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頭無言以對,臉上卻像挨了一掌。
幾經周折,他在淩晨四點找到一家通宵服務的商務中心,終於趕在開會之前,對同事們微笑著,將文件整齊漂亮地發到代表手中。沒人知道,他已是徹夜未眠。事後,他灰頭土臉地等著訓斥,沒想到平時嚴厲得不近人情的處長,卻隻說了一句:“記住,最充分的準備才能換來最好的結果。”
做任何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做充分的準備,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工作順利的完成。隻有具備“準備心理”的員工才能更加讓領導信任。現在社會職場如戰場,成功一般都屬於那些有準備的員工。所以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工作中的各種挑戰。
每天進步一點點,自我升值“核聚變”
聰明的員工懂得去學習去進步,愚蠢的員工卻在不思進取、自我滿足中被淘汰。優秀的員工會在工作中學習怎樣去進步,因為他們知道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是成功過程中量的積累,最終會達到自我升值“核聚變”。
一個積極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之中都會要求自己有所改變、有所進步。他們害怕退步,恐懼落後,因此,他們總是力求讓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進步,因為他們都明白這是一種“自我升值”的修煉。
一名員工假如不提高自己,可能就會被別人超越。更可能被公司淘汰。“每天提高1%”,“每天進步一點點”,好員工應該時刻這樣告誡自己。隻有每天不斷地進步與突破,你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職場上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在於平時的積累。在關鍵的時候,想比別人更有優勢,你就得在平時比別人多下功夫,隻有每天進步一點點,才能實現自我的超越。
紐約的一家公司被一家法國公司合並了,在兼並合同簽訂的當天,公司新總裁就宣布:“我們不會隨意裁員,但如果你的法語太差,導致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我們不得不請你離開。這個周末我們將進行一次法語考試,隻有考試及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裏工作。”散會後,幾乎所有人都擁向了圖書館,他們這時才意識到要趕快補習法語了。隻有一位員工像平常一樣直接回家了。同事們都認為他已經準備放棄這份工作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當考試結果出來後,這個在大家眼中肯定沒有希望的人卻考了最高分。
原來,這位員工在大學剛畢業來到這家公司之後,就已經認識到自己身上有許多不足,從那時起,他就有意識地開始了自身能力的準備工作。雖然工作很忙,但他堅持每天提高自己。作為銷售部的一位普通員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國客戶很多,而自己卻不會法語,與客戶的往來郵件與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譯幫忙,有時翻譯不在或兼顧不上的時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下來,因此,他早早地就開始自學法語了。同時,為了在和客戶溝通時能把公司產品的技術特點介紹得更詳細,他還向技術部和產品開發部的同事們學習相關的技術知識。
在工作中法國經理看到了他的能力,把他提升為部門主管。任何的成功都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過程即是要求我們在工作崗位上不停的積累。這名員工是如何解決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矛盾的呢?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隻要每天記住10個法語單詞,一年下來我就會了3000多個單詞了。同樣,我隻要每天學會一個技術方麵的小問題,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就能把握大部分的技術了。”
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會發生“核聚變”。那些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就是最後獲得成功的人。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去做,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個人如果能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有什麼能阻擋得住他最終的成功?
一個積極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之中都會要求自己有所改變、有所進步。他們害怕退步,恐懼落後,因此,他們總是自強不息地力求讓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進步。
自古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生如此,職場更是這樣。每天都要進步,這是職場的生存之道。聰明的員工懂得去學習去進步,愚蠢的員工卻在不思進取,在自我滿足的思想中被淘汰。優秀的員工總會在工作中學會怎樣進步,因為他們知道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是成功過程中量的積累,最終會達到自我升值“核聚變”。
永遠不要說你做得夠好了
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說:“一個優秀的員工懂得,做人知足,做事不知足。”這種員工是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的,如果每個員工都這樣為人處世,那麼可想而知這個企業將是多麼有生命力。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無論你現在如何優秀,永遠不要說你做得夠好了。隻有不滿足現狀,才能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追求卓越。在這個追求更好的過程中,你也會不斷地進步,從一般的優秀變成更好的卓越。那麼你想要的成功也就和你越走越近了。
被稱為台灣“經營之神”的華人傳奇人物王永慶,15歲畢業後被迫輟學,在台灣南部一家米店當小工。除了做自己的本職工作送米外,還利用平時的時間不斷地學習。盡管多次被老板表揚,但他還是覺做得還不夠好,很多東西還是得加強。他細心地觀察老板怎樣經營,學習做生意的本領。
他總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
第二年,王永慶請父親幫他借了200元台幣,以此做本錢,在自己家鄉嘉義開了家小米店。開始經營時困難重重,因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應。王永慶隻好一家家登門送貨,好不容易才爭取到幾家住戶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務質量比不上別人,自己的米店就要關門。於是,他更是精益求精,在很好的服務質量上還是覺得不知足,甚至趴在地上把米中的雜物一粒粒揀幹淨。為了多爭取一個用戶,他寧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戶家中。他的服務態度很快贏得了眾多用戶,業務逐漸開展起來了。
王永慶並不滿足現有的米店規模,不久又開設了一個碾米廠。由於他的處處留心,做每件事情都追求精益求精。總在別人認為好的基礎上再琢磨一番,要求更好的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
由於他的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促使了他以後事業的巨大的發展。由一個米店的小職工變成一個傳奇人物,王永慶的發跡使他成為台灣傳奇式的人物。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慶本人常常提及的“精益求精,做事要不知足”的道理。
優秀的員工都知道在工作中學習,對他們來說,工作永遠不會有“足夠”這個概念,工作更多的是精益求精,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當一個員工覺得他所做的一切都已經知足的時候,那麼這也是事業停滯不前的時候了。自足的開始也是驕傲的開始。自足的人總認為有點成績了就可以停止努力了。這種自我滿足欲強的人到最後反而被公司及老板所棄,這也是我們應該引以為誡的。不滿於現狀不斷挑戰自我的人,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公司領導所器重的員工。
劉圓圓是一家期刊發行公司的打字員。剛開始劉圓圓每分鍾能打120個字,這在當時公司的員工中已經很快了。但劉圓圓卻不滿足自己現有的打字速度,她覺得每分鍾120個字還不夠。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她非常的勤奮。一個月後,已經達到每分鍾140字錄入速度的劉圓圓決定再挑戰自己的記錄。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劉圓圓的打字速度達到了每分鍾190字。她總能快速地完成工作,而且錯誤率極低,整個公司的人都對她刮目相看。到了年底,在公司進行的業務考核中,劉圓圓獲得了第一名。而改變命運的機會也悄然而至,打字部的組長剛好調換工作,劉圓圓當然是最合適的接替人選。
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劉圓圓並沒有放鬆自己,她不滿足於隻當一個打字員,於是她又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的工作目標——成為一個優秀的編輯。
劉圓圓開始利用休息時間跑到編輯部向編輯請教一些專業的問題,自己還買了有關專業的書籍,規定自己每天看一到兩個小時的書。
一年以後,劉圓圓考取了北大成人夜校的中文係,並最終獲得了第二學曆。
現在劉圓圓已經是這家期刊公司的正式編輯了,而她沒有放鬆對工作的要求,仍然不斷地向專業水平更高的前輩挑戰。
職場上優秀的員工總是善於學習,不易滿足現在的成績,因此他們一次次地創造出職場的奇跡。而愚蠢的員工總是容易對自己的小成績深感滿足,而不思進取,停步不前,最後也因此喪失一份好的工作。
要做就做到最好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當你把事情做得最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會得到回報,這也是職場競爭製勝的法寶。
“要做就做到最好。”這不僅是一個做人的準則,更是一個做工作的準則。對於工作,優秀的員工總要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得更好”。而為了達到要求,他們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追求完美,不管有什麼困難,都盡力去克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沒有高要求就沒有高動力。一位業內的研究人士,曾經問過很多優秀員工,為什麼能夠創造奇跡般的業績,雖然答案各種各樣,但是其中有一點非常地相似,那就是他們對自己都有著極高的要求。他們會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要求自己能夠使顧客百分之百地滿意,要求自己能夠為公司創造真正的利益與價值。威廉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他仍認認真真地去做,毫無怨言。他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則——“要做就做好,否則就不做”。
有一次,老板安排他為客戶做一個設計方案,時間隻有3天。接到任務後,威廉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3天的時間裏,他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他食不甘味,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他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3天後,他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威廉的設計方案大大地超出了老板的預期目標,讓老板大為吃驚。因工作認真,現在威廉已是公司裏的紅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他,還把他的薪水翻了3倍。後來,老板告訴他:“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因此推掉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工作認真、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
任何一個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們都希望能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而工作體現一個人的品行是否優秀。對於每個員工來說,都要樹立“要做就做得更好,否則就不做”的從業理念,而且對於任何工作,你拿一千塊錢,做了一萬塊錢的事,老板不會視而不見的。
比利是一名毫不起眼的理發師。他的理發店也在紐約郊區街角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但卻是顧客盈門,理由很簡單:這裏麵有一位很好的理發師。他總能把顧客的頭發剪出最好的效果。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好發型和一份好心情,路上多花一點時間又有什麼關係呢?不僅如此,他的客人還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推薦這家理發店。久而久之,比利的理發店大振,成為這個城市中首屈一指的理發店。
在這個過程中,比利招收了一批小學徒。每次教授技藝的時候,比利總說這樣一句話:記住,每一剪剪下去都要負責任,要做就做最好,要麼就別做。這句話也是比利當學徒的時候師傅對他說的第一句話。
比利對工作的認真態度近乎偏執。有一次,一位有錢人來店裏理發。比利告訴對方,剪發大概要用40分鍾的時間,對方沒有異議。可是,剪到30分鍾的時侯,顧客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得馬上走。李華利堅持說:必須把頭發剪完才能走,不然的話。影響到整體的效果。顧客很生氣,但是比利仍然不肯放他走,並且再三強調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顧客沒有辦法,隻能留在店裏把頭發剪完。
半年後,那位顧客又來了,他笑眯眯地對比利說:“上次因為在你這裏剪頭發而影響了生意,我曾發誓再也不來這裏剪發了。但後來發現其他理發店剪出來的效果都沒有你這邊剪得好,所以我又來捧場了。”
在生活中,不管做什麼事情,你得先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要麼不做,要麼就把事情做到最好。這也應該成為每個職場中人的工作原則和態度,隻有這樣你才能不斷地在工作崗位上創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也是比利的理發店常年顧客盈門的原因。
韓國現代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在談到對員工的要求時是這樣說的:“我們認為對員工的最高要求是:他們能夠自己在內心中為自己樹立一個標準,而這個標準應該符合他們所能夠做到的最佳的狀態,並引領他們達到完美的狀態。”
對於員工來說,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就意味著做到讓客戶百分百地滿意,讓客戶感受到超值的服務,這也是評價優秀員工的惟一標準。這樣的標準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麵能造就優秀的員工,另一方麵將造就成功的企業。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當你把事情做得最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會得到回報,這也是職場競爭製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