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熱情謳歌普通人的生命亮色(代序)
楊曉敏
王培靜是一位長期堅守在文學陣地的軍旅小小說作家。早在1992年,我們認識於《解放軍文藝》、總後創作室和百花園雜誌社聯合舉辦的“潼關筆會”上,因為工作關係,我一直關注著他的寫作狀態,並目睹了一個作家的進步成長。
王培靜的作品氣質是光明和向上的。在對小說中“人的主題”的開掘,他的著眼點雖然是普通人或小人物,但他著力抒寫的,是普通人的高尚和小人物的英雄情結。王培靜的小小說集是完全可以給孩子們讀的,他告訴讀者,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那麼多的優秀品質,可以勇敢、仁愛、體恤和堅實,甚至可以在關鍵時刻迸發出生命的火花而成為令人景仰的英雄。《天使的翅膀》直接寫了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語文教師張米亞正在給學生們布置作文,作文題目是《假若我有一雙飛翔的翅膀》,這等於是讓孩子們抒發心中的夢想啊,飛到北京,飛到大海…… 突然大地震爆發,張老師緊急組織學生疏散,全力施救後仍然不幸犧牲--他展開的雙臂下仍然護著兩個活著的學生,這就是那個讓無數人淚飛如雨的感動中華的英雄教師--張米亞的真實故事。而王培靜飽蘸著感情之筆續寫了這個故事的結尾:後來孩子們都寫了張老師布置的那篇作文,不過內容不是他們在課堂上敘述的,而是這樣寫:假若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到天堂去看你--張老師,還想聽你給我們講課,一起打籃球……有了這個結尾,作品前後呼應,師生情和人間大愛躍然紙上。這篇作品的成功告訴我們,小說的真實是重要的,然而在真實之外,必要的審美浸潤和情節的藝術化組合也不可或缺,因為這才是作為小小說藝術的基本品質。
《意誌》是王培靜小小說的英雄主義情結的另一篇代表作。裏麵有一個令人震驚的情節:一場激烈的戰鬥過後,我軍屢立戰功的神鷹一號戰鬥機失去了聯係,正當大家擔憂的時候,飛機搖搖晃晃地飛了回來,轟鳴聲簡直能把整個世界震醒--這哪裏是飛機,簡直就是一團廢鐵。而飛行員劉飛身上全是彈孔,雙手緊握方向盤,掰都掰不開,他是在死亡的過程中把飛機開回來的,這簡直是超自然的力量!
在我們的常識裏,小人物承擔個人的命運,英雄承擔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而王培靜小小說中的許多小人物,承擔的責任遠遠超出了個人的範疇。《拾荒人的夢想》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破爛王”的人生軌跡:出生在貧窮山區的民辦教師家庭,長大後接過了父親的教鞭還是當民辦教師,後來入伍,當了幾年兵又回到大山裏,被村主任家退了婚,又失去了民辦教師的崗位,隻好進城收廢品為生。就是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拾荒人,竟然懷揣著一個夢想:攢夠了錢,回鄉辦一所希望小學,自己當校長!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居然靠拾荒積讚了15萬元。看來好夢成真的日子不遠了。也許是作者太喜愛自己筆下的人物,還讓他收獲了城市姑娘的愛情。在王培靜的小小說裏,“理想”和“精神維度”是兩個關鍵詞。他孜孜以求的,是人類正麵精神價值的建構和闡發。在他的小小說《一碗泉》中,描寫了羅布泊艱苦的生存環境。在這“一年隻刮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茫茫荒漠上,居然有一個叫“一碗泉”的地名。這個地名是現在的營長,當年的南方小戰士起的,他曾經差點當了逃兵,渴昏時夢見了一眼碗口大的清泉,還是戰友們把他從沙漠深處救了回來。沙漠裏並不詩意,而一碗泉這個地名富於詩意,後來那個南方小戰士在那兒待了16年——那是戰士們精神守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