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丹尼斯遭到社會輿論的猛烈譴責,攻擊他是“殘暴的醫生”。
1670年1月10日,法國國會通過了禁止輸血的法律,以防止再發生類似事件。
這麼一來,人們對血液的研究,望而卻步。
勇敢的披荊斬棘者,總還是有的。1819年,有人給一位垂危的病人輸血,獲得了成功。
這對外科醫生們是莫大的鼓舞。然而,當他們繼續用人血進行輸血時,卻連遭失敗。於是,社會輿論又開始譴責輸血試驗。
血,看上去都是殷紅殷紅的,然而,這種神秘的紅色液體卻不能隨便輸來輸去。直到1900年,美國生理學家郎特斯泰才終於揭開血的秘密。為此,他榮獲了1930年的諾貝爾獎。
四大血型
郎特斯泰發現,盡管人血看上去都是紅色的,卻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分別命名為A型、B型、O型和AB型。郎特斯泰的這種血型分類法,稱為“ABO係統”。
郎特斯泰把A型血與B型血混合在一起,血液就凝聚了。這,就是過去輸血常遭失敗的原因——不同血型的血混合在一起,常常會發生凝固(除O型血之外)。
郎特斯泰把同血型的血混合在一起,血液就不會發生凝聚。另外,如果把不同血型與O型血相混合,也不會凝聚。這,也就是1819年那次輸血偶然獲得成功的原因——那次輸血者與被輸血者的血型相同,或者輸血者是O型。
這樣,人們懂得了在輸血前必須檢驗血型,隻有同血型者才能輸血。O型血者的血可以輸給任何一種血型的人,稱為“萬能輸血者”。
從那以後,各醫院都普遍采用輸血手術,挽救了許許多多因失血而生命垂危的人。
人們又進一步查明了血型的本質。
原來,血液是一個“大家庭”,由紅血球、白血球、血清等許多“成員”組成。紅血球中含有凝集原。血型不同,是由於紅血球中凝集原類型不同。A型血,就是紅血球含有A凝集原;B型血,是指紅血球含有B凝集原;AB型血,是指紅血球中含有A、B兩種凝集原;O型血,則在紅血球中既不含A凝集原,也不含B凝集原。
每個人都隻有一種血型,終生不變。然而,也有個別例外的。比如,在1982年,上海中心血站在鑒定獻血者的血液血型時,發現一個罕見的混合血型的人。這位獻血者的血液中,63%的紅細胞是O型,而37%的紅細胞是B型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凡是混合血型的人,必定是雙胞胎之一。這種雙胞胎,還必須是雙卵雙胞胎。雙胞胎有兩種:一種是同一受精卵子一分為二,叫“同卵雙胞”;一種是兩個卵子同時受精,叫“雙卵雙胞”或“異卵雙胞”。同卵雙胞的血型是相同的。雙卵雙胞的血型未必相同。具有不同血型的雙卵雙胞的血,有的在娘胎裏便通過胎盤互相溝通,產生了免疫反應。出生後,成為混合血型的人。
具有混合血型的人很少。上海發現的這個混合血型的人,是第一例。後來,上海又發現這樣?昆合血型的人。現在,全世界總共隻發現過20多個混合血型的人。
在漢族中以O型最多,約占30%~40%;A型占24%~31%;B型占26%~32%;AB型最少,隻占6%~10%。在英國,A型的人比B型的多一倍。
血型的分類方法非常多,郎特斯泰的“ABO係統”隻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其中同一血型,還可以細分為許多亞型,比如A1、A2、A3、A4、A5以及Ax等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