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在特殊的光線下(2 / 3)

這一次,用激光顯微光譜儀分析金屬小熔珠,也獲得重要結果:它的化學成分與保險箱一致!

令人不解的是,小熔珠中多了一種元素——鈦。

為什麼呢?警方進一步調查,弄清楚保險箱表麵的顏料中,含有二氧化鈦。也就是說,小熔珠裏的鈦,來自保險箱表層的顏料。

罪證確鑿,青工被捕了。警方從他家中,搜出了贓物。

那位青工萬萬沒想到,殘留在褲腳翻邊裏的幾顆小熔珠,竟然使他露了馬腳!

借助於激光顯微光譜儀,還曾偵破另一樁案件。

在某市近郊,司機違章快速行車,撞死一個行人。司機駕車逃跑了。

有人目擊這一案件,把肇事汽車號碼報告了警方。

司機被拘捕了。可是他百般抵賴,不肯認罪。

警方在死者身上,找到撞車時掉落的一星油漆。於是,用激光顯微光譜儀測定油漆化學成分,結果表明與那輛肇事汽車的油漆化學成分完全一樣。

在現代科學麵前,在鐵證麵前,那位司機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最有趣的是,激光顯微光譜儀使“金彌陀”現出了原形。

案件發生在國外。一位古玩店的老板,打算花高價買下一隻金彌陀。

通常,人們判斷黃金真偽,用的是試金石:在試金石上劃一下,留下金的條痕,滴上濃硫酸。倘若不受腐蝕,便是真金;如果被腐蝕了,那就是假的。

還有一招,是測量比重。黃金的比重很大,達19.3.也就是說,1立方厘米黃金,重達19.3克。一測比重,也可以使那些冒牌貨露出馬腳。

那隻金彌陀,看來是真的:用試金石試驗,它是金子;測定比重,它也符合標準。

不過,也正因為它是真金,又是古玩,價格棘手。古玩店老板在下定決心之前,請科學家幫忙,用最新的技術,鑒定一下金彌陀的真偽。

科學家用激光顯微光譜儀分析金彌陀。激光顯微光譜儀的激光束極細,然而,亮度高,能夠像一根極細的針,“刺”進金彌陀內部。這根“針”的直徑,隻有幾十微米。用它進行光譜分析時,隻損失十億分之一克的黃金,連天平都稱不出這麼微乎其微的損耗。

科學家們的結論,使古玩店老板吃廠一驚:那金彌陀是假的!它的表麵鍍了一層黃金,而裏麵是黃銅,黃銅內灌了水銀。

由於表麵是黃金,所以使試金石失靈;由於內部灌了水銀,水銀的比重達13.6,而出售者聲稱是22K的黃金(K,譯為開。純金為24開。此處22開,即二十四分之二十二是純金),在不甚精密的測定中,可以“蒙混過關”。

然而,激光顯微光譜儀由於激光束射入金彌陀內部,無情地揭露了它的真相。

古玩店老板不禁以手加額,慶幸自己畢竟得到了現代科學的幫助,這才免於上當受騙!

夜間偵察

深夜,當警方追捕一個罪犯的時候,罪犯越窗逃走了。

警方把燈關上,拿出照相機,對著尚有餘熱的被窩連連拍照。

不久,警方從照片上獲知罪犯的身高、胖瘦、性別等特征,為追捕提供了線索。

照相機為什麼能在黑暗中拍照呢?罪犯已經逃走,為什麼還能拍出罪犯的大致形象來呢?

原來,警方用的不是普通照相機,而是紅外線照相機。

紅外線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線。它又叫熱線。物體的溫度越高,射出來的紅外線越強。紅外線雖然看不見,但是人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比如,在晚上,你倒上一杯熱水,把電燈關掉。這時,整個房間裏一片黑暗,你一點兒也看不見從杯子裏射出來的光線。可是,當你把手靠近杯子,馬上就感到暖乎乎的——這就是紅外線照到你手上來了。

用普通的照相機,拍不出紅外線來。普通的照相機按照可見光的強弱曝光——明亮地方的可見光強,在照片上就白一點;黑暗地方的可見光弱,在照片上就黑一點。

紅外照相機卻是按照紅外線的強弱曝光——熱的地方紅外線強,在照片上就白點;冷的地方紅外線弱,在照片上就黑一點。

在黑龍江某機場,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是一個林區小機場,隻停著一架進行紅外攝影試驗的飛機。飛機起飛後,對著機場拍了一張紅外照片。底片衝出來一看,機場上仍有一架飛機的黑影。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那架飛機停在機場上,在太陽照射下,機身下的地方,溫度比四周低。飛機上天之後,地麵的溫差一下子不可能消失。正因為這樣,在紅外照片上出現了一架飛機的黑影——即在剛才起飛的機身下的地方。

這麼一來,你也就不難明白,當罪犯逃走之後,被窩還是溫熱的,溫度比較高。於是,在紅外照片上,出現一個人形白色虛影,用它可以估計罪犯的身高、胖瘦,以及性別。

紅外照相需要衝洗,不能“立竿見影”,當場看到偵察結果。現在,已經更多地使用紅外攝像機,偵察人員當場就可以從熒光屏上看見顯示的紅外圖像。

如果罪犯在椅子上坐過,在離開後一小時內,仍可用紅外攝像機拍出椅子上的“坐印”。從臀部的形狀、大小,可以判斷罪犯的性別、胖瘦、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