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為誰工作:你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別人(1 / 3)

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公司隻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和發展自己的平台。我們在為公司的事業大廈添磚加瓦的同時,也在建築屬於我們自己的“房子”——那就是我們的職業前途。你的價值隻能在你工作的過程中得到體現,你的任何目標和理想都必須通過工作來實現。

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

資深策劃申振武曾說:“如果你認為每天是在為老板打工,那麼你大錯而特錯!抱著這種心態工作,你永遠不會成長和發展,亦將永無“出頭之日”,更談不上幹一番事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每一份付出和努力,都將得到或必將得到超值的回報!這是不變的真理!

你在為誰工作呢?聽到,這個問題後,相信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說為工資而工作或者為公司而工作。那我們到底在為誰工作呢?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這麼說:“我隻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一個月這麼點兒錢,憑什麼要我做這做那的!”“差不多就行了,公司的事兒,又不是咱們自己的事兒。”

說這些話的,多半是年輕人,他們可能有著豐富的知識,也可能有著出色的能力,但卻總生活在對工作的抱怨之中。在他們看來,工作就是在為老板幹活,然後老板以工資回報,僅此而已。在他們眼裏,工作隻不過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係,做多做少,做好做壞,都和自己沒多大關係。

這樣的人可以說到處都有,他們始終抱著“我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對工作永遠隻是采取一種應付的態度,能少做一點,絕不多做,能提前一分鍾下班,絕對不會在辦公室裏多待。他們從未想過自己的工作是否對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也不會想到自己這樣的工作會不會有很好的前途。

那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工作呢?有一則寓言可以告訴你答案:一天,主人在兩輛馬車上裝滿了貨物,分別讓兩匹馬各拉一輛車。在路上,一匹馬總是落在後麵,還磨磨蹭蹭地走走停停。主人便把所有的貨物都搬到前麵的馬車上。這時,那匹原本磨磨蹭蹭的馬一看自己車上的貨物沒有了,就步履輕快地向前跑起來,還對另一匹馬說:“你就傻乎乎地幹吧,總有一天累死你!”

到達目的地以後,有人建議主人:“既然你隻用一匹馬來拉車,那就沒必要養兩匹馬,不如隻喂養那匹拉車的馬,把另一匹宰掉,起碼還能得到一張皮呢!”主人聽從了他的建議,真的就把那匹馬殺掉了。

這匹不好好拉車的馬的下場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如果我們不好好工作,就會像這匹馬一樣失去價值,被職場淘汰,說到底我們是在為自己工作。

漢斯和諾恩同在一個車間裏工作,每當下班的鈴聲響起,諾恩總是第一個換上衣服,衝出廠房,而漢斯則總是最後一個離開,他十分仔細地做完自己的工作,並且在車間裏走了一圈,看到沒有問題後才關上大門。

有一天,諾恩和漢斯在酒吧裏喝酒,諾恩對漢斯說:“你讓我感到很難堪。”

“為什麼?”漢斯有些疑惑不解。

“你讓老板認為我不夠努力。”諾恩停頓了一下又說,“要知道,我們不過是在為別人工作。”

“是的,我們是在為老板工作,但是,也是在為自己工作,”漢斯的回答十分肯定有力,“大多數人正像你一樣,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你不僅為自己賺到養家糊口的薪水,還為自己積累了工作經驗,工作帶給你的遠遠超過薪水以外的東西。”

諾恩聽罷,毫無表情,他很不愉快地走了。

此後諾恩依舊比較懶散。而漢斯則一如既往地繼續努力著。

一年後,諾恩表現平平。而漢斯則因業績非凡而多次受到上司的表揚。

又過了半年,諾恩被老板炒了魷魚,失業的諾恩流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而漢斯則當上了分公司的老板。

看到與自己同步打工的漢斯與自己有著天壤之別後,諾恩才開始後悔當初沒聽漢斯的話。“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這種想法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在許多人看來,工作隻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係,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並不大。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它對公司和自己都有非常壞的影響。

資深策劃申振武曾說:“如果你認為每天是在為老板打工,那麼你大錯而特錯!抱著這種心態工作,你永遠不會成長和發展,亦將永無“出頭之日”,更談不上幹一番事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工作,每一份付出和努力,都將得到或必將得到超值的回報!這是不變的真理!”

既然是為自己工作,那我們就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勤奮和激情來工作。拿多少錢,做多少事,錢越拿越少;做多少事,拿多少錢,錢越拿越多。此話的確為真理。但如果你選擇前者,你的錢隻會越拿越少。這就是不明白自己為誰工作的結果。你願意工資越拿越少嗎?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目的僅是為了工資的話,那麼他可能會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

某公司員工,在公司已經工作了10年,薪水卻從不見長,職位也沒有提升。他覺得自己為老板打工實在很不值得,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內心的鬱悶,當麵向老板訴苦。老板說:“你雖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不到1年,能力也隻是新手的水平。”一種態度決定一種結果,10年的大好青春年華過後,這名可憐的職員得到的隻是1年的工作經驗。如果他能懂得工作是為了自己,相信他絕對不會在10年中隻積攢下1年的工作經驗。

作為一個職場中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工作的最大受益人絕對不是老板,而應該是自己。工作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老板隻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和發展自己的平台。所以,我們是在為我們自己工作,這個信念必須注入到我們的思維深處。

在這個職業社會裏,任何的目標和理想都必須通過工作來實現,你的價值隻能在你工作的過程中得到體現,隻有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你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之中,你才能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回報,擁有你理想的社會地位,並最終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中國第一職業經理人唐駿曾說:“我從來就沒覺得我在為比爾·蓋茨打工,為陳天橋打工,我就是在為我唐駿打工。我在經營我自己,我在為自己打工。”

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懂得自己為什麼工作,為誰在工作。工作是在為自己一點點地積累著財富。20世紀50年代初,有一個叫柯林的年輕人,每天很早就到卡車司機聯合會大樓找零工做。後來,一家百事可樂工廠需要人手去擦洗工廠車間的地板,沒有一個人去應征,但柯林去了。有一次,有人打碎了一箱汽水,弄得滿地都是泡沫。他雖然很生氣,但卻還是耐著性子把地板抹幹淨了,因為柯林明白:這是他的崗位職責。而他的這一舉動恰好被公司領導看到了,第二年他便被調往裝瓶部,他仍舊認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第三年就被提升為副工長。

許多年後,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美國前國務卿柯林·盧瑟·鮑威爾。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工作是為了自己,隻要你永遠認真努力地去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你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確實,我們工作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滿足生存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那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薪水並不是工作的全部

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是有許多東西是比生計要更加可貴的,千萬不要對自己說,工作就是薪水,工作有著比薪水更為豐富的內涵。普通的職業人和最好的職業人的差別就在於:是為了大的人生目標而工作,還是為了眼下小小的利益而工作。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現實。在他們眼中,工作就是一條簡單的定義:我為公司工作,公司付給我報酬,等價交換。在他們眼中,薪水就是一切。他們以應付姿態工作,能偷懶就偷懶,能逃就逃,絕對是“到點才來,下班就走”的那種。他們工作隻是為了拿到薪水,而從來沒有想過目前的工作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未來發展。

其實,他們缺乏對工作的認識和理解,隻看到眼前的薪水,卻放棄了比薪水更重要的無形財富。薪水隻是工作報酬的貨幣表現形式,而工作的意義卻要遠遠超過薪水的價值。

炎炎烈日下,一群工人正在鐵路的路基上工作,一輛豪華列車緩緩駛來,這群工人不得不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火車駛到他們麵前時,突然停住,最後一節車廂的窗戶打開,一個友善的聲音從裏麵傳出來:“戴衛,是你嗎?”工人隊長戴衛回答說:“是的,吉姆,能看到你真高興。”寒暄幾句後,戴衛就被喊他名字的人——鐵路公司董事長吉姆邀請到火車上。兩人談了一個多小時後,才握手話別。

火車離開後,工人們立刻把戴衛圍住,對他居然是公司董事長的朋友而感到吃驚。戴衛告訴工友:“二十年前,我和吉姆同時開始為鐵路公司工作,並且在一起工作很長時間。”有人因此半開玩笑地問戴衛:“為什麼吉姆已成為董事長,而你卻還在太陽下工作呢?”戴衛意味深長地說:“二十年前我為每小時1.75美元的工資工作,而吉姆卻為鐵路事業工作。”

戴衛的話形象地說出了造成兩個人差別的深層原因:為薪水而工作與為事業而工作,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是有許多東西是比生計要更加可貴的,千萬不要對自己說,工作就是薪水,工作有著比薪水更為豐富的內涵。

工作是人生的一種需要,我們人生的價值就主要是在工作中實現的。隻有積極地、創造性地進行工作,才會取得成就,進而體會到成就帶給你的快樂。同時,人總要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存在,要參與到各種各樣的組織當中。當你處於一個組織當中的時候,你在自身生命之外,又被賦予了一種組織的生命,你就有了為所在組織工作的意義,並從贏得的榮譽中使生命獲得升華,從為他人、為組織、為社會的奉獻中找到生命的意義。所以,工作的內容遠不隻你所獲得的薪水。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剛開始工作的目標不應該是掙錢,而應該是掙未來。許多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開始工作時收入都不高,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將目光局限在薪水上,而是始終不渝地努力工作著。在他們看來,他們缺少的不是金錢,而是經驗、能力和機會。

鐵血宰相俾斯麥在德國駐俄外交部工作時,薪水就比較低,但他卻沒有因為自己的工資低而放棄努力。在那裏他學到了許多外交技巧,也鍛煉了自己的決策能力,這些都對他以後的政治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隻以薪水為目標的工作是平庸的,就像活著是為了吃飯一樣,絕對體會不到成就感的美妙。一位心理學家為了解人們對於同一工作在心理上的個體差異,來到一所正在建設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

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幹的工作。”

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

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美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在這裏接受上帝的愛,心中就會激動不已,也就不感到勞累了。”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三個受訪者中,第三位無疑是最快樂的,因為他明白工作的真正意義。作為企業,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員工隻是為獲得工資而工作,他們需要能真正了解工作意義的員工。許多管理學家都總結出這樣的結論:普通的職業人和最好的職業人的差別就在於是為了大的人生目標而工作,還是為了眼下小小的利益而工作。士光敏夫在擔任東芝株式會社社長時,就曾對員工提出了這樣的要求:“為了事業的人請來,為了工資的人請走。”

但令人遺憾的是,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依然還在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不為薪水而工作,那麼你就超越了芸芸眾生,同時也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剛從大學畢業的約翰和皮特到同一家公司麵試,最後兩個人都被錄用了。一開始由於每天都能接觸很多新鮮的東西,他們的工作熱情都很高,可是一個月過去了,情況開始變化了。

“辛辛苦苦一個月還不如我上學時兼職賺的多呢!”約翰說。

“薪水是低了點,但是以前兼職隻能掙點錢,沒有提高什麼技能!”

“生活不就是要賺錢嗎?”約翰撇嘴說,“我們得換工作!這樣下去沒活頭!”

“剛開始沒有經驗都是這樣吧。要走也得學點東西再走啊!”皮特說。

接下來的日子,約翰就抱著混的態度,倒也過得悠閑。

“給多少錢辦多少事!他不善待我,也甭想我感激他!”

一個月過去了,約翰拿了一筆試用期的工資走了,他的同伴繼續留在原來的地方。三年後,他們又相遇了。約翰依然和他當年說要走時一樣,一臉憤世嫉俗的表情。

“你這是去哪裏?”皮特問他。

“天下老板都像烏鴉一樣黑!都要把員工往幹處榨!我剛辭了工作,現在趕著去應聘新的工作!”約翰訴苦,然後問,“你去哪裏呢?”

“我去看車展,想買輛車!”

“你要買車了?你發財了?”

“我還在原來的公司,現在是公司技術部的總監!”

約翰瞠目結舌。他以前的同伴接著說:“其實當時你再堅持一個月就好了,事實證明公司的待遇不是很差,前提是我們要有過硬的技術!”

有些薪水很微薄的人,忽然被提升到重要的職位上,這看來似乎很奇妙,實是因為在拿著微薄薪水的時候,他們就在工作中付出了切實的努力,有一種追求盡善盡美的態度,獲得了充分的經驗,這些便是他們忽然獲得晉升的原因。在工作中努力盡職的人,總會有獲得晉升的一天。

工作為了更好的生活

高爾基曾說:“工作快樂,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獄。”羅斯·金說:“隻有通過工作,才能保證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進行思考,工作才是件快樂的事。兩者密不可分。”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也是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需要,隻有工作才能讓你更好地生活。

約翰·洛克勒所說:“工作是一個能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我們的知識,我們的應變能力,我們的決斷能力,我們的適應能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能在這個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實在沒有哪項活動能夠提供這麼好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

工作占去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隻有享受到工作的快樂,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正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也是生活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在工作中和同事相處是一種緣分,與顧客、生意夥伴見麵則會是一種樂趣。

試想:你每天工作八小時,就像是在遊泳池裏遊泳,而你恰好又是一個遊泳愛好者,那你的工作該是多麼快樂,你的生活又是多麼快樂。

高爾基曾說:“工作快樂,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獄。”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我們有時候會身不由己,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改變心態來麵對挑戰。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工作,讓我們對工作產生抱怨的是不平衡的心態。

我們工作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有更好的生活。如果環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應該想方設法讓它充滿樂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之中,那麼無論你做什麼,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過工作,我們可以獲取經驗、知識和信心。你對工作投入的熱情越多,決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這時,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也就變成了一種樂趣,你的生活也將會更好。

快樂工作的關鍵取決於心態。放棄抱怨,用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當前的工作,那麼,我們就會從這種積極轉變中找到快樂。從自己勝任工作後的那一刻起,我們會發現,原來快樂工作就在自己身邊。

一個人工作時,如果能有精益求精的態度,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不論做什麼樣的工作,都不會覺得辛勞。如果我們能以滿腔的熱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藝術家;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最不平凡的工作,也決不可能成為藝術家。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卑微,你都應該付出十二分的熱情。這樣,你就可以從平庸卑微的境況中解脫出來,不再有勞碌辛苦的感覺,厭惡的感覺也自然會煙消雲散。

一家公司的兩名員工在休息室聊天,其中一個說:“整天忙來忙去的全是在為老板幹活,可老板還經常說我辦事沒效率。拿那麼一點工資都不夠女朋友逛一次商場。每天下班以後渾身腰酸背痛,沒精打采。第二天醒來的時候雖然是陽光燦爛,但是我的心裏卻是灰色的。一想到一輩子要過這樣的生活心裏就不是個滋味。”

另一個人非常同情地看著他說:“我很少有這樣的感覺。我覺得我的工作很快樂。在工作的時候我身上就有一種激情在燃燒似的,讓我精力充沛,效率不錯也不覺得累。當然有時候我也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心裏也會感到些許的不舒服。回去睡一覺,第二天太陽照樣升起,又開始新的一天。”

這兩個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對工作的態度。一個幹活的時候充滿著激情,工作輕鬆愉快,效率也高;一個隻是敷衍了事, 工作成了他生活中的煎熬,讓他感到生不如死一樣。

要知道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比工作本身更重要!很多人和你一樣在工作的時候隻是將工作當成自己生存的工具,通過工作來養家糊口。工作在你的眼中不再是鍛煉能力和提高修養的方式,而是迫不得已的事。這樣你的生活就不會有快樂的感覺,每個周一都會讓你感到痛苦,加班更是會要了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