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怎樣與親戚辦事(2)(2 / 2)

所以,有諾必踐,有“報李”必有“投桃”,這是繼續保持良好親戚關係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處理”,否則,再想利用親戚辦事那就真是難上加難了。

三、與親戚辦事切忌斤斤計較

上文說過,親戚之間幫忙、辦事應該講究“投桃報李”,這也是維係親情、繼續交往的基礎。但親戚之間辦事畢竟不是經商做買賣,若講究誰投的多,誰報的少,追求量上的絕對公平,那勢必又陷入斤斤計較的誤區,不利於親情的維護和發展。

在親戚交往中,有些人對親戚要求十分苛刻,總是盡量想對自己有好處,一旦親戚有了困難,卻不去關心和幫助,甚至避而不見,這是典型的市儈習氣,是不足取的。

親戚交往,氣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計較。你給我半斤,我給你八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樣才有利於親戚關係的密切發展。

朱德年輕的時候,特別注重與親戚的關係。平時他總是為親戚解決困難,不計較個人得失,親戚們對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間的關係相處得非常不錯。

朱德當時身強力壯,很有幾分氣力,每年的農忙季節,他總是能很快地把自家的莊稼給收割完。這時,朱德並沒有停下來休息,他總是跑到其他親戚的田地裏幫忙,一天下來,總累得他腰酸腿疼,可他卻從沒有喊過累,也沒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個表叔家去收莊稼,可這個表叔卻是一個疑心病特別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來幫忙,就懷疑他要趁機偷自己的莊稼,所以在朱德幹活時,不時地監視他的行動,特別是朱德要走的時候,還要偷偷地打開朱德帶來放工具的筐子,檢查是否有拿走什麼東西。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裏,微微笑了一笑,然後說道:

“表叔,活幹完了,我走了,我媽等我回家吃飯呢!”

說完,背起筐子,揮揮手走了。表叔看到這一切,慚愧地搖了搖頭,心裏不由暗暗欽佩。

不斤斤計較,這就是朱德與親戚處好關係的最根本原因。不計報酬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也不聲張,好心相幫卻被疑心也不抱怨,這種親戚關係的處理方法,看似被動,卻是主動。在行動的過程中,由於你在發揮主觀能動性,所以別人也會漸漸從行動中強烈地感到了你的主動,自然也就被你的主動所征服。

不過,這個化被動為主動的過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寬容待人,不斤斤計較,要做在明處,要讓你的親戚“無意”間發現,否則,就會吃“暗虧”,就會被別人說成“矯揉做作”。所以場合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要“斤斤計較”,並不是什麼也不在乎,“公斤”不在乎,“噸”不在乎,那就不是現代社會關係中所應提倡的。這個“斤斤”的標準應該是在不損害你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如果超過了這個標準,達到了“公斤”、“噸”,那就不得不計較了。否則,吃的虧會越來越大,而且,親戚也會認為你這人真的“豪爽”,那占你“一兩斤”或“一兩公斤”也就心無愧意,“理”所當然了。

既然講到了要“斤斤計較”,那這裏也要提一下,在運用“斤斤計較”這個方法處理親戚關係的時候,也要分對象,如果親戚中真有“小人”存在的話,那在與他相處時,不妨不時地使用一下“斤斤計較”,甚至有時可與他“兩兩計較”、“克克計較”,畢竟,異於常人的“小人”,就要用異於常人的方法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