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財不僅僅是儲蓄(1 / 2)

趙先生夫婦與父母同住,無住房負擔,趙先生每個月將自己的收入全部存入銀行,妻子的收入用來負擔家庭開銷,因而每個月家庭收入的65%存入了銀行。

理財規劃師的評價:趙先生夫婦的理財渠道單一,錢都存進了銀行,減少了家庭財產增值的機會。理財應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趙先生可以將活期轉為購買貨幣型基金,長期不用的定期可以轉為購買三年期或五年期憑證式國債。

鴕鳥埋頭盲目規避風險

絕大多數家庭的主要投資方式是固定收益工具。他們把絕大多數的資產都存在銀行,或買債券,以為這樣資產就最安全了。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問題是:就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樣,天下其實也根本就沒有“無風險”的投資一味地追求無風險投資,就像看到危險來了,把頭埋進沙堆的鴕鳥,是危險和愚蠢的。

以銀行存款為例,看起來不會有損失,但其實隻是沒有“投資風險”,即賬麵數字上沒有損失罷了。銀行存款實際上卻醞含著更大的“幣值風險”,即實際購買力的逐年下降。稍有年紀的讀者都會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搶購風”,受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的影響,很多家庭的財富在那段時期都大大貶值了。

近些年來,雖然社會零售物價指數徘徊不前,但家庭理財中的大項目——教育和醫療的費用卻在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上漲,即不到7年的時間就會翻一番。而即便是4%這樣溫和的通貨膨脹率,就可以在18年內使個人財富縮水一半。隨著中國經濟逐漸升溫,至少是溫和的通貨膨脹將有望伴隨大家走過20年的時光。以4%的通貨膨脹率計算,沒有三五百萬元的積蓄,30來歲的中等富裕人士是無法在晚年維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水準的。而單靠儲蓄、債券這些所謂的“安全”投資,退休時大家恐怕隻能靠喝粥度日了。

理財財務自由度

理財財務自由度=投資性收入(非工資收入)/日常消費支出×100%。基金理財|自由度是家庭理財中一項很重要的指標,一個人靠購買基金和炒股的收益完全可以應付家庭日常支出,工資可以基本不動,那這個的人的財務自由度就高,即使以後失業了也不會對家庭生活帶來太大影響。

如果一個人除了工資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理財收入,那則隻能完全依賴工作吃飯了,人家休假你隻能加班,沒辦法,誰讓你財務自由度低了。因此,提高家庭財務自由度指標要及早樹立理財意識,個人理財提高理財收入,同時要將消費支出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樣,當你的理財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工資收入,你不單會財務自由,人生也會更加自由愜意。

理財安全至上

"投資中控製風險必須堅持三原則:中投分析師稱,理財在投資中控製風險就如同在公路上駕車要注意安全一樣重要,投資中控製風險說得簡單,做起來難得很,必須堅持:拒絕杠杆操作,分散化投資,理財選擇正規合適的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