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國股市虛擬大崩盤
不斷被吹大的泡泡
根據滬深兩家交易所2007年1月16日的統計,兩地總市值分別達到83898億元人民幣和20545億元人民幣,合計高達10.44萬億元人民幣,已經相當於2006年全國GDP的50%。而就在一年之前,中國的證券化率達到50%,還是一個無法企及的目標,中國資本市場正用自己的方式突飛猛進地發展。股指也隨著證券市場的大力發展,進入了幾近瘋狂的上漲通道。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1163點開盤,時至今日已經上漲了1658點。中信證券從開始的五元多人民幣上漲到四十多元人民幣,漲幅高達8倍多!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壽等一些超級大盤股上市之後甚至出現漲停局麵。而超級大航母的入市,更是讓股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工商銀行一家的總市值就超萬億元人民幣,前十大市值公司占據兩市總市值的50%以上。
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總規模超過3800億元,相當於前8年擴張的總和,而5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8000億元人民幣之巨,比年初增加70%,相當於滬深兩市A股流通總值的30%。同樣,年內基金新增開戶數有望突破700萬戶,為曆年來之最。
中國股市在經曆了2006年整個一年至2007年年初的大幅上揚後,大多數中外投資基金都不願意相信,股市在經曆了漫長的五年下跌,而今上漲僅僅一年,大行情就將戛然而止;他們寧願相信理性的投資與非理性的投機之間的鏖戰將貫穿今後好幾年。筆者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我們認為,上述描述的大牛市行情僅僅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一次牛市格局的一個上漲性基礎,正如我們在第二章分析的那樣,中國證券市場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高速持續增長背景下對人民幣長期升值預期引發的國內外流動性資金進入中國股市所致,隻要這一大趨勢不改變,大牛市的腳步就不會停下來。
事實上,中國境內目前的流動性過剩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並且現在中國的外彙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約合8萬億元人民幣,而央行隻發行了2萬億元央行票據衝銷,還有6萬億元人民幣資金留在了市場。在乘數效應下,等於起碼有30萬億元人民幣的熱錢在市場中興風作浪,這直接導致了中國2005年房地產熱和當前的股市狂潮。中國強製性結售彙製度存在著弊端,如果結售彙製度得不到解決,流動性過剩將無法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雖然現在對於個人持有外彙的管製已逐步放鬆,但是企業還沒有實現意願結售彙製度。
中國是個出口大國,很多企業在得到大筆外彙後被強製性地換算成人民幣,這些錢在沒有其他投資出路的情況下,必然增加流動性過剩。從2004年年中開始,中國政府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導致國內投資降溫,而對於房地產投資的淩厲調控政策也終於讓過熱的房地產投資市場在2006年起開始降溫。這樣看來,幾乎所有有能力分流資金的渠道都被管控,巨大的過剩資金隻有流向股票市場,在這樣的巨額資金推動下,股市的供求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股票資產必然受到持續的熱烈追捧。
這也是中國基金資產大規模擴張的原因。我們身邊的公務員、公司職員、退休人員都在談論著買基金。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負責人指出:“去年(2006年——作者按)一年新基金瘋狂擴張,股市想不漲都不行!新基金發行後有三個月的建倉期,它們不得不進入股市,數百億元的基金進入股市,對股市的推動作用不可小覷。2006年股指就是在這樣一個投資人不斷買進股票的局麵下被不斷推高的。”
大盤繼續按照自身的規律上攻。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應當說是中國五年超級長牛市的當紅年份,中國超級長牛市的腳步也進入了它的流金歲月。由一係列重大經濟事件引發的在中國境內最大一次投資狂潮,將直接影響到和基建相關的鋼鐵、水泥、能源、高速公路、航空以及家電、消費、商業、旅遊等產業的蓬勃發展。由於供不應求,上遊產品價格將不斷被推高,而世界能源緊缺又引發價格大幅上漲。2008年底到2010年,中國經濟大繁榮和大泡沫將相伴相生,一些和這次經濟周期相關的股票都將帶頭發力上攻,盡管那時的通貨膨脹率會不斷上升,從而使央行加大收緊銀根的力度,但同時,經濟周期帶來的強大後勁也在風助火勢、火助風威地將中國股市推向一個高不可攀的曆史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