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家有兒初長成(2 / 3)

■■最後,小兔子在實在困得不行即將睡著之前,說自己對大兔子的愛就像從這裏到月球的距離,這似乎讓大兔子沒法再比了。但是,當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在床上之後,在小兔子的睡夢中,大兔子說:“我愛你,就像從這裏到月球再回到這裏。”這是一個很溫馨的故事。

■■轉天晚上的某個時間,書房中隻亮著落地燈,丁媽一遍遍朗讀一份要錄音的材料,我在旁邊當觀眾。丁丁跑過來,我忽然想起那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於是高舉雙臂,對丁丁說:“我個子比你高,所以我更加喜歡你!”丁丁也高舉雙臂,當然,再怎麼舉,就是沒有我喜歡他多嘛。睡覺前,丁丁又想起小兔子在困得不行時所能想到的表達愛的最遠的距離——從這裏到月亮。而丁丁對我說:“我喜歡你就像從這裏到月亮再到太陽。”哈,這個距離顯然比大兔子最後想到的那個距離還要遠得多了嘛!

■■還有一次,我為丁丁讀童話名著《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到看報攤的小男孩瑪利奧為蟋蟀在火柴盒中鋪上麵巾紙作為床鋪之後,丁丁把幼兒園老師送的小禮物——他喜歡的小玉米玩具,也放在他小時候穿的一件小肚兜上,然後用麵巾紙作為被子,蓋在小玉米的身上,自己還說“往下蓋點”,這是學我們給他蓋被子的樣子。蓋好之後,對小玉米說“晚安”,聲音溫柔得很。讀到瑪利奧如何喜歡自己的蟋蟀,丁丁說:“等一下,我看看我的小魚去。”於是,就跑到陽台,看了看魚缸中他的那兩條小黑魚,然後回來報告說:“很好。”講到好心但沒有能力表現大方的冷飲攤主米奇給蟋蟀柴斯特準備了一個專用的紙杯,還在上邊寫上了蟋蟀的名字時,丁丁也拿起一個他剛喝完的飲料瓶子,要我在上麵寫上“玉米”。你看,通過溫暖可愛的童話,愛的意識在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丁丁的心靈。

■■愛是需要表達的,也是需要學習的。但表達需要一定的渠道,學習需要一定的平台,而童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書中用故事和畫麵表達出來的那種飽滿而充滿趣味的愛,不僅感染著我們,也教會我們如何去相互表達。

■■翻開美好世界的“說明書”

■■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但對於一個剛來到這個世界隻有幾年的小孩子來說,麵對這個世界的美,還沒有充分發現的能力。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關於這個世界如何之美的“說明書”。這“說明書”,就是指那一本本由熱愛這個世界的人們所創作的美妙的童書。

■■丁丁升入幼兒園大班不久,就漸漸進入秋天了。天氣有了涼意,樹葉也一點點變了顏色,開始零星掉落。於是,一個周五的晚上,我給丁丁帶回了曾經獲得凱迪克大獎的經典繪本《樹真好》。晚上,窩在被子中,摟著丁丁,在台燈的光亮下,我和丁丁一起感受書中的那些樹給人們帶來的快樂。那秋來葉落的情景感染了丁丁,同時,小家夥想起了夏天的時候我們曾經一起去采樹葉的事情。於是,丁丁提議去采秋天的葉子吧。我當即答應了。因為第二天是周六,上完圖畫課有時間去玩,於是說好上完課去森林公園采樹葉。

■■第二天,我和丁媽帶著丁丁去了森林公園,按照昨天說的,采樹葉。有些樹葉已經變了顏色,有些同一株樹上,大多數還是綠色的葉子,偏偏有那麼一串葉子成了黃色或是紅色,很漂亮。丁丁沿著小路,一路走一路看,充滿好奇,經常聽到他喊我們“老爸老媽,你們看”,他把看到喜歡的葉子摘下來交給我,我把他們夾到隨身帶著的一本加拿大詩人、民謠歌者倫納德·科恩的詩集《渴望之書》中。丁媽說:“這麼好的書,夾著葉子染上顏色怎麼辦?”我說:“科恩本來就是一個住在山裏修禪的人,他會喜歡在他的詩集上多一些自然的痕跡的。”

■■沒多一會兒,書中已經夾了不少葉子,本來就厚實的詩集,此時幾乎合不上了。還有一些丁丁想要的小枝丫沒法夾在書中,就直接放在隨手提著的一個袋子裏,結果後來發現丁丁采摘的一串小葉忍冬的果實被詩集壓癟了,紅色的汁液染了一書皮。丁媽說:“這回真是沾夠了自然的顏色。”

■■往回走的時候,在樹影斑駁的路上,丁丁在我們前後跑來跑去,歡快地大聲說道:“我希望所有植物都一直存在!我希望所有的一切都一直存在!”興奮地說了好多遍呢。秋日的陽光暖暖地照在他的身上,四周是風吹過樹林發出的“嘩啦嘩啦”的聲音,仿佛歌唱一般。我和丁媽相互對望,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個誰見了都說像是隻小老虎的小男孩,他對生命、對美好的一切是那麼的熱愛,而感受又是那麼細膩。促發這種美好感情的,正是那些無論從畫麵還是文字都那麼美麗的書。

■■如今,是一個機器漸漸掌控生活的時代——馬路越來越寬,但那不是為了信步而行,而是為了適應更多的汽車;通訊設備越來越先進,色彩越來越逼真鮮豔,但那是為了讓人們更遠地離開自然的一切;遊樂場的電動設施設計越來越精巧,但那隻會讓孩子體會虛無的刺激。可是,如今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似乎很願意把孩子放在車中,帶到一個隻有大型遊樂設施的遊樂場,花上不少錢在噪音的轟鳴中玩上一陣子,然後把升級迅速的智能手機塞到孩子手中,用色彩過分豔麗的小遊戲讓孩子不再吵鬧。

■■長此下去,孩子怎麼會有耐心去體會真實的、美好的一切?曾經看到一則報道:一個少年因為不滿於母親的管教沉迷於網絡遊戲,一怒之下殺死了母親,後來警察是在網吧找到他的,他正在若無其事地繼續玩網絡遊戲。類似的事情,這些年聽到的著實不少了。這是多麼可怕而又可悲的一幕。而我覺得,被親生兒子殺害的母親也是可悲的,可悲之處在於,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沒有把熱愛生命、熱愛一切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中。試想,一個在5歲的時候就曾麵對秋日樹林大聲宣布“我希望所有植物都一直存在!我希望所有的一切都一直存在!”的孩子,會對生活如此麻木嗎?

■■把大自然移到孩子心中

■■有一回清理地下室,把那些從小就陪伴我的書重新整理了一遍,發現了一本久違的《我的野生動物朋友》。這本書挺特別,我特別喜歡。這是一本由攝影和文字組成的集子,照片的主角是一個叫皮蒂的小女孩,內容是她在非洲大草原上和她的各種各樣的動物朋友生活的情景:大象跟在她身後散步,她和蜥蜴對視,把大青蛙抱在懷中,和小豹子一起恬然入睡……攝影者是她從事地理雜誌工作的父母,而文字是以她自己的口吻寫的。當年,年少的我深深被這種人與自然如此親近和諧的圖景所吸引,因此特別愛惜這本書,雖然已經看過多遍,但是現在依然像新的一樣。

■■第二天一早,丁丁醒來後,我就把這本書拿給丁丁,對他說:“這是爸爸當年非常喜歡的一本書,現在送給你了!”我上班臨走前,丁丁已經在翻閱這本書了,我看到他的視線停留在小主人公皮蒂和黑黑的非洲小孩手拉手一起拍的照片上,頗有興趣的樣子。

■■晚上回來,這本書中已經有了丁丁偏愛的圖片。他說:“我最喜歡一張她的頭像的,看起來很勇敢。”我好奇,哪一張有“勇敢”的感覺?丁丁一頁一頁翻動著書,動作嫻熟。終於,丁丁找到了他認為“勇敢”的照片:是小女孩皮蒂的正麵頭像,銅色的皮膚迎著太陽,脖子上帶著類似於當地土著的裝飾項鏈,微微抬起頭,金發散在身後,神情中透出一種四五歲的小孩子所不多見的嚴肅和莊重,那樣子像是一個當地部落首領的模樣。我覺得丁丁用“勇敢”這個詞語去形容這幅照片是挺傳神的。

■■丁丁喜歡的另外三幅照片,也都大氣有力量。一幅是在茫茫沙漠中的樣子,一幅是小皮蒂和黑人小孩手拉手背對鏡頭,兩人的頭同時偏向右側,不知道在看什麼。丁丁形容這張,是“光屁股的(指黑人小孩)和穿羊皮筏子的(指皮蒂的獸皮屁簾兒)”。還有一副是封麵中皮蒂騎鴕鳥的,丁丁說從皮蒂的表情上,能夠感受到“輕鬆”。我對丁丁說:“你說得真好!所以我們要懂得,真正的自然才能給我輕鬆,而現代人太留戀於城市,把自己弄得很緊張,失去了輕鬆和樂趣。”我不知道這些話丁丁能理解多少,但我想這些把人和自然連在一起的情景,會印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