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有不可避免的缺憾,你怎樣麵對呢?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麵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別急著說別無選擇,別以為世上隻有對與錯,許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隻有一個;你能找個理由難過,也一定能找到理由快樂;懂得放心的人能找到輕鬆,懂得遺忘的人能找到自由,懂得關懷的人能找到朋友,懂得失敗的人能收獲成功,懂得變換的人才能看到事情的轉機。
絆腳石?不,那是墊腳石
在你人生的路途上,讓你頭破血流的往往不是你腳下的絆腳石,而是你麵對絆腳石的態度,一旦你就此跌倒不起,你就將從此缺席。
一個走夜路的人碰到一塊石頭上,他重重地跌倒了。
他爬起來,揉著疼痛的膝蓋繼續向前走。
他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前麵是牆,左麵是牆,右麵也是牆。
前麵的牆剛好比他高一頭,他費了很大力氣也攀不上去。
忽然,他靈機一動,想起了剛才絆倒自己的那塊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搬過來墊在腳底下呢?想到就做,他折了回去,費了很大力氣,才把那塊石頭搬了過來,放在牆下。
踩著那塊石頭,他輕鬆地爬到了牆上,輕輕一跳,他就越過了那堵牆。
一個意誌堅定的人不僅能坦然地麵對命運為他布下的泥潭,而且還能在遭受無法改變的處境時仍然保持理智,清醒地做出有利於自己走出逆境的選擇,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向上看,而不是將自己包裹在逆境的果殼裏畏縮著不肯出來。
“把人生的絆腳石轉化為墊腳石”,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意誌堅定者的最高境界。在你人生的路途上,讓你頭破血流的往往不是你腳下的絆腳石,而是你麵對絆腳石的態度,一旦你就此跌倒不起,你就將從此缺席。
在一次火災中,一個小男孩被燒成重傷。雖然經過醫院全力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他的下半身還是沒有任何知覺。醫生悄悄地告訴他的媽媽,這孩子以後隻能靠輪椅度日了。
一天,天氣十分晴朗。媽媽推著他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然後有事離開了。一股強烈的衝動從男孩的心底湧起:我一定要站起來!他奮力推開輪椅,然後拖著無力的雙腿,用雙肘在草地上匍匐前進,一步一步地,他終於爬到了籬笆牆邊。接著,他用盡全身力氣,努力地抓住籬笆牆站了起來,並且試著拉住籬笆牆向前行走。沒走幾步,汗水從額頭滾滾而下,他停下來喘口氣,咬緊牙關又拖著雙腿再次出發,直到籬笆牆的盡頭。
就這樣,每一天男孩都要抓緊籬笆牆練習走路。可一天天過去了,他的雙腿仍然沒有任何知覺。他不甘心困於輪椅的生活,一次次握緊拳頭告訴自己:未來的日子裏,一定要靠自己的雙腿來行走。終於,在一個清晨,當他再次拖著無力的雙腿緊拉著籬笆行走時,一陣鑽心的疼痛從下身傳了過來,那一刻,他驚呆了。他一遍又一遍地走著,盡情地享受著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鑽心般的痛楚。
從那以後,男孩的身體恢複得很快。先是能夠慢慢地站起來,扶著籬笆走上幾步。漸漸地他便可以獨立行走了,最後一天,竟然在院子裏跑了起來。自此,他的生活與一般的男孩子再無兩樣。到讀大學的時候,他還被選進了學校田徑隊。他就是葛林·康漢寧博士,他曾經跑出過全世界最好的短跑成績。
正如武田麻弓在自傳《抗爭》中所說:“沒有天生的強者,一個人隻有站在懸崖邊時才會真正堅強起來。”逆境是不能選擇的,但是堅強的人會把它轉化為自己能夠忍受的東西,然後督促自己站起來,成為無所不催的強者。成功的種子不是落在肥土而是落在瓦礫中,但是它們沒有悲觀和歎氣,並以此為契機,於是長成了最茁壯的樹木。
與鯊魚同遊才能長得更快
當我們與鯊魚同遊,便不得不努力地進取超前,便不得不把隨處可見的危險轉化為自己奮進的動力,於是,我們得到了超越。
2009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邁入第31個年頭了,在這30多年裏,服裝行業一直作為中國具有世界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存在著。而在中國服裝行業,鄭永剛就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
短短十年間,他把一個資不抵債的地方性國營單位發展成一個擁有國內服裝杉杉品牌,5大事業板塊,兩家上市公司,名列國務院20家重點建設企業排行榜和優秀企業,公司的全員生產率和人均利潤率也遠遠高於全國同業的平均水平。這一連串驕人的業績和鄭永剛內心那種不斷進取的超前意識是分不開的。
1997年,對於杉杉集團,對於鄭永剛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杉杉集團總部由浙江寧波遷到了上海浦東。鄭永剛以為,總部遷址上海這件事是杉杉集團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正是這一舉措使杉杉集團邁出了向國際化大企業轉型的第一步。在談及這次總部遷移的戰略時,鄭永剛提出了一個與鯊魚同遊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