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穿白大褂的偵探(2 / 2)

浙江省的句章縣有一人家發生了火災,丈夫被燒死,妻子哭得死去活來。句章縣的縣令張舉看了死者的屍體,特別是仔細檢查了死者的口腔,見裏麵幹幹淨淨,便斷定是妻子謀殺丈夫。

那婦人不服,說是房子偶然失火以致丈夫被燒死。她號陶大哭,說自己家破人亡,縣令還要亂加罪名。她的親戚也為她抱不平。

縣令張舉把眾人請來,當場做了一個“燒豬驗屍”的表演。令人把一頭豬殺死,把另一頭活豬用繩子捆好四腳。然後把兩頭豬扔進柴堆,點燃木柴。

等大火熄滅後,張舉請眾人察看兩頭豬,隻見那被殺死的豬口中幹幹淨淨,而那被燒死的豬張著嘴巴口中有許多灰炭。

縣令張舉對那婦女說:“凡是在大火中被燒死的人,勢必在火中掙紮,口中要吸進許多灰炭。而你的丈夫口中那麼幹淨,說明他是先被殺死,然後房屋才著火的。由此可以清楚斷定,你的丈夫是被謀殺而死。”

那婦人聽了,臉色發白,雙腿發抖,不得不招出了謀殺丈夫的罪行……

句章縣的縣令張舉能夠偵破這個“殺夫燒舍案”,是由於他懂得活人與死人在火中的不同反應,懂得其中的科學道理,掌握了破案的鑰匙。

清朝雍正年間,河北獻縣知縣明晟智破“假雷案”也是一個科學破案的典型案例。

夏夜獻縣電光閃閃,雷雨過後,城西有一個男人被雷打死。

明晟來到現場觀看之後,卻斷定那人不是被雷打死。他認為,雷打人,總是自上而下,況且也不會把地麵打裂,而現場的泥土卻是從下向上飛起,地麵有一個凹坑。

那人不是被雷打死,又是怎樣死去的呢?縣令明晟以為,可能是被炸藥炸死。製造炸藥,需要硫磺。明晟暗地派人去調查哪些人曾買過硫磺,終於查出了罪犯。

原來,罪犯是個好色之徒,他早就看中那人的妻子。於是,趁雷聲大作時炸死那人,說是被雷打死。誰知碰上了精明的知縣明晟,罪犯得到應有的懲罰。

如果福爾摩斯還活著

在談到破案科學的時候,當然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英國作家柯南道爾(1859—1930)筆下的偵探福爾摩斯。柯南道爾寫了《福爾摩斯探案集》,成功地塑造了福爾摩斯這個鮮明的偵探形象。

福爾摩斯很注意用科學來破案。柯南道爾曾形容貝克街福爾摩斯的住室:“四壁掛滿科學圖表。一張試驗化學用的桌子,已經給酸素染成許多黑斑。”“有時,他把整天的時間都消磨在化驗室裏,或是在解剖室裏。”他的雙手“斑斑點點沾滿了墨水和化學藥品”。

柯南道爾在談到福爾摩斯的學識範圍時,曾指出:

“植物學知識——不全麵,但對於莨菪劑和鴉片卻知之甚詳。對毒劑有一般的了解,而對於實用園藝學卻一無所知。”

“地質學知識——偏於實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質。”

“化學知識——精深。”

“解剖學知識——準確,但無係統。”

“我有許多特殊的知識,把這些知識應用到案件上去,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福爾摩斯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比如說,福爾摩斯在破案中,根據許多細微的現象作出了科學的判斷:

“一個人的身高,十之八九可以從他的步伐的長度上知道。”

“假若一個人能夠毫不費力地一步跨過四尺半,他決不會是一個老頭兒。”

“我還從地板上收集到一些散落的煙灰,它的顏色很深而且呈片狀,隻有印度雪茄的煙灰才是這樣。我曾經專門研究過雪茄煙灰。事實上,我還寫過這方麵的專題論文呢。我可以誇口,無論什麼名牌的雪茄或紙煙的煙灰,隻要我看上一眼就能識別出來。”

“我嗅了一下死者的嘴唇,嗅出有點酸味,因此我就得出這樣的結論,他是被迫服毒而死。”

柯南道爾在《血字的研究》這篇偵探小說中,曾作過這樣的預言:“偵探術遲早要發展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

柯南道爾的話,說對了。當年,福爾摩斯隻是憑借自己的經驗來破案。現在,如果福爾摩斯還活著,他一定會運用現代科學來破案,使偵探真正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

在現代化的今天,敵人以現代化的間諜技術竊取科學情報,而我們必須用現代化的技術作為反問諜的手段,這是間諜與反間諜鬥爭在新形勢下的特點。在一般案件的偵破過程中,現代科學技術是一麵捉拿罪犯的“照妖鏡”。正因為這樣,如今的警方偵察員,有著一雙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奇特的眼睛,常常被人們譽為“科學福爾摩斯”或者穿白大褂的偵探——“白衣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