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經理人百態(4)(2 / 3)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D在入職不到3年就遇到了一次變故: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出售他們這個事業部。實際上,這種並購對D這一層是沒有太多影響的,真正有影響的人是他的老板G。果不其然,G被公司任命為總顧問,總裁這個位置被一個美國人接替,這讓G非常想不通,一向非常儒雅的G變得怪話連篇,甚至在高層會議上用中文奚落新的總裁。這樣,矛盾就更加公開化了。這讓D夾在中間非常難受,由於我和D有一些交情,D常將這些苦惱向我傾訴一下。我對D的景況表示理解,不過我建議他不要過多參與這些政治鬥爭。我的觀點是:不管如何並購,D的位置是做實事的位置,應該不受到任何影響,即使退一萬步講,如果因為並購而產生了影響,新的雇主應該會給非常豐厚的補償,而且這種情況下的離職對職業生涯不會有太多負麵影響。D對我的話表麵非常讚同,但是,一件讓我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D的電話,D告訴我他已經離職了。我感到非常詫異,一個總經理怎麼能說離職就離職呢,你總得做一些交接吧?而D所從事的領域非常狹窄,也不是說想找新的東家就能找得到。D給我的解釋是,G讓他們幾個骨幹人員出來和自己一起創業,由於時間緊張,D幾乎沒有做什麼交接。至於出來做的項目,則是和過去老東家完全一樣。當時,我啞口無言,我難於相信一貫穩重的D能夠作出這種舉動來。這種創業就算成功了也會被人鄙視,工作你幾乎不交接,用的又是過去的資源,這在職場上屬於大忌。說得嚴重一點,這是人品問題,而且,如果前任雇主真的和你較真的話,起訴你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再說何益?不過,我還是問了一下D為什麼這麼做。D回答:是G強烈要求他們這麼做,因為自己是G一手帶起來的,他實在不好讓老上司失望。至於不交接工作,也是G提出來的,G告訴他們,公司現在很多事情要做,公司律師都在忙並購,絕對沒有精力來處理這件事情。而且,G沒有辭職,G說公司內部需要有人在,否則會信息不靈,而新公司也由G遙控指揮。

我從來沒有見過G,不過讓D這麼一描述,我認為G這個人非常差:自己不辭職,卻鼓動其他人造反,而且創業的方式也是如此不光明磊落。這和商業間諜有什麼區別?D這樣辭職年終獎金分文沒有,直接損失超過10萬元,而且工作都不正常交接,以後怎麼在職場混呢?如果創業不成,再打工也困難了!這麼簡單的事情,D為什麼自己不考慮一下,而G為什麼也不替D考慮一下?我委婉向D表達了我對G的看法,但是,D似乎根本聽不進去。反過來,D還勸我不要多慮,D認為他們有如此強大的團隊,在加上G的英名領導和人脈,肯定可以成功。他告訴我,他們目前先靠自己幾個人的投資,等到有一點規模再引入風險投資,然後讓公司上市。說到這個份上,我認為自己已無話可說了,看來D真的被人洗腦了!我對D的前景充滿了憂慮。

這個投機色彩非常濃厚的公司一開局就特別不順利,他們的資金不足,沒有信用記錄,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需要大量資金。這種捉襟見肘讓他們的潛在客戶更加不敢和他們合作,而供應商則不肯給他們任何信用額度。至於G的所謂“人脈”,更是一點用途也使不上:第一,G根本沒有辭職,很多場合他不能堂堂正正出現;第二,似乎沒有那麼多客戶和供應商給他什麼太多麵子。當G發現這個問題後,他開始在所有場合都和新公司劃清界限了。更為惡劣的是,G的所謂投資在其他人的資金都到位以後始終不到位,原因卻總是千奇百怪。這個公司在折騰了大約半年以後,隻得關門大吉。最後的結果是,D和他們其他幾個投資者每人直接虧損幾十萬,G毫發無損。當並購結束以後,G還拿了一筆天文數字的賠償金以後,又很快為自己找到了另外一份高薪的工作。G對D以及其他幾個人說了一通大家有機會再一起做些事情,但是G絲毫沒有拿錢多少補貼一下兄弟們的意思。D則成為了失業大軍中的一員,他很難再找到體麵的工作,因為他過去的所作所為讓他幾乎無法通過簡曆調查這一關。他和我通過幾個電話,我都委婉地告訴他我們愛莫能助。一句話,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我們不可能為了同情朋友而損壞我們的聲譽,我非常同情他,我也可以理解他,但沒有用,我不是他的潛在雇主。根據我最近的消息,D的日子過得非常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