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冬天的啟示:真正的危險是意識不到危險
典籍原文子曰:“明君者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意恐其驕;三曰,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韓詩外傳?卷七》
經典導讀賢明的國君應該有“三怕”:即一怕處在尊貴的地位,聽不到對自己過失的批評;二怕得意的時候驕傲起來;三怕聽不到天下最好的意見而不能實行。由於不謹慎就有亡國亡身的可能,所以,古代的明君都很謹慎,孔子所說的“明君者有三懼”對於我們如今的企業經營者和員工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當華為在2000年新世紀伊始,在“網絡股”泡沫破滅的寒流還未侵襲中國,國內通信業增長速度仍以20%以上的時候,當華為在2000年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其總裁任正非卻大談危機:“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一定會到來。”他在一次公司內部講話中頗有感觸地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隻有危機感,也許是這樣華為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曆史規律。”這篇題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後來在業界廣為流傳,深受推崇。當然,“華為的冬天”實際上並非隻是華為公司的冬天。正如在《華為的冬天》最後,任正非指點江山地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網絡股的暴跌,必將對兩三年後的建設預期產生影響,那時製造業就慣性進入了收縮。眼前的繁榮是前幾年網絡大漲的慣性結果。記住一句話‘物極必反’,這一場網絡設備供應的冬天,也會像它熱得人們不理解那樣,冷得出奇。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能活下來。”“華為的冬天”帶給我們這樣一個重要的啟示——最危險的情況是你意識不到危險。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危機總會不知不覺地到來,因此,企業就要預先做好準備。怎樣做準備呢?那就是時刻樹立危機觀念,對企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從而使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如果一個企業喪失了危機觀念,就好像一個人閉著眼睛開車一樣,早晚會出事。事實上,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成功與否,在發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危機管理課題組、零點調查和中國惠普有限公司曾經共同對企業危機管理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內地452%的企業處於一般危機狀態,404%的企業處於中度危機狀態,144%的企業處於高度危機狀態,這就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企業處於“十麵埋伏”之中。企業就好像是一艘在風雨、礁石、海浪中穿行的船,隻要不停止航行,危險就一直存在。
明朝作家劉元卿,在一篇題為《猱》的短文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猱的體形很小,長著鋒利的爪子。老虎的頭癢,猱就爬上去搔癢,搔得老虎飄飄欲仙。猱不住地搔,並在老虎的頭上挖了個洞,老虎因感覺舒服而未覺察。猱於是把老虎的腦髓當做美味吃個精光。英國的人力培訓專家B?吉爾伯特曾提出一個管理學上的著名法則,即“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人們將之稱為吉爾伯特法則。這句話引申到企業經營上,就是最平靜的時刻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刻。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危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危機從不同側麵襲擊企業的機體,每一個企業都時刻麵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危機。可能是市場環境的突然惡化,可能是領導者的一個錯誤決策,可能是部門之間的互相牽製,可能是企業內部的一次內訌,一個企業就麵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作為企業的主人,每一名員工都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對危機做到先知先覺,這樣公司這艘船才能穿過暗礁密布的大海,順利駛向成功的彼岸。
員工思索
1. 作為企業的一員,你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嗎?
2. 你在企業曾經經曆過的危機是什麼?
真的需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嗎?
典籍原文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論語-泰伯》
經典導讀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在病重的情況下對他的弟子的教誨,他引用《詩經》中的話來告訴弟子做事情切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就會在一些細節和小事上釀成大禍。曾子這句話對於我們如今企業的經營者和員工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現實工作中的失敗,常常不是因為“十惡不赦”的錯誤引起的,而恰恰是那些一個個不足掛齒的“小錯誤”積累而成的。如今已步入精細化時代,工作中任何一個出了差錯,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所產生的後果都會被不斷擴大。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也要以一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