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公司資源和高層管理精力,重點突破,係統領先,反對參與,非相關多元化經營,放棄即使有誘惑力的項目;
——資本經營應當排在產品經營之後,利用產權機製更大規模地調動資源,但實現這種轉變取決於公司的技術實力、營銷實力、管理實力和時機,外延的擴張依賴於內涵的實質,機會的捕捉取決於事先的準備;
——現代社會,知識在經營活動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作為外來資本,再不能盲目追求財大氣粗,資本知識化是加速資本經營良性循環的關鍵,在進行資本擴充時重點要選擇那些有技術、有市場,以及與公司有互補性的戰略夥伴,其次才是金融資本;
——資本經營和外部擴張,應當增加公司的潛力,提高公司管理層效率而不是降低,加強公司組織和文化的統一性而不分化,公司的上市應當有利於鞏固業已形成的價值分配製度的基礎。
企業應當認定,企業使命即核心價值觀和經營宗旨並以此為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是樹立目標或明確意圖,而是信念感悟;不是虛張聲勢宣稱什麼,而是反複琢磨和認識溝通問題的過程華為公司的基本經營宗旨、政策和目標的確立,也是一個反複互動過程和長期的組織學習行為。
華為公司始終如一地堅守“刺蝟理念”,在其引以為榮並驅動其經濟引擎的通信設備領域堅持不懈地進行技術和管理創新,切實貫徹《華為公司基本法》規定的基本經營政策:把通信產品的技術與質量作為中短期經營的集中方向,重點突破、係統領先,避免在這種低層次市場上競爭,同時發展相關信息產品;抓住機遇,靠研究開發的高投入獲得產品技術和性能價格比的領先優勢,通過大規模的席卷式的市場營銷,在最短的時間裏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充分獲取“機會窗”的超額利潤,不斷優化成熟產品,駕馭市場上的價格競爭,擴大和鞏固在戰略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但在製定重大投資決策時,不一定追逐短期的高利潤項目,同時要關注有巨大潛力的新興市場和新產品的成長機會,不從事任何分散公司資源和高層管理精力的非相關多元化經營。
正如任正非在總結公司發展經驗時所說,華為公司“從創建到現在華為隻做了一件事,專注於通信核心網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始終不為其他機會所誘惑。敢於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點上。華為從創業一開始就把它的使命鎖定在通信核心網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上。我們把代理銷售取得的點滴利潤幾乎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換機上。”這種注重本質、忽略次節、以“不變”應“萬變”的刺蝟理念,正是華為公司取得成功的秘訣之所在。
明白自己的企業是什麼
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為企業家,都應明確這樣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的企業是什麼?”為這一問題提供答案,是高層管理的首要職責。能否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深思熟慮地思考並提供明確答案,也是企業成敗的最關鍵、最重要因素。
從社會角度來講,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於供給產品和服務,以滿足社會組織成員的需要,如果把社會比作人體的話,那麼企業就是人體中的器官。對於社會來說,企業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對外部的貢獻。因此,在現代社會中,任何組織、特別是工商企業的管理者,時刻都要自我提醒並放在重要位置的一件事情就是:其組織運作對民眾、社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並能自覺地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從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出發進行反思,就會發現企業為什麼而存在的真正原因和意義,從而提煉和確認出企業的真正使命,使企業有了長期持續發展的方向和指針。特別是在國內較為特殊的市場環境下,明白這一點尤為重要。
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可是實際中許多企業家就是做不到,等到明白過來時已經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後果。一個企業在陷於困境時才發現這個問題,就顯得十分不負責任,最好是在企業初創時期就提出,而在取得成功時再認真思考並真正回答好這個問題。因為“成功總是使得導致成功的行為成為過時的行為”,成功總是意味著不同於自身的新情況,成功往往意味著新的挑戰。“當公司取得成功時而不提出‘我們的公司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原因,事實上是自滿、傲慢、懶惰。成功不久將轉化為失敗。”因此,聰明的管理者往往在公司初步成功時,及時提出並回答這一基本問題,公司要持續發展,與外部社會很好地融合,得到社會的承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