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財不僅僅是儲蓄(2 / 2)

理財投資者要理性拒絕杠杆操作。杠杆操作廣義是指向金融機構或個人融資而擴大投資規模以增加投資收益的做法,俗稱"以小博大",大部分破產者或負資產者都是由於杠杆操作造成的投資理財;理財要分散化投資。目前普通的投資渠道或品種有銀行存款收息、債券(包括國債和其他債券)、股票、基金、金融衍生品、不動產(住宅、商鋪、寫字樓)、藝術收藏品等,理財分散化投資以上的各種品種能夠有效控製風險;第三,選擇正規合適的服務機構。投資股票、基金和買樓要到正規的大機構,這樣能夠保證理財資金不被挪用。

人生在投資理財方麵人們何嚐又不是在“風險”與“收益”之間痛苦徘徊呢?解決之道就是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人生目標合理地承擔風險,用“以時間換空間”的方法來換取長期看來穩定合理的回報。特別是對於退休養老這類長期理財目標,有著充足的回旋時間,完全可以科學係統投資到股票、房產甚至實業等等雖有投資風險,但卻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投資領域。

世界範圍的經濟史告訴我們,即便有戰亂和自然災害的幹擾,一國經濟長期看仍是不斷增長的,科學係統地投資於股票和房地產長期看是很安全的,風險絕不如短期炒作那麼大。

中短期股票和房產的價格漲跌受眾多偶然因素的左右,是幾乎不可能持續正確判斷的。而在長期組合投資中,則可以主要依據地區、行業和公司的基本麵進行分析判斷,把握性就大得多。國際權威機構普遍預測中國經濟未來20年將以8%的速度持續增長,進行股票、房產和實業投資,特別是借專家理財來選擇品種、控製風險,是可以積累巨大財富的。對於非專業人士,除了逢低介入、長期持有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進行股票基金的“定時定額”操作。即同銀行約定,在每月的固定時間,從存款賬戶上撥出固定金額用於基金投資。由於金額固定,因此在價格高時自動少買份額,價格低時自動多買份額,長期下來成本就自然攤低了。

家財求穩不看收益

正值中年、正做生意的陸先生因一次偶然機會賺了一大筆錢,可他把這筆錢看得很緊,非要存在銀行不可,說是以後供女兒上大學用。

雖然陸先生這麼固執自有他的理由,但他卻沒想到,這種隻求穩當不看收益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誤區分析:眾所周知,儲蓄是風險最小、收益最穩定的一種,但在目前情況下,依靠存款實現個人資產增值幾乎沒有可能。一旦遇到通貨膨脹,存在銀行的個人資產還會在無形中“縮水”。

理財專家建議:普通百姓應轉變隻求穩定不看收益的傳統理財觀,要尋求既穩妥、收益又高的多樣化投資渠道,以促進理財收益的增加。若是個性保守者,其理財方式就不宜過於複雜;若是個性積極且不怕冒險者,就可視能力來增加高獲利性的投資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