角膜潰瘍,在眼角膜上留下白色瘢痕,從而影響寶寶的視力。
(1)要避免用手揉眼睛。
(2)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
(3)流行期間應盡量避免到公共遊泳池去遊泳。
(4)培養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隨時注意清潔,常用肥皂洗手,並保持幹燥。
(5)避免與病人握手及接觸他人使用過的毛巾、肥皂、寢具及門把、水龍頭等。
(6)病人痊愈後,其用過的被子、毛巾應洗淨,並經太陽曝曬。
82.宜預防小兒斜視
正常情況下,人們看東西時,無論朝哪個方向看,兩眼的動作總是協調一致的。例如,看左側的目標時,雙眼都向左轉,要看右側的目標時,雙眼都向右轉。可是,當負責兩眼協調運動的某條眼肌的力量過強或過弱時,上述的協調運動便失靈了。這時會出現兩眼視線不一致的情況,一隻眼向前看時,另一隻眼卻偏向一邊,這就是斜視。
(1)對有斜視家族史的兒童,即使從外觀上看沒有斜視,也要在2周歲時請眼科醫師進行驗光檢查,看看有無遠視或散光,以便及時發現、及時矯正。
(2)在嬰幼兒發熱、出疹、斷奶時,家人應加強護理,並經常注意觀察其雙眼的協調功能,看眼位有無異常。
(3)要經常留心觀察寶寶的用眼衛生,燈光照明要適度,印刷圖片字跡要清晰,不要躺著看書,讀寫姿勢要端正。
(4)在3~4歲時,應去醫院做一次較全麵的眼科檢查,包括視力、眼底、有無斜視,以便早發現、早治療。對雙眼視力不等或差別較大的兒童應立即進行散瞳驗光,以明確有無屈光不正,以便及時矯正。隻要父母真正關心寶寶,兒童斜視是可以預防的。
83.宜預防小兒近視
近視眼是兒童常見的眼病,近年來近視眼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因而它的預防越來越顯得重要。從4歲起家長就要定期給寶寶查視力,注意寶寶視力是否正常,有無近視、斜視、弱視,發現問題及時診治。
視力保健需從幼兒開始。防止近視可從抱小孩的方式著手,若將小孩背在胸前讓他們往後看可增加小孩看遠處的機會,防止近視。近年來,小朋友看電視、漫畫書,以及玩電腦的時間增多,近視每年增加100度也不足為奇。
除了營養均衡之外,應避免攝取含有精糖的食物,如白米、白糖等。精糖中所含的鉻成分非常的少,而鉻又對眼睛的調節有相當大的益處。因此,缺乏鉻時近視可能會產生。攝取適量的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硒、鉻、鈣及多吃水果、深綠色的青菜等都可以增加眼睛健康。特別強調的是,在食物中的維生素非常容易流失。青菜要現炒現吃才能保住大部分的營養。
減輕個人的壓力可能是預防近視的關鍵之一,如:①平常應多運動,多走向郊外。②多深呼吸。③冥想。④多與家長、小朋友溝通,聊天也是減輕壓力的好方法。⑤家長應多給予小孩正麵的讚美及鼓勵。⑥減少雜念或是避免與別人家的小孩比較,也是放鬆的好方法。
84.宜預防小兒弱視
眼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或有器質性改變及屈光異常,但與其病變不相適應的視力下降和不能矯正或矯正視力低於0.9者均為弱視,可以發生於一眼或兩眼。弱視中最重要的為斜視性弱視,半數以上的弱視與斜視有關,從症狀上來看,斜視為眼位異常,弱視是視力異常,兩者關係如馬車的兩個輪子,屈光不正則像車軸,它連接著兩個車輪。
預防弱視關鍵在於及早發現和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弱視的疾病,消除隱患。應注意發現小兒視力異常的表現,如經常眯著眼看東西;看近物時容易皺眉頭;歪頭、斜眼看東西;看書、寫字、看電視時距離近等。一旦發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對3歲以上小兒,應定期監測視力,一般3~6個月應檢查1次。對已發現的斜視、各種屈光不正、上眼瞼下垂及白內障等,應及時治療。
從小培養小兒良好的用眼習慣,視物距離不要過近。走路、坐車時不看書。兒童看電視半小時左右就要休息5~10分鍾,眼與熒光屏距離應為屏幕對角線的5~7倍。注意合理營養,堅持體育鍛煉,使小兒的體質得到全麵增強。
85.宜預防小兒中耳炎
中耳炎是寶寶最常見的一種耳部疾病。有些寶寶得了中耳炎後經常會複發,從耳朵裏流出膿來,令家長們焦慮不安。中耳炎反複發作,醫學上稱之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不僅會致使鼓膜穿孔,而且還會影響聽力,甚至致聾。因此,家長應重視對寶寶中耳炎的防治。
(1)哺乳時:給嬰兒哺乳時,母親應取坐位,小兒取半臥位,同時要特別注意預防奶汁進入耳朵。發現奶汁進入耳朵應及時擦去。
(2)感冒時:寶寶患感冒應及時治療。鼻涕多時,應及時排出。擤鼻涕時手不要同時捏兩側鼻翼,而應隻將一側鼻翼捏緊擤鼻涕,並同時滴一些抗生素滴鼻液消炎。
(3)洗頭、洗澡時:給寶寶洗頭、洗澡時要用棉花球或耳塞將耳道堵住,以防髒水進入耳內。若發生髒水流入耳朵時應及時用棉簽輕輕拭幹。有中耳炎的寶寶不能去遊泳池遊泳。
86.宜預防小兒藥物性耳聾
藥物中毒性聾指的是使用某些藥物治病或人體接觸某些化學製劑所引起的耳聾。多年來,由於大量化學藥物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已發現近百種耳毒性藥物。為了避免或減少藥物中毒性耳聾的發生,要做到以下幾點:
(1)醫師要了解藥物的性能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在用藥時要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藥物,以免給病人造成耳聾,尤其是小兒。
(2)家長要有自我保健意識,要了解耳毒性藥物的知識,在給患兒看病用藥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麼,多請教有經驗的醫務人員,采取對孩子負責的態度。當小兒患病時,不要隨便用藥。小兒用藥種類、藥物的劑量、濃度都與成年人有不同之處,所以應到醫院就診,按醫師的處方用藥。
87.宜預防小兒鼻竇炎
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的黏膜發炎統稱為鼻竇炎。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非特異性炎症,為一種鼻科常見多發病。寶寶鼻竇炎較為常見,以往因重視不夠容易誤診。
(1)平時注意鼻腔衛生,養成早晚洗鼻的良好衛生習慣。
(2)注意擤鼻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後交替而擤。鼻涕過濃時以鹽水洗鼻,避免傷及鼻黏膜。
(3)炎症急性發作時,多加休息。臥室應明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4)遵醫囑及時用藥。
(5)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恒心,注意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6)保持性情開朗,精神上避免刺激。
(7)平時可常給小兒做鼻部按摩。
(8)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臉,可以有效增強鼻腔黏膜的抗病能力。
(9)遊泳時姿勢要正確,盡量做到頭部露出水麵。
88.宜預防小兒鼻出血
小兒鼻出血是常見的現象。在夏天氣候炎熱和冬天室內幹燥的季節,小兒鼻出血的現象更多,特別是有的小兒經常在夜間流鼻血,不少家長不能不為此而擔憂。
鼻出血的預防要從內在因素、外部環境等多方麵著手。當小兒患鼻炎、鼻竇炎時要及時治療鼻腔黏膜的腫脹、充血,以減少鼻黏膜毛細血管的擴張而避免鼻出血的發生。當小兒發熱、咳嗽時,可因高體溫導致鼻黏膜充血及毛細血管擴張,加之咳嗽震動,極易誘發鼻出血,應及時給予降溫、止咳藥物。一些不良習慣如摳鼻子可造成鼻黏膜的損傷而引起出血,此時應教育寶寶盡快改掉壞習慣。有的寶寶偏食、挑食,可因維生素缺乏而致鼻出血,應教育小寶寶不要偏食、挑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以減少鼻出血的發生。
同時,外部因素的影響也要預防,夏天氣候炎熱,或冬季天氣幹燥,都會因氣候原因而導致鼻出血,因此夏季要注意多飲水,室外活動時應避免太陽的暴曬。冬季室內空氣幹燥可使用加濕器或開窗通風,不要讓室溫過高,保持空氣的濕度,這些措施都有利於減少鼻出血的發生。
對於經常鼻出血的患兒可在鼻腔內塗液體石蠟、薄荷油、金黴素魚肝油軟膏等以保持鼻黏膜濕潤。有的寶寶常常晚上鼻子出血,可在睡覺前用棉簽蘸上金黴素軟膏在鼻腔內塗上薄薄的一層,這樣可以防止鼻黏膜幹燥,有效地減少鼻出血。當鼻出血量較多,不容易止住血時,要及時送往醫院就診、處理。家長們也應學會鼻出血的簡單處理方法,以免遇到出血時驚慌失措。
89.宜預防小兒咽後壁膿腫
有些幼兒初起高熱、咳嗽,以後訴說咽部不適,不肯吃飯。仔細檢查患兒的咽後壁,可見壁的一側向前凸出腫脹,這往往說明該處有膿腫,醫學上稱為咽後壁膿腫。
平時要注意增強幼兒抵抗力,特別是體質弱、營養狀況不佳、發育不好的嬰幼兒,預防感冒和其他急性傳染病,積極治療鼻部及咽部疾病,預防發生咽後壁膿腫。
要注意個人口腔衛生,防止日常生活中咽部異物刺傷或因咽部手術發生感染。
90.宜預防小兒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大多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的一部分,常常發生於感冒之後,多見冬春季節。
(1)要努力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加強小兒的體質鍛煉,多到戶外進行遊戲和活動,提高適應環境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
(2)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溫度適宜也是很重要的。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寒受熱。
(4)在感冒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以防傳染。
(5)生活要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夜臥早起,避免著涼。在睡眠時,避免吹對流風。
(6)保持口腔衛生,養成晨起、飯後和睡前刷牙漱口的習慣。
(7)適當多吃梨、生蘿卜、話梅等水果、幹果,以增強咽喉的保養作用。
91.宜預防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
扁桃體位於咽部的兩側,扁桃體炎為小兒呼吸道常見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注意保持寶寶冷熱適宜,最好不要穿太多的衣服,穿得太多出汗也多,這樣反而容易感冒。
(2)寶寶活動出汗之後要及時的脫掉濕衣服,人出汗後毛孔會擴張,涼氣就會比較容易進入人體了。
(3)小兒生病一定要一次性治愈,否則高熱很容易引發感染,從而導致寶寶患上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
(4)均衡膳食,加強營養。寶寶的飲食一定要做到營養均衡,比例合理。特別是要戒掉寶寶愛吃零食的壞習慣,零食大多沒有 什麼營養,還會使寶寶不好好吃飯,導致營養失調。
(5)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會寶寶正確表達身體冷熱感覺,以便及時增減衣物。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減少患感冒的幾率。
92.宜預防小兒鵝口瘡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裏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像一片雪一樣,所以又稱為雪口病。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裏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
(1)產婦有陰道真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幹淨後再蒸10~15分鍾。
(3)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寶寶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盡量與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幼兒應經常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93.宜預防小兒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可由不同的病菌引起,但以厭氧菌為主。潰瘍不僅可發生在舌頭上,也可發生在兩側頰黏膜等處。潰瘍表麵呈灰白色,或粉紅色,邊界清楚,局部疼痛。患兒會出現流涎、拒食和煩躁等。
(1)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即刻漱口的良好習慣,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以減少口腔細菌,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
(2)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少吃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醋、薑、蔥、咖喱等。少吃炸雞腿、炸牛排或其他太粗糙太堅硬的食物。
(3)注意營養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品,不能偏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盡量少吃筍類(冬筍、毛筍、筍幹)、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柿子和蟹類等易引起小兒口腔潰瘍加重的食物。
(4)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培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因為情緒因素不但影響神經係統,而且可導致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和營養障礙,情緒不良,精神緊張。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要注意休息,多飲水等,以減少口瘡發生的機會。
94.宜預防小兒口角炎
口角炎是寶寶冬季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初期,口角周圍發紅發癢,繼而出現皰疹、皸裂,患兒疼痛不已,會持續1~2周,日常飲食要科學安排,尤其要注意維生素的攝取。寶寶每天需維生素B2約1毫克,但一些家庭冬季的蔬菜多以大白菜、蘿卜為主,這兩種菜所含維生素B2甚微,對於正在發育生長階段的寶寶來說是不夠的,應經常添加一些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動物肝髒的維生素B2含量最為豐富,其次是蛋類、牛肉、菠菜、莧菜、油菜、雪裏蕻、茴香、花生、黃豆、木耳等食品也都含有相當量的維生素B2.
教育寶寶不偏食、不挑食,平日可吃些粗糧、雜糧,如玉米、小米等。粗雜糧中的胡蘿卜素、鈣、維生素B2的含量比精細糧高,可使寶寶攝取足量營養。
對腸胃疾病患兒要及時醫治,以免影響機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進入冬季,如發現小兒常舔口唇,應及時教育糾正,平時多給寶寶喝白開水,可用食用油脂塗抹在寶寶的口唇上。
95.宜預防小兒齲齒
齲齒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複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脫失和有機質分解,隨病程發展而從色澤改變到形成實質性病損的演變過程。
(1)預防齲齒應從病因入手,結合兒童發育特點及飲食、衛生習慣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2)要保持口腔衛生,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並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宜采用豎刷法。使用含氟牙膏,或在醫院用含氟藥物塗布。對窄而深的窩溝,使用窩溝封閉劑,能有效地預防窩溝齲的發生。乳磨牙的封閉時機,以3~4歲為宜。
(3)少吃糖,避免兩餐之間吃糖,睡前不吃甜食,吃糖或甜食後應漱口。多食纖維性食物,適量地補充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磷等,能提高牙齒的抗齲能力,預防齲病的發生。
(4)積極地治療已發生的齲病。定期帶寶寶到綜合性醫院的口腔科檢查。
總之,家長應重視培養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從乳牙萌出開始,就應該用清潔的濕紗布為其清潔牙麵。小兒1歲左右,家長可幫其刷牙,逐步地過渡到兒童自己刷牙,家長要經常地檢查、督促,一旦發現齲齒,要及時地治療,那種認為乳牙遲早是要替換的,有了齲齒也不需要治療的觀點是錯誤的。
96.宜增強寶寶免疫力
6個月以內的寶寶“初生牛犢不怕虎”,從媽媽那裏獲得了天生的免疫力,所以媽媽不用過多擔心。6~18個月的寶寶先天的免疫力正逐漸耗盡;18~24個月的寶寶又重新獲得免疫力,但成長的速度並不盡如人意;3歲寶寶所獲得的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力達到成年人的90%。寶寶6~36個月歲是免疫力最脆弱的階段,此階段要強化寶寶的免疫力。
研究表明,寶寶在熟睡時的生長速度是清醒時的3倍,而晚上10時到淩晨2時是寶寶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期。對於寶寶來說,最好聽的音樂便是媽媽的心跳聲了,媽媽可以像喂奶那樣把寶寶抱在懷裏,也可以躺下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胸口上,寶寶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很快就能入睡了。3個月以內的寶寶不能區分晝夜,因此睡覺容易黑白顛倒。這個時候可選些舒緩的古典音樂給寶寶聽。寶寶睡覺時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這樣才不會讓寶寶著涼。秋冬天還要注意防幹燥,可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掛些濕毛巾、濕衣服等來保持室內的濕度。有些寶寶特敏感,一些輕微的動靜就能把他們吵醒,因此寶寶睡覺時要拉上窗簾使室內光線不要太亮,也不要開洗衣機或其他家電,以免噪聲吵醒寶寶。如果寶寶沒有睡意,鬧得厲害,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在懷中,輕輕地拍打寶寶的後背,寶寶會逐漸安靜下來並很快進入夢鄉。
飲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寶寶的健康,吃得好身體才會好。當然,吃得好並非一味地攝取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而是指讓寶寶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成分。讓寶寶吃好的原則是:①肥膩的肉食或加工食品少吃。②碳酸飲料、甜食和油炸食品少吃。③漢堡包等快餐寶寶少吃。④食鹽、醬油等調味料少吃。⑤勿讓寶寶囫圇吞棗。
雖說人的體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但同時也受後天的影響。那些先天免疫力較差的寶寶,隻要能夠堅持不懈地鍛煉身體,也會健康成長。媽媽可給嬰兒進行全身撫觸。做胸部撫觸是從中線做到對側,四肢撫觸則從上臂慢慢向下撫觸,腳部撫觸則應從腳心到腳跟,腳趾也要揉到,手指也一樣。做背部撫觸時,則要注意到將寶寶的手臂放到身體兩側,頭向側方,以免發生窒息,從上到下進行撫觸,可以用手掌向外輕輕揉寶寶的小屁股。對於那些已能坐一會兒,走一走的幼兒,則可在媽媽的幫助下做做徒手操。
寶寶從媽媽肚子裏來到人間,外界的刺激會使寶寶感到有壓力,尤其對那些過於敏感的寶寶感受的壓力會更大。當感到壓力過於強烈時,寶寶就會有痛感,免疫力也會下降,尤其是經常感冒或積食的寶寶。注意不要頻繁更換保姆,頻頻更換保姆會對敏感的寶寶造成壓力。在教育寶寶改正錯誤時,不要拿他與其他寶寶進行對比。這種做法會使寶寶喪失自信,變得頹廢不振。不要當著寶寶的麵吵架,當看到與自己最親近的爸爸媽媽發生戰爭時,寶寶受到的衝擊遠遠大於父母。如果家庭氣氛不和諧,就不要妄想把寶寶培養得開朗、健康;相反,如果爸爸媽媽互敬互愛,寶寶就會從中體會到愛。
寶寶隻有感受到愛時才會獲得心理上的安寧,才不會覺得有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要經常抱一抱他,經常貼貼他的臉,撫觸對寶寶來說是最好的愛的表現方法。在稱讚中長大的寶寶會充滿自信,善於迎接各種挑戰,積極向上。因此即使寶寶失敗了,也要鼓勵他繼續努力。隻在家中玩耍的寶寶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壓力,因此,要多讓寶寶到戶外活動。那些玩起來很投入,甚至大汗淋漓的寶寶往往在做其他事時也會注意力很集中。壓力過大會讓寶寶消耗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所以應讓寶寶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食鹽、糖及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