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不患無位,患無以立(3)(2 / 3)

員工思索

1. 什麼是學習型員工?

2.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學習型員工嗎?

以空杯心態不斷超越

典籍原文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經典導讀《論語》裏記載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覺得你和顏回兩個人誰學問品德好?”子貢很有自知之明,他自己雖然也多才多藝但不恃才傲物。於是他回答:“我哪裏能跟顏回相提並論啊!老師你說出了一,顏回就能知道十。而我卻隻能知道二而已!”孔子說:“你確實不如他。非但你比不上他,就連我自己也比不上他啊。”孔子的謙虛由此可見一斑,他認為他的學生中有人比他厲害,他也要向他學習。孔子是非常讚成人應當謙虛好學的,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焉”。這些都是他教導弟子虛心向學的言語,也是教導弟子不要自視過高。

有一次,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傾斜地放在祠廟裏,那時候把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器。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麼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的,如‘座右銘’,是一種用來伴坐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端正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說著,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裏麵倒水試試看吧!”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裏。不一會兒,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麵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這時候,孔子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世上哪裏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水滿自溢,人自滿會跌倒,這是自然規律。命運是極其公正的,它不會因為人的不同而有所偏頗。日中就得西斜,月圓就要虧缺,物盛必衰,這是天地的道理。人體驗到了天地的道理,高就會自卑,盈就會自謙,等就會自抑。所以孔子又說:“君子做人不向大,有功不自傲。”“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別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而自愧於人。”虛己對人是長進仁德的基礎,自謙是受人尊敬的階梯。念念不忘“謙虛”兩字,自然是高風可仰,心光可掬。具有空杯心態者往往是站在低處,思考高位。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話固然不錯,但人們通常會被上位的風光所迷惑,從而急功近利,浮躁膚淺。這時,你就需要一種謙卑的心態,在低處和平凡的崗位中磨礪和提升自己。王林大學畢業,進了一家機械廠工作,被分配到基層部門擔任管理人員。因為他不懂生產,不熟悉工藝流程,所學的專業與實際操作銜接不上,在管理上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另外幾個一同分配來的大學生,雖然也不能勝任工作。但他們卻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一味發牢騷:抱怨工廠待遇太低,升遷太慢,認為在這裏工作是大材小用。他們甚至以“跳槽”相威脅,讓廠長給他們安排更好的位置。就在夥伴們相繼高升之際,他卻向廠長提出了反向的要求:讓他下車間,當工人。廠長驚訝極了,轉而對他的選擇表示了讚賞:“好,小夥子有誌氣!”但是他卻沒法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消息傳出,全廠嘩然,連那幾個大學生對此也表示不能理解。王林卻不理會那些議論,安安心心做了一名工人。他一心撲到了工作上,努力鑽研各項技術,熟悉每個工種。兩年後,他升任車間主任,因為他懂技術,沒人敢敷衍他,所以王林所在車間的產品質量是最好的。這時,當年跟他一起進廠的大學生都在各科室擔任中層幹部。幾年後,廠裏決定試行承包製。他承包了二車間。因為產品質量過硬,營銷自然得力,很快就打開了市場銷路,在全行業中成為赫赫有名的新軍。後來,他通過融資,買下了這家工廠。現在他已是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家,公司的股票正準備上市。在總結成功經驗時,王林說:“海納百川,才成汪洋之勢。年輕人要學會從低位進入,充分積累經驗,將來才能有成功的本錢。”由此可見,真正有才能者身處低位仍然能夠不氣餒,不心浮氣躁,他們能夠韜光養晦,積極進取。空杯心態就是一種在低位思考高位的理智心態。就因為王林沒有被一時的利益所誘惑,能夠冷靜歸零,積極磨礪自我,因此才能夠取得成功。七月,總是離別的時刻。一所名牌大學畢業考試的最後一天,畢業生們都雄心勃勃地展望未來,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這是他們參加畢業典禮和工作之前的最後一次測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