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自己是領導、專家、教授、名人,而聽眾隻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國、強硬集團的代表,而對方代表的是小國、弱小組織。
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非同一般的居高言辭。如果是有意,他會高標自置,旁若無人;如果是無意,但由於其身份特殊,在聽者聽來,也會產生一種由上而下的壓力。在單向交流中,聽者無從與之理會,隻得任其去說。如係雙向交談,對方雖有應答之責,但會顯得拘謹。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雙方溝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兩種不同表現:一種是唯我獨尊、自負固執,我怎麼說,你就怎麼聽。另一種是敷衍塞責、不痛不癢,你聽也可,不聽也可。
沈劍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紀要》中談到:沈在擔任蔣介石的英文秘書兼翻譯時,蔣一次宴請來訪的外賓,請其中學時的英語老師董顯光作陪。席間,外賓問蔣是否曾學過英文,蔣說:“學過,但老師不好,所以沒學到多少。”外賓問:“誰是您的老師呢?”蔣揚手指著坐在旁邊的董顯光說:“這就是我的老師。”董顯光窘極,在整個宴會中都顯得神色不安,如坐針氈。本來,尊師是中國人的優良品德,蔣介石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因其居高心理支配,老師不老師,也就全不理會了。
這種心理狀況,沈劍虹還有一對比佐證:
蔣介石與來訪的約旦國王侯賽因會談時,“蔣公像是父執一樣,侯賽因則是恭敬的子侄”。而“蔣公和美國大使會談時,總是非常和藹有禮的。他總是傾聽對方的談話,並且很有禮貌地回答問題”。侯賽因雖貴為國王,但因國小、貧弱,蔣介石便以居高心理相對。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雖僅一大使,蔣介石就不能居高了。
對說話者說來,居高型的心理如果不加強自我修養,實施自我抑製,於言語交際是十分不利的。
4.平正型
這是一種既沒有無謂衝動,又不著意抑製,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綜合性心理狀態。其言辭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是一就說一,是二則說二。
這種心理狀態的人很受人歡迎,即使在某種場合,某個時間會讓人不快,暫時影響交際效果,但時間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會醒悟,自然會覺得還是這種人好。
“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鬆院士,就是這種心理狀態的典型。他逝世後,《人民日報》和《中國科學報》記者作了這樣的報道:“作為上級,他會與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說:新鬆作風民主,決不獨斷專行。有不同意見爭論時,你甚至可以給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這時搞不清誰是領導;但雨過天晴,他從不記恨別人。如果你堅持你的正確意見,他倒很欣賞你的堅強。”
“作為下級,他敢講真話,敢做敢為。一個863項目要調整,但領導同誌猶豫不決。蔣新鬆會上批評說:‘在這個問題上,你朱主任應該負責。’時任國家科委常務副主任的朱麗蘭教授,今日談及此事仍十分感歎:‘蔣新鬆是科技帥才,有時我和他也爭論,我覺得他這個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誠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幫我下了決心,我非常感謝他。我覺得每次跟他相談都很有啟發,在爭的過程中,就得出結論了。’”
二、心理基礎
說話水平與心理基礎的關係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心理基礎,就會有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也就是說,一個人說話水平的高低與他個人的主觀要求和主觀願望密切相關。
1.主動性
主動性是指在言語交際活動中具有明確的言辭發送目的,並充分認識交談的意義,使自己的表達行為服從於交際要求的心理。
這種心理反映著交談者的意念,貫穿於交談活動的始終,同時,也是產生交談欲望的動力。比如你是一名有良知的公民,當有嚴重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言行突然在你身邊發生時,你會被強烈的責任心驅使,站出來喝止。至於這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是來不及考慮的。許多見義勇為者即屬此類。
2.堅毅性
堅毅性是指發送者在言語交際活動中能對自己的表達堅持到底,無論如何都不被外力的影響左右,堅毅頑強,勇往直前。
在這種心理支配下,表達者既要全力維護自己所表達的立場,又要奮起排除各種幹擾自己立場的因素,任憑外力如何幹擾,決不改變初衷,有善始,必有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