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隻有危機感強烈的人才能生存(2)(1 / 3)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距離破產隻有18個月”,作為世界首富,這句話最能準確地表達出蓋茨心中的想法。這句話也是蓋茨非常喜歡的微軟公司文化中的一條內容:“每天早晨醒來,想想王安電腦,想想數字設備公司,想想康柏,它們都曾經是叱吒風雲的大公司,而如今它們也是煙消雲散了。一旦被收購,你就知道它們的路已經走完了。有了這些教訓,我們就常常告誡自己——我們必須要創新,必須要突破自我。我們必須開發出那種你認為值得出門花錢購買的Windows或Office。”蓋茨曆來以悲觀的論調談論微軟,即使是在微軟最鼎盛的時期,他也一再強調微軟離破產隻有18個月的時間。當微軟利潤超過20%的時候,他強調利潤可能會下降;當利潤達到22%時,他還是說會下降;到了今天,他仍然說會下降。他認為這種危機意識是微軟發展的原動力。微軟著名的口號“不論你的產品多棒,你距離失敗永遠隻有18個月”,正是這種危機意識的體現。微軟的危機感使得它找到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續創新。事實上,蓋茨一直也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無論在任何場合,隻要是軟件能發揮其效益的地方,他都會讓微軟顧及到。因此微軟為手表開發軟件,為電話開發軟件,電視機、汽車上也有微軟的產品。不過這些東西有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大眾接受。例如微軟為有線電視網絡開發的軟件直到最近幾年開始才贏得了大量的客戶,而相應的開發工作曆時已超過了十年。在蓋茨的眼中,每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對於微軟來說都是福音。因為利用這些新技術、新產品,微軟可以通過研發新軟件的方式快速進入這些新的領域。蓋茨說:微軟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速,走到別人的前麵去。2004年5月底,當病毒和信息安全問題一再困擾電腦用戶時,微軟宣布開始出售一種可由電腦製造商預裝在服務器內的網絡安全軟件,從而正式拉開了自己進入網絡安全軟件市場的帷幕。出於對科技進步的關注,微軟從來都不缺乏市場敏感。微軟從2002年初開始不斷提升操作係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並在2003年收購了一家羅馬尼亞軟件公司的反病毒技術,從此走上了開發殺毒軟件的道路。開發殺毒軟件並不是微軟的強項。但蓋茨更清楚地知道,技術是主導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企業,技術創新永遠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追逐潮流的結果就是促動企業不斷設計、生產出市場需求的各種新產品。一個企業能否持續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成為決定該企業能否實現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的新經濟時代,企業產品麵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不及時更新產品,就可能導致企業的滅亡。計算機領域有一個人所共知的“摩爾定律”,它是由著名的芯片製造廠商——英特爾

(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力(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後,於1965年4月19日提出的。“摩爾定律”基本定理:

1集成電路芯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倍。

3用一個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每隔18個月就翻兩番。

“摩爾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它印證了英

特爾公司高速成長的輝煌曆程,同時,也是微軟公司持續常青發展的秘訣之一。

在微軟發展的初期,蓋茨一直是靠給大公司提供軟件產品而生存。但是當時兩大電腦生產商蘋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在試圖研發自己的軟件,試圖借機擺脫微軟。這兩大公司的結盟,讓蓋茨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他把新一輪競爭的目標確定在多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