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熊貓的腸道很短,消化能力差。吃進竹子之後,5~6小時便排出去了。竹子中95%是纖維素、木質素,大熊貓無法消化、吸收。為了維持生存,大熊貓不得不大量地吃,不停地吃,甚至連晚間也要不斷進食。
除了竹子之外,大熊貓也吃麥苗、玉米苗、玉米、窩頭、饅頭、米飯之類。餓了的時候,甚至會上樹掏鳥蛋吃。四川王朗一帶的居民,多次發現,雞窩裏的雞蛋被饞嘴的大熊貓偷吃了。
大熊貓還是個“酒肉和尚”
吃點鳥蛋,雞蛋算是“小意思”。其實,大熊貓是個“酒肉和尚”,常常開葷呢。
為了詳細了解大熊貓,1984年夏天我專程前往熊貓之鄉——四川采訪。在綠竹掩映的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裏,我聽說了關於大熊貓“貝貝”的趣事:
1984年初,由於山上的竹林大片枯黃,為了使大熊貓中的“老、弱、病、殘”平安度過災荒,觀察站的科研人員在海拔2700米的山坡上,設置了誘捕圈。如果發現入圈的大熊貓屬老、弱、病、殘,馬上抬下山,送入飼養場中人工飼養。
怎樣誘捕大熊貓呢?
他們把豬骨頭放在篝火上烤得香噴噴的,放進了誘捕圈。
1月3日,那香味便誘來一隻大熊貓,興衝衝入圈吃豬骨頭。科學工作者們一檢查,那是一隻雌性成年大熊貓,身體健壯,發育良好,不屬老、弱、病、殘之列。等它吃飽豬骨頭之後,便把它放走了。
在它走遠之後,科學工作者們又在誘捕圈裏放入一些烤過的豬骨頭。
第二天,那隻大熊貓又來了,進圈吃得津津有味,還是把它放掉。
不料,“三縱三擒”,它總是大搖大擺地來吃豬骨頭。
由於它驅之複來,幹脆,科學工作者們決定撤掉那個誘捕圈。
嗬,沒想到,那隻大熊貓居然跟蹤而來,大搖大擺地走進觀察站裏來!科學工作者們很有禮貌地款待這位客人。他們煮了一臉盆白糖玉米粥招待它。它一點也不客氣,一掃而光,揚長而去。
沒想到,第二天,它又來了!
又是喝玉米粥,還吃了一大堆甘蔗。
從此,它竟天天在下午5點鍾光景,準時“光臨”觀察站,每天都飽食一頓。科學工作者們給它吃羊肉,它顯得最為高興,一次就吃掉幾斤羊肉!
這隻可愛的大熊貓,被取名為“貝貝”。
“貝貝”成了科學工作者的好朋友,天天前來美餐一頓。吃飽喝足之後,揚長而去。由於羊肉、白糖玉米粥、甘蔗之類的營養,畢竟比啃竹子要好得多,所以“貝貝”在短短的兩個月間,體重從67.5千克增加到90千克!
科學工作者擔心,照這麼下去,“貝貝”會過於肥胖,不利於它的健康。
於是,科學工作才開始給“貝貝”減食。“貝貝”馬上發覺“待遇”變差了。
3月22日,“貝貝”大發脾氣。它跑到廚房,坐進米缸,把米撒了一地。然後闖進人們的宿舍,砸爛玻璃窗,在床上撒尿拉屎。
人們遠遠躲開。“貝貝”越發得意,競叼走一塊十多千克的羊肉,消失在竹林之中!“貝貝”真是叫人又好氣又好笑,吃起豬肉、羊肉來,可來勁呢!
不光是人們給大熊貓喂葷食的時候,它才吃。在大自然中,大熊貓也吃葷。
四川寶興縣曾發現一隻大熊貓死於野外。解剖屍體之後,人們在大熊貓的胃中,找到許多發臭的毛冠鹿肉。原來,一隻毛冠鹿死了,屍體已經腐敗,大熊貓卻把它吃掉,結果不幸因腐肉中毒而死。
大熊貓為什麼會開葷呢?其實,這是大熊貓本性的一種表現,不足為奇。因為大熊貓的祖先,本是食肉動物。後來,為環境所迫,吃不到葷食,才不得已啃起漫山遍野的竹子來,由食肉性改為“竹林居土”。
迄今,從大熊貓的牙齒來看,仍保留著肉食動物的特點:大熊貓有著鋒利的犬齒和裂齒,這是撕食獸肉所必備的牙齒,跟獅子的牙齒類似,而與食草動物牛、羊的牙齒明顯不同。大熊貓的後臼大而平寬,那是因為長年累月嚼竹子慢慢磨煉出來的。
在前一章中,談到自居易的《貘屏讚》,詩人說:“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
這當然是一種誤傳。在史書上,這類記載屢見不鮮,說大熊貓“專食銅鐵”,“須臾,便數十斤”,甚至“消千斤”!因此,在古代,大熊貓有著“食鐵獸”、“齧鐵”這樣的別名。
大熊貓當然以竹為主食。至於說大熊貓食鐵,盡管沒有像古書所描寫的“須臾,便數十斤”,但是大熊貓確實有著食鐵的奇特習性。
1979年,一隻大熊貓闖入四川寶興武隆一家農戶,除了吃羊骨外,還啃壞了菜刀、保溫桶之類鐵器。1983年,在臥龍大熊貓飼養繁殖場也發現一隻大熊貓吃鐵皮。
另外,有時大熊貓還啃食木炭,甚至吃皮茄克衫。
大熊貓飲水,一醉方休
大熊貓,還有著種種奇特的脾氣。
任何野獸,都需要喝水。大熊貓喝水,與眾不同:它來到溪邊,豪飲不已,醉倒方休!人們常常發現,大熊貓“醉臥”在溪畔河灘。它,“醉水”了!
從來隻有飲酒而醉,大熊貓卻會飲水而醉。它飲水時,前肢彎曲,後肢站立,嘴巴浸沒在水中。它咕嘟咕嘟喝了幾口,抬起頭來,往回走,剛走了幾步,又回到溪邊,喝上幾口。如此反反複複,一直喝到不能再喝了。此時,它走不動了,便“醉臥”溪邊,要3~4個小時才醒過來。在大熊貓的故鄉,高山流水,小溪潺潺,不像沙漠中的駱駝難得遇見清泉而豪飲不已。那麼,大熊貓幹嗎要醉水呢?有人這麼解釋:大熊貓在飲水時,瞧見水中的倒影,以為有另一隻大熊貓在爭水。所以,走了幾步,回頭看到水中的熊貓,便又去喝,一直喝到肚子撐得圓鼓鼓為止。
這樣的解釋是否合理,還不得而知,除此之外,人們還無法對大熊貓醉水提出更合理的解釋。
大熊貓故鄉的人民,熟悉大熊貓醉水的奇特脾氣。他們見到大熊貓醉臥溪邊,便在一旁靜靜守護,防止別的野獸傷害它,直到大熊貓在醉夢中醒來,他們才放心地離去。
大熊貓另一特性是喜歡獨來獨往,不合群。除了求偶時節之外,成年的大熊貓從來不成群結隊地生活。
熊貓專家胡錦矗教授告訴我,大熊貓還有各自的領地呢!
原來,每隻大熊貓,大約占有四平方公裏左右的勢力範圍,平常隻在這一領地中活動。如果另一隻大熊貓侵入這一領地,兩隻大熊貓之間便會發生“戰爭”!
也正因為每隻大熊貓都有如此寬闊的領地,所以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麵積往往很大,以便讓大熊貓各自割據一方,過著自由自在的獨居生活。
大熊貓平常性格溫馴,不會主動傷人。不過,它的溫順,也是有條件的。在四川臥龍的大熊貓飼養場,我聽說這麼一件事:
那裏飼養著一隻來自美姑縣的雌性大熊貓,名字叫“美美”。平時,“美美”顯得文質彬彬,跟人們很友好地相處。一天,來了一位遊客,見“美美”十分馴良,便拿著鮮竹筍逗它,每當“美美”張嘴要吃時,遊客忽然把竹筍抽了回去。這麼來回折騰了好幾次,“美美”發怒了,撲了上去,咬傷了這位遊客的腿和手。後來,這位遊客去醫院住了兩個多月,才治愈了傷口。
看來,大熊貓的脾氣溫和,但也絕不是好欺侮的。過份傷害它的“自尊心”,它也會奮起反抗的。
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公司,管理員雅克布斯有一次趁大熊貓“玲玲”午休的時候,進去想把“玲玲”吃剩的竹子搬走。沒想到,“玲玲”並沒有睡著,在一旁看見雅克布斯想搬走它的食物,“玲玲”發怒了,猛然撲過去,咬傷了雅克布斯的腿……
盡管大熊貓有著自己的獨立王國,但是並不建窩。大熊貓的生活規律十分有趣:它的食量大,尋找竹林是頭等大事。找著了,一屁股坐下,不停地吃。吃飽了,倒地便睡。睡夠了,又找竹林,又是不停地吃。它每天總是在“找食——進食——睡覺——找食”這樣不斷的循環中度過。它走到哪裏,吃到哪裏,睡在哪裏,所以它無心建造自己的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