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告別“本領恐慌”,抓牢學習真諦(2)(3 / 3)

生活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讀書學習獲取知識誠然重要,但在生活中探求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每個人不僅應該苦讀與愛好、興趣、職業有關的“有字之書”,同時還應該領悟生活中的“無字之書”。

通過閱讀“有字之書”,你可以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前人學以致用的經驗,並從中加以借鑒,避免走岔道、走彎路;通過讀“無字之書”,你可以了解現實,認識世界,並從“創造曆史”的人那裏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短板:生命裏的“蟻穴”

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在能力上都會有自己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對於這些薄弱環節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一方麵要揚長避短,另一方麵更要取長補短。

提起《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無人不知。他勇猛無比,當年戴宗因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砍頭時,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無人能敵。在當時一提起“黑旋風”的名字,連神鬼也怕。然而就算是這樣勇猛無敵的人,一到了水中,卻成了旱鴨子,“戰鬥力”大大下降。同樣,我們每個人在能力上也會有瓶頸和弱項,它們直接決定了我們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和晉升空間。

在德國史詩小說《尼伯龍根的寶藏》中,有一位屠龍英雄齊格飛,他英勇無比,力量過人,經過激烈搏鬥,殺死了尼伯龍根島的恐龍,用龍血沐浴全身後,成了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身,可是因為當時他的後背粘了一片菩提葉,沒有沐浴到龍血,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致命之處。

後來,敵人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從他的妻子葛琳詩那裏得到了這一秘密,在交戰中用長矛刺入齊格飛的致命之處,終於奪去了英雄的性命。

無獨有偶,在希臘神話中,也有一位著名英雄——戰神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希臘神話中的頭號英雄,他的母親是海神的女兒忒提斯。傳說他出生後,母親白天用神酒搽他的身體,夜裏在神火中煆燒,並且提著他的腳跟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得克斯河中,使他獲得了刀槍不入之身。

但是因為在河水中浸泡時他的腳跟被母親握著,沒有被冥河水浸過,所以留下全身唯一致命的弱點。阿喀琉斯長大後,在特洛伊戰爭中屢建功勳,所向無敵。後來特洛伊王子帕裏斯知道了阿喀琉斯這個弱點,就從遠處向他發射暗箭。帕裏斯是位神射手,很多希臘英雄如克勒俄多洛斯等都死於他的箭下,因此這一箭正好射中阿喀琉斯的腳跟,這位大英雄瞬間斃命。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上麵兩位大英雄的死,都是緣於自身的唯一一點不足。但正是這一點點的不足卻成為導致悲劇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一個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論”。

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木桶理論”還有三個推論:

其一,隻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如果這個木桶裏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高的越多,浪費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徑;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或許會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表示理解和讚同。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水的界麵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

與“木桶定律”相似的還有一個“鏈條定律”:一根鏈條跟它最薄弱的環節有著相同的強度,鏈條越長,就越薄弱。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在能力上都會有自己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對於這些薄弱環節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一方麵要揚長避短,另一方麵更要取長補短。

當我們在工作中充滿危機感和“饑餓意識”,從不因一時的成功而驕傲,善於發展自己工作中的弱項和不足,並且能在第一時間內補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便可以在社會晉升中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