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好山好水好風光,中國是好髒好亂好熱鬧。很多年輕人到了美國後,感覺是個寂寞的國家,除了自然景觀非常豐富以外,娛樂的地方卻不多,整體上看,美國沒有中國好玩,沒有中國的花天酒地,燈火輝煌,於是乎很多人便開始回想起國內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了。
除了一些大城市,美國很多地方的商店,購物中心,超市,餐館,到了晚上8點鍾就開始關門,可以娛樂的地方也不多,主要是電影院,夜總會,酒吧,很多學生到了美國,由於未滿21周歲,按照馬薩諸塞州等一些州的規定,不能飲酒,所以,除了中國學生之間經常的聚會以外,唯一的娛樂就是結夥看電影。
美國有很多大型的連鎖電影院,電影院裏的收費比較低。一般情況下是7.5美金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基本上和國內的價格持平。美國的電影票價分時間,下午場一般會比晚上場便宜,這和國內是一樣的,一般一張票八九塊錢左右。這個價格按人民幣算和國內是差不多的,但一場電影票所占的工資比例,國內可是遙遙領先了。
影院大廳的兩側基本上都是小吃部,有賣熱狗,巧克力,爆米花,炸薯條等食物的。大廳內經常彌漫著爆米花和炸薯條的濃濃味道。一般情況下,觀眾在進入指定影院時,都會買不少好吃的食物,帶入影院邊看邊吃,感覺不錯。
在美國電影院裏看電影是可以自助的,雖然電影院說是一場電影,但顧客進去之後基本就沒人管了。很多電影院都是開放式的,幾場電影可以隨便看,經常看到很多人拿著時刻表,趕場一般的在各個放映室之間轉來轉去。
美國的電影院,似乎在扮演著民族文化俱樂部的角色,在電影院裏播放中國大陸,台灣電影的時候,就會聚集起一堆中國人。放巴西,墨西哥,等電影的時候,聚集一堆南美人。放映印度電影的時候,到處都是一些吵吵嚷嚷的印度人。
飲食是有民族性的,電影同樣也是有民族性的,想想國內某些導演,整天幻想叫中國電影進入西方,北美市場。他們費了半天的功夫,最終電影隻不過是進入了西方北美的華人市場,因為看他們電影幾乎都是華裔,或是華裔的後代。
外國人隻不過有的時候,換換口味,抱著獵奇的心態,看看中國的電影或者看看其他國家的電影,在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願意看自己國家的電影,就好比吃點其他國家的食物換換口味而已。
最起碼我認識的幾位老美朋友,隻是偶爾去吃一,兩次中國餐廳,大多數時間,還是吃美國本土的飲食。就像中國人到了美國,即使一個胃口再好的人,剛開始看見西餐會非常開心,然而大吃特吃幾天後,胃會抗議,腦子裏麵立馬會想起了國內的調料,國內的中餐,國內的稀飯。
所以人在美國,一想起國內某些導演發誓要在國際上得到這個獎,那個獎的,隻能無語,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拍電影,中國人不為中國人拍電影,而是幻想著去打動老外,真是癡人說夢。要是他們有一段時間的海外生活經曆,了解了異國真實的環境,就不會說出這麼滑稽的話,隻有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才能知道自己當初是多麼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