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發現(1 / 2)

王家“遺典庫”內,四處石壁開鑿有上百個凹槽,近三十丈方圓的石室之內,排放數十個書架,架上放滿書籍,或牛皮古卷,或竹簡木刻,或古樸書籍。濃濃書卷之氣,令人心神寧靜。

室內角落,尚有一張書案,一張床榻,數把木椅。書案又有筆墨紙硯,書案正中數張紙頁上又有幾筆未幹涸的字跡。字跡方正古板,落筆滯澀不暢,想來書寫之人年歲不大,練習書寫時日未久。字跡未幹,卻不見人影。

驀然間,靈位祭台所在之地、室內石門近處角落,出現一頭紮衝天鬏、光著小腳丫、身穿肚兜、眸若星辰約莫兩歲的幼童。幼童探出小腦袋,四下打量一番,見並無異狀,方抬起腳丫小心翼翼向祭台靠近。這幼童不是王凡又是何人?

那藥浴一事卻已是四月前之事了!四月逝去,王凡又是長大數分。

兩歲王凡天資聰穎,資質過人,不消半日已可下地行走;又半月而過,奔跑、彈跳遠勝同齡孩童;三月而去,王家寶庫諸多地方已是遍布王凡足跡,便是暗藏機關之所亦是未曾逃過王凡關顧;待至四月,《四書》、《五經》已可背答如流。

這日,王凡隨其娘親趙珍兒學習兩個時辰讀書寫字,便至休息時辰,偌大“遺典庫”隻餘下王凡獨自一人。依照往昔,每至休息時辰,趙珍兒便會出寶庫為王凡準備糕點,將王凡留於寶庫內。

待趙珍兒離去之後,王凡留於座位,眨動一雙靈動眸子,打量眼前“遺典庫”,唉聲歎氣,百無聊賴。這般老氣橫秋,卻出現於一兩歲幼童之身。其心智之高,甚是駭人!四下轉悠數刻鍾,一無所獲,又是回到書案前。小手拖住下巴,雙眸不住打轉看向空中,霍地憶起月前娘親向自己介紹“遺典庫”一事。

趙珍兒告知於王凡,何處藏有功法典籍;何處擺放文史文獻、藥草藥理;又告知其何處不可隨意擺動。尤是先祖靈位所在之處,不可隨意踏足。每日需在先祖靈位前焚香祭拜,祭台上所放之物,更莫要隨意觸碰。……

雖說王凡心智甚高,但不至三歲,孩童玩性自是不曾消去。因而,近一月時日,每至趙珍兒離去之時,王凡便四處翻閱,或是尋暗藏機關之所,早已將其娘親所告誡話語拋之腦後。

正無聊之際,忽地憶起自己娘親告誡一事,心中頓生探尋靈位祭台想法。或許正是因其充斥未知,引起王凡好奇之心,方才有此刻鬼鬼祟祟場景。

那王凡放輕腳步,又是四處打量一番,見確無人影,方快步至靈位祭台近前。當下,遵循趙珍兒告誡,“見先祖靈位務必磕頭行禮!”磕頭之後,小心謹慎向祭台行去。待行至近前,便見靈位前擺放一木盒,木盒之上又放置一古舊殘破書籍。

隻見王凡身體輕輕躍起,便落至祭台上。力道把控恰到好處,又如此嫻熟輕巧,想來平日未曾少四處爬越。氣海先天已開,後曆經兩載藥浴,王凡周身氣力已近萬斤。若非平日趙珍兒得空教予王凡使用氣力之法,寶庫定少不了一番胡亂折騰。教予氣力使用之法,本欲避免王凡力道不當,毀去寶庫珍貴物品,或是傷了自己。

豈料趙珍兒此舉反倒成全了王凡!每日趙珍兒離去之後,素來乖巧的王凡陡然轉性,於寶庫四處鼓搗,尋機關之所。此事,趙珍兒實是早已知曉。隻不過王凡年且尚幼,孩子心性自是有的,更何況諸多機關之處又無甚危險,因而不曾將王凡拉至近前訓斥。

待王凡躍至祭台,小心將台上木盒以及古舊書籍取至身前,發現並無異狀、更無機關聲響。隨後,王凡便輕輕落至地麵,隨處尋一空地,盤坐於地,仔細打量手中木盒。

木盒長約半尺,寬近兩寸,樣貌甚是古舊,可盒蓋之間的黃金小鎖卻是嶄新。王凡看著用黃金小鎖鎖住的木盒,心底異常好奇,想到:“此木盒究竟裝有何物?竟用黃金鎖將之鎖住,莫非是寶物?待我仔細瞧瞧。”

王凡遂將盒上古書取下,放置一旁,一雙小手捏住黃金小鎖,咬牙發力。

“哢嚓!”金鎖應聲而斷。

謹慎地將木盒舉至眼前,緩緩打開木盒,王凡眉頭微蹙,神色略顯失望。那盒中裝滿白色粉,並無珠光寶氣,更無稀奇怪物!白色粉末正是王家先祖王義骨灰,前次為王將打開,巧得王義所留寶物。今次又是為王凡打開,父子二人與其先祖王義可說是緣分甚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