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怎樣與朋友辦事(2)(2 / 3)

2.喚起回憶

這是此次拜訪最重要的辦事基礎,因為回憶過去,就會喚起對方沉睡多年的交情,這交情才是對方肯為你辦事的中心和焦點。

明朝初年,朱元璋當了皇帝。一天,從前家鄉的一個朋友從鄉下來找朱元璋要官做。這位朋友在皇宮大門外麵,哀求門官去啟奏,說:“有家鄉的朋友求見。”朱元璋傳他進來,他就進去了,見麵的時候,他說:

“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了這番話,回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樂共享,有難同當的情景,又見他口齒伶利,心裏很高興,立刻讓他做了禦林軍總管。

當然,回憶過去,閑聊往事,也有個當與不當的問題。當年朱元璋坐了皇帝位後,先後有兩個少時舊友來找他求官做,一個直話直說,引起了他出身的尷尬,被殺了頭,而上述這位朋友的話說得委婉動聽,則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與朋友及家人閑聊過去,如果是當著他的孩子和老婆,要盡量少提及對方容易成為笑料的“樂事”及尷尬事,這樣可能會傷害他的權威,或者引起人家的反感,反而達不到辦事目的。

3.以言相激

“無事不登三寶殿”。長時間沒有來往,此次突兀而至,對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於他。他若不願幫忙,一進門就顯得非常冷淡。當你把事提出的時候,他會現出含含糊糊的拒絕態度。這可能在你的意料之中。這時,你就得把“死馬當成活馬醫了”。“以言相激”不失為一種扭轉對方態度、繼續深入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說:

“你是不是覺得,我這事給你找的麻煩太多?”

“我知道你能幫我,我才來找你的,否則,我也不能大老遠的跑到你這裏來。”

“我想你有能力幫我,再說這事也不是什麼違背原則的事。”

“這事我臨來之前,跟親友都打過保票了,說到你這裏一辦就成,難道你真讓我回家無臉見人?”

但以言相激也必須掌握分寸,若是對方真的無能力辦此事,我們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讓人家為難,更不能說出絕情絕義的話,傷害對方。隻有你了解了對方確實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時,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辦。

如果他真的幫你去辦事,不管辦成沒辦成,事後,你都應該道謝,這樣才顯得你有情有義。

4.以利益驅動

如果你了解到要舊友幫你辦的事辦成的難度大,或者對方已是一個隻有利益往來的人,他幫你辦成,你卻欠下一個天大的人情,這時,你不妨幹脆以合作的態度去找他,以雙方共謀利益驅動他。

如果你把實情道出,說這是我自己的事,事成之後,我給你多少多少好處,對方可能會礙於舊交之麵不好接受。那麼,這時,你可以撒一個小謊,說這事是別人托你辦的,事後可以怎麼怎麼,這樣,對方就會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顯得不卑不亢,事後也可避免留下還不完的人情債。其實,這種方法也是當今社會很普遍的辦事手段,運用這種手段辦事,成功率往往很高。

六、朋友托你的事辦不了怎麼辦

一些比較不錯的朋友托我們辦事時,我們為了保全自己的麵子,或者為給對方一個台階下,往往對對方提出的要求不加分析地答應下來。但不少事情並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條件、能力的限製,一些事是很可能辦不成的。因此,當朋友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就得老老實實地說不行。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麵都是於事無補的。

當然,拒絕別人的要求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說話技巧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亦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之話了。”

的確,在承諾與拒絕兩者之間,承諾容易而拒絕困難,這是誰都有過的經驗。

有人來托你辦一件事,這人必有計劃而來,最低限度,他已準備好一套說詞,而你卻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所以,他可是穩占上風的。

他請托的事,可為或不可為,或者是介乎兩者之間,你的答複是怎樣呢?

許多人都會采取拖的手法。“讓我想想看,好嗎?”這話常常會被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