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到了G公司報到以後,應當說B的確希望將工作做好。但是,由於G公司剛剛進入中國,在整體係統建設方麵和F公司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B時常在公司內講F公司怎樣好,如何不錯,自己過去的老板(過去的外籍經理)水平怎樣高。時間長了,G公司的人感覺都不太舒服。B做事的計劃性依舊沒有什麼改進,他會忽然心血來潮搞一個“三月尖刀”促銷計劃,所有的部門都跟著他忙,但他忽然心情不好一兩個月什麼事情也都不做。這樣,B和兄弟部門的關係搞得比較緊張,而且,由於B不太注意請示彙報,和他的外籍老板關係也慢慢地緊張起來。在內外的壓力下,B在工作了大約8、9個月後就萌生了去意。由於B的簡曆還是很漂亮,B很輕易地找到了另外一個工作,薪水還有一定的上升。從B加入G公司到離開,總共時間還不到1年,而且B又犯了一個錯誤。由於新公司W要求他盡快上班,他在G公司內沒有進行太完善的交接(這也和B平時工作係統性差,凡事往往隻有他一人知道有關),甚至G公司認為B經濟上有些不清不楚,雖然在幾年後B堅持認為自己當時沒有很好的交接不是出自本意,經濟上的問題更是無稽之談。然而,讓B想不到的是,在G公司的職位已經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頂峰。
B新加入的W公司還是一家不錯的跨國企業,而B也希望做些事情。在B工作了大約兩個月的時候,由於W公司調整,B的上司發生變動。不是冤家不碰頭,調整後B的上司就是B在F公司的前上司JL。B一看到JL就心涼了半截,雖然JL表麵對B非常客氣,不知道內情的人以為是老友重逢。緊接著,公司內就有了B在前一間公司經濟上有問題的傳言。當公司的人事部門征求JF的意見時候,JF沒有過多表態而建議公司調查一下B在G公司的經曆。當人事部門和G公司聯係的時候,可想而知,反饋非常糟糕。這樣,W公司在試用期內就和B終止了合同,B失業了。
B在失業後成了麵試專業戶,他和超過10家大大小小的獵頭公司都聯係過。然而,由於B在這兩年職業變動實在太頻繁,而且B的心態也有大問題,他認為應該找一個薪水和職位更加高的職位,雖然B先後麵試了超過20間公司,但是都沒有成功。實際上,有過兩三家公司對B有意向,但要麼因為B獅子大開口,薪水談不攏,要麼是B在簡曆調查一關中彈落馬,反正都沒有最後談成。由於B對人有些傲慢,大多數獵頭公司的顧問人員都不太喜歡他,最後幾乎沒有人給他推薦任何職位了。時間一晃就將近過去9個月。到了1999年初,B感到實在是太鬱悶了,通過朋友,B認識了一個互聯網公司的CEO,在酒吧內喝掉兩打啤酒後,該CEO邀請B加入他們公司出任COO。B接受了邀請,並準備將傳統行業的經驗帶到互聯網公司,但是,遺憾的是B這個COO隻當了不到7個月,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公司倒閉了。B重新回到了失業狀態。
可能受到互聯網創業激情的影響,B在2000年初成立了一間小小的貿易公司,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公司的確沒有太多核心技術,而且多年的職業經理人生涯並沒有給B帶來太多自己做生意的感覺。這個公司在折騰了大約一年半以後,終於宣布倒閉,B也因此耗光了自己全部積蓄。在2002年初的時候,B決定重新回到人力資源市場裏。但是,此時B昔日的同事都做到了副總監或總監的職位,這讓自傲的B心理上非常不平衡,而B前幾年的工作經曆又確實不足以支撐B做太高的位置。又折騰了大約半年後,2002年9月,在一個同事的幫助下,B終於找到了一個企業基層經理的位置,薪水和1997年的水平差不多。B在這個位置上幹得不太開心,他總是懷念過去的歲月,認為自己太屈就。最近傳來的消息是,公司在兩年合同期滿後不繼續和B續約,B又麵臨新的失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