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危機就是良機(1)(1 / 3)

一個走夜路的人被石頭絆倒,他爬起來揉著疼痛的膝蓋繼續往前走。他走進一個死胡同,前麵的牆剛好比他高一頭,費勁力氣也攀不上去。忽然,他靈機一動,折回去把剛才絆倒他的石頭搬過來墊在腳下,踩著那塊石頭,他輕鬆地爬到了牆上,輕輕一跳,就越過了那堵擋著他的牆。

常常我們就是這個走夜路的人,而在人生的危險中往往蘊藏著新的機會,在善於尋找機遇的人麵前,危機更像是成就我們的墊腳石。

“危機”=危險+機會

危險中往往蘊藏著新的機會。那些善於思考的人,往往能變“危機”為“良機”。

據有關媒體報道,2009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將全麵來臨。與1873年、1929年的經濟危機所不同的是,1873年隻是美國國內的經濟危機, 1929則是西方經濟的危機,而2009年,將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危機來臨,股票狂跌、市場疲軟、無數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大學生就業困難,人們的生活陷入了混亂之中。但是,當危機肆虐的時候,難道我們就沒有應對它的法寶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危機”一詞的組合中我們可以看出:危險中往往蘊藏著新的機會。在那些善於思考的人麵前,往往能變“危機”為“良機”。這裏有三個故事,也許會給今天麵臨金融風暴的我們一些啟發:

第一個故事:

南宋紹興十年7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置於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恰在那條鬧市中。火勢越來越猛,他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毀於一旦,但是他並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惑不解。 然後他不動聲色地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毛竹、磚瓦、石灰等建築用材。當這些材料像小山一樣堆起來的時候,他又歸於沉寂,整天品茶飲酒,逍遙自在,好像失火壓根兒與他毫不相幹。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後被撲滅了,但是曾經車水馬龍的杭州,大半個城已經是牆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幾日,朝廷頒旨:重建杭州城,凡銷售建築用材者一律免稅。於是杭州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築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裴姓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於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第二個故事:

美國有位經營肉食品的老板,在報紙上看到這麼一則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發生類似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流行起來,一定會傳到美國來,而與墨西哥相鄰的兩個州是美國肉食品的主要供應基地。

如果發生瘟疫,肉類食品供應必然緊張,肉價定會飛漲。於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後,立即調集大量資金購買大批菜牛和肉豬飼養起來。過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傳到了美國這兩個州,市場肉價立即飛漲。時機成熟了,他趁機大量售出菜牛和肉豬,淨賺百萬美元。

第三個故事:

19世紀美國加州發現金礦的消息使得數百萬人湧向那裏淘金。17歲的小女孩雅木爾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一時間加州的淘金人麵臨生活幹燥、水源奇缺。小雅木爾也未淘到金,周圍的人們大多數都沒有淘到金。

可細心的小雅木爾卻發現,遠處的山上有水。她在山腳下挖開引渠,積水成塘,然後,她將水裝進小桶裏,每天跑幾十裏路賣水,不再去淘金,做沒有成本的買賣,生意極好,可淘金者當中有不少人嘲笑她。許多年過去了,大部分淘金者空手而歸,而雅木爾卻獲得了6700萬美元,成為當時很富有的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任何危機都蘊藏著新的機會,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人生真理。而能否有效地利用危機,讓危機激發出有利的一麵,便是成功的一大關鍵。

Yerkes-Donson定律:適度焦慮提效績

適度的危機感能夠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工作績效。如果在企業中,人們覺察不到危機感,領導者就必須創造一種環境,讓他們產生不穩定感,不能讓他們麻木不仁。心理學上的兩個重要發現解釋了這種現象:

第一,Yerkes-Donson規律表明,隨著焦慮程度的加深,人的業績也會提高。當焦慮度達到一個理想水平時,業績也會隨之達到最高點。不過,如果焦慮程度過高,業績也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