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忠誠:臨大節而不改的氣度(1)(1 / 2)

子路的死因:一場高貴的人生謝幕

典籍原文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八佾》

經典導讀孔子在《論語-八佾》中說道:“臣事君以忠”,當然今天已經不存在“君臣”一說,但是我們何不妨就將它看作是自己和公司的關係呢?因此,說到底就是要員工對自己的公司要有一顆忠心。這樣做才對得起你公司對自己的在栽培和每個月的薪水。人們都說“無功不受祿”,既然我們決心用我們的智慧來貢獻給公司,那麼就要出於真心和忠心。俗話說:“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過,有多少人能問心無愧地說出這樣的話來呢?工作中,我們的老板把他們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放手給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用心對待自己和老板之間共同的事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公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盡情展現我才華的舞台,是為“托事”,我們定當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是為“盡忠”。談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方麵,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可以說做到問心無愧。他的死完全能稱得上“驚天地、泣鬼神”,在司馬遷的筆下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場高貴的人生落幕。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蕢聵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蕢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蕢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蕢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蕢聵,蕢聵與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蕢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從這段記載中我們知道子路是因為衛國的政治動蕩而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的那一句“食其實者不避其難”讓人為之肅然起敬。孔子是很了解他這個大弟子的性格與品性的,因此當他聽說衛國正處於政變的狀況,他就斷言了子路生死,後來結果真是如此。子路是在衛國做官,所以他是“食”衛國國君的“食”,而對於我們來講我們的老板也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那麼我們又有誰能像子路那樣慷慨激昂地表示出自己的忠心呢?子路本來是可以免於一死的,他也可以學別人一樣充耳不聞或逃遁,但是他認為受人之托就要忠人之事,所以他用他的死亡來表明自己的氣節。如今,公司在遇到困難最需要員工的時候,員工卻一走了之,其實在此所講的忠誠並不是從一而終,而是一種職業的責任感。不是對某個公司或者某個人的忠誠,而是一種職業的忠誠。忠誠無論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精神,還是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企業精神,它不僅護衛責任,它本身也是一種責任。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一批忠誠於企業的員工。因為每一個老板都明白隻有忠誠的員工才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急企業所急,憂企業所憂,才敢於承擔一切。李琳長得並不好看,學曆也不太高,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電腦打字員,李琳的打字室與老板的辦公室之間隻隔著一塊大玻璃,老板的舉止她隻要願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邊多看一眼,李琳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李琳知道工作認真刻苦是她惟一可以和別人一爭短長的資本。她處處為公司打算,打印紙不舍得浪費一張,如果不是要緊的文件,她會把一張打印紙兩麵用。一年後,公司資金運作困難,員工工資開始告急,人們紛紛跳槽,最後總經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就剩下她一個。人少了,李琳的工作量也陡然加重,除了打字,還要做些接聽電話、為老板整理文件的雜活兒。有一天,李琳走進老板的辦公室,直截了當地問老板:“您認為您的公司已經破產了嗎?”老板很驚訝,說:“沒有!”“既然沒有,您就不應該這樣消沉。現在的情況的確有些不好,可很多公司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並非我們一家。雖然您的兩千萬元全放在工程上,但公司還有活力呀!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公寓項目嗎?隻要好好做,這個項目就可以成為公司重整旗鼓的開始。”說完她拿出那個項目的策劃文案。隔了幾天,老板派李琳去搞那個項目。兩個月後,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李琳為公司拿到三千八百萬元的支票,公司終於有了起色。以後的四年,李琳作為公司的副總經理,幫著老板做了好幾個大項目,又忙裏偷閑,炒了大半年股票,為公司淨賺了六百萬元。又過了四年,公司改成股份製,老板當了董事長,李琳則成了新公司第一任總經理。在李琳上任以後老板就讓她為員工講述一下她成功的經驗。李琳說:“我為公司炒股贏利了,許多炒股高手問我是如何成功的,我說一要用心,二沒私心。現在很多人一麵在為公司工作,一麵在打著個人的小算盤,怎麼能讓公司贏利呢?世上有些道理本是相通的,比如,夫妻雙方應該彼此忠誠,公司和員工也應該彼此忠誠。隻有這樣,家庭才能和順,公司才能發達。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忠誠,因為它是我們的做人之本。”這個的事例告訴我們,當你的敬業和忠誠又增加了一寸時,別人對你的尊敬也會相應增加一尺。作為一個職場中的人,首先要忠誠於自己。我們是對自己負責的,因為個體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天救自救者”,如果一個連自己都不忠誠的人,一個連自己的都不忠誠的人,怎麼能取得別人的、企業的忠誠呢?所以在工作中要有這樣的理念,你首先忠誠於自己。其次的忠誠是給公司的。企業有企業的發展軌跡,個人有個人的發展軌跡,任何職業生涯規劃都不可能讓兩者完全重合,所以企業人和企業的“交集”不過兩到五年時間。所以企業人要有這樣的心態,你為公司工作,公司付你薪水,公司給你提供了這樣的發展空間,你要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發展自己的才能,提升我的市場價值。有這樣想法的員工,會給有良好的職業心態,為公司做出很大貢獻。最後,企業和員工要互相忠誠。忠誠是相互的。員工對企業要忠誠,企業也要對員工忠誠。忠誠是每個職業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總之,作為職業人,首先要忠於自己,其次才是忠於企業,隻有這樣的心態,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忠誠是一道絢爛的人性光環,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則是這道光環籠罩下的美麗風景,讓你的人生永遠充盈著發自內心的幸福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