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青春保健(五)(1 / 3)

怎樣看待吃零食

不少中學生,尤其是女學生,大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這與女學生胃的容量小、每餐進食少等生理特點有關,應注意的是不加節製地吃零食益少害多。

吃零食的結果是使食欲得到了一次次初步的滿足,饑餓的刺激就慢慢地消失了。這樣到正常進餐時,反倒不想吃了,造成食欲不振,久而久之,便形成條件反射,引發餐前厭食的不良習慣。由於飲食失去規律,正常的消化機能就會退化,影響了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造成發育不良。此外,經常吃零食還會使胃腸整天處於緊張狀態,胃腸分泌的消化液得不到合理調節,加之不規律的進食使一些食物滯留在胃及小腸上部,這樣不僅會降低胃腸的消化能力,還會誘發腸胃疾病。還需注意的是,零食多半是不分場合隨時吃,因條件的限製,所食用的零食很容易受到汙染,吃了這些不潔淨的食物,容易患胃腸炎或其他傳染病。

當然,在學習緊張的情況下,適當吃些花生米、糖塊等零食,還是有益的。因為花生米中富含維生素B1,對神經係統有好處;而糖能使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提高,有利於提高腦力,增強學習效果。此外,女同學在月經期間,可吃些酸甜零食,以促進食欲。

總之,零食是可以吃的,但不能養成每日必吃,以至影響正常的一日三餐的不良習慣。所以說,在保證吃好三餐的前提下,課間、晚上適量吃些零食還是有益的。

怎樣喝水

水是組成人體的主要成分,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中都有一定比例的水,例如人的血液裏水占83%,膽汁裏水占97%,肌肉裏水占75.6%,腎髒裏水占82.7%,腦裏水占74.5%,骨髓裏水也占到22%。水是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傳遞媒介和運載體,並調節著機體的熱量平衡。機體若損失35%的水分,就不能存活了。因此,水是生命之泉。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人每天大約需要8~10升水才能滿足正常的生理要求。但這也不是說每天都要喝這麼多水,因為人體內部可以供給6~8升的內源水,短缺的部分就需要通過飲水或吃含水豐富的食品來補充。

喝水看似很簡單,但裏麵確實有不少學問。

清晨起床,空腹喝一杯溫(涼)開水,對身體健康有利。飯後,喝幾口水,既能保持口腔衛生,又可以幫助消化。在參加體育運動,特別是激烈的運動前,適當飲一些淡鹽水,可以補充由於運動大量出汗而流失的鹽分,既有利於運動成績的提高,又可避免因運動後口渴而大量喝水給身體帶來危害。

有一些水是不宜喝的。如在暖瓶裏放置很久的開水;反複煮沸的殘留開水;在爐灶上沸騰了一整夜或很長時間的水。因為這些水反複沸騰或放置長時間後,所含的鈣、鎂、氯及重金屬等微量成分增加,對人體的腎髒會產生不良影響,長期喝這樣的水易患腎結石。另外,這幾種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亞硝酸鹽與人體內的仲胺互相作用,會生成很強的致癌物——亞硝胺,這樣對人體的危害就更大。

飲茶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經常適量飲茶,對成年人的健康是有一定好處的。而對於正在發育階段的中學生,飲茶不僅好處不多,反而會妨害健康和身體發育。有一部分同學習慣在學習任務繁重、大腦疲勞之際,靠飲茶來刺激中樞神經,久而久之,很容易引起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疲乏等症狀。另外飲茶還不利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最好不要飲茶,至少不要飲濃茶。

礦泉水現已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一般泉水、地下水和地麵水所缺乏的鍶、硒、鋅、鉬、鉻、硼、碘、溴、氟等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益處,有條件可常飲。

怎樣保護大腦

大腦是人體最高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大腦統一指揮下完成的。另外,人的智力也取決於大腦的發育。因此,保護大腦的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大腦的發育、生長需要充足的營養,包括蛋白質和熱量。大腦在工作時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故在飲食上應供給豐富的蛋白質、葡萄糖、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同時,大腦細胞最怕缺氧,室內應經常通風換氣,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做做深呼吸運動或到空氣新鮮的地方散散步,對大腦大有好處。

2.堅持必要的鍛煉,能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態,促進大腦的能量供應的再合成過程。特別是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後,開展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可以提高大腦及整個神經係統的靈敏度及工作效率。

3.保持良好情緒。情緒變化對大腦影響很大。過度緊張、長時間憂鬱、焦慮等都會使大腦處於衰弱狀態,必須努力避免。

4.注意休息與睡眠。工作、學習時間長了,大腦會疲勞。中小學生一般40~50分鍾,大學生及成年人1~2小時後就要適當休息一會兒。工作一天後要睡眠,使大腦有勞有逸,才能更好地工作。

5.積極用腦。大腦有相當大的潛力。同時,人腦與身體其他器官一樣,積極鍛煉會越來越發達。必須積極用腦,俗話說人腦越用越靈是有道理的。經常用腦不僅可以增長智慧,提高才幹,而且可延緩老化,減慢衰老的進程。

6.科學用腦。大腦有比較明確的功能定位,學習的內容不能太單一。一部分腦細胞疲勞了,換另外一個學習內容,可使這部分得到休息。文理科交叉,內容多樣化,避免長時間使用大腦的某一個區域。講究學習方法,增強記憶力,不僅可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減輕大腦的負擔,使其得到保護。

7.預防細菌、病毒感染。一些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專門侵犯大腦,如腦膜炎、大腦炎、腦囊蟲等疾病。要注意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

8.防止外傷。大腦很嬌嫩,必須注意預防受傷,如日曬下戴草帽,到工地戴安全帽。

9.動脈硬化也經常發生在腦血管,應預防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形成,飲食上應注意低鹽、低膽固醇,少吃動物性脂肪;戒煙少飲酒。

10.腦神經係統有病應及時診治,以便早期治愈,防止發展加重。包括眼、耳、鼻、喉的疾病也要早治。因這些部位疾病也可引起大腦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發現失眠、頭痛等現象,不要輕視,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怎樣預防流腦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是冬春季節,特別是每年2~4月的易發性傳染病。它即是10歲以下少年兒童,也是15歲左右初中生的多發病。

發病初期,其症狀與感冒很相似,會出現發燒、頭痛、流涕、咽喉疼痛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嚴重者則會發高燒、嘔吐、抽風等。其最代表性特征是皮膚(特別是後背和臀部)上出現按壓不褪色的出血點。病情如進一步發展,患者會出現昏迷甚至休克,搶救不及時則有生命危險。

流腦是由一種叫做腦膜炎雙球菌通過人的呼吸道感染人體而發病的傳染性疾病。這種病菌會通過病人的噴嚏、咳嗽的飛沫或鼻咽部的分泌物傳染給別人,其傳染性很強。但腦膜炎雙球菌在幹燥、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卻很難生存,大蒜也是它的克星。因此,在流腦流行季節,隻要注意經常曬被褥,清晨打開窗戶通換新鮮空氣,吃飯時多吃些大蒜(生吃),便可有效地預防流腦的發生。堅持早晚刷牙,飯後用淡鹽水漱口,也是預防流腦的好方法。在流腦易發季節,應盡量減少社會活動。若必須去到公共場所,最好帶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