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誠信是生命的承重軸(2)(2 / 3)

員工思索

1. 你如何看待工作生活中 “投機取巧”的小聰明?

2. 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級?

體會祭祀中表達的正直精神

典籍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八佾》

經典導讀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麵前,祭神就好像神靈真的在麵前。假如沒有時間,不能親自參與祭典,隻能象征性地由別人代祭,這樣就等於不祭,又何必故作排場呢?梁漱溟先生說,孔子在這裏並不是談鬼神,而是要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孔子的這種精神,告訴我們對於任何祭典都要如此。做人也一樣,無論對生者或是死者,無論對別人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事,都要坦誠正直、始終如一。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能給人帶來信任、尊重和友誼等,人類之所以生生不息地向前發展,也正是由於它的存在。它有一種近乎本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每年5月2日,美國孩子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誠實節。這個節日源自一個悲慘而又真實的故事。許多年以前,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州蒙特羅市,有一個名叫埃默紐·旦南的孩子。他生下來後,家裏連遭不幸,父母先後去世。而當時,他隻有5歲。就在他流落街頭、走投無路的時候,一個年老無子,名叫諾頓的酒店老板收養了他。旦南絕處逢生,就認諾頓夫婦為養父母。旦南年齡雖小,但過早到來的各種憂患和磨難,使他變得很懂事。諾頓的酒店不大,有什麼活他都搶著幹,對養父母也很尊敬、孝順。一家三口日子過得還算和順。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旦南長到了8歲,也更懂事了。他不經意間發現,養父母不是正派人。小酒店出賣的酒都是兌了水的,不僅如此,酒店還記花賬,多收錢。他的養父母總是挖空心思算計怎樣坑騙顧客。旦南看後,很不滿意,經常苦勸養父母不要掙昧心錢。諾頓非但不聽,有時候還順手給他兩巴掌,罵他吃裏爬外。久而久之,養父母對旦南越看越不順眼,因此經常打罵他。有一天傍晚,旦南家裏來了一個小販。這個小販一進門,就和諾頓夫婦吵了起來。旦南側耳細聽,好像為了什麼賬目問題。當天晚上,小販便留宿在酒店裏,諾頓的心情似乎很不好,吃飯的時候喝了好多酒,而且很早就把旦南轟到了樓上,還揮舞著拳頭警告他,今天夜裏他要敢跑下樓來,就打斷他的狗腿。旦南躺在床上很納悶,心裏又驚又怕。他想到近一年來,養父雖然經常打他,但這樣凶狠的態度,在他記憶中還是第一次。而且,從養父那閃動不定的目光中,小旦南總感覺今夜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到了後半夜,好不容易才迷迷糊糊睡著了的旦南,被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吵醒了。他遲疑了一下,趕緊從床上下來,把耳朵貼在樓板上,於是他聽見養父和小販正在用最肮髒、最下流的語言對罵。又過了一會兒,隻聽“啊”的一聲慘叫,隨後就是一片寂靜,一點聲音也沒有了。旦南盡管嚇得渾身發抖,但意誌還是驅使他披起衣服,躡手躡腳地走下樓來,把臉貼在養父母房間的大門上,順著門縫向裏看去。這一看,把他嚇得手腳冰涼。隻見那小販倒在地上,胸口上插著的一把刀子,還在輕輕地顫動。養母站在旁邊,搓著兩手,不停地嘟著:“你殺了他,這怎麼好?他死了,死了……”旦南頓時覺得頭暈目眩,眼前金花亂冒,身子猛然往前一栽,隻聽“呼”的一聲,一頭磕在了門框上。諾頓聽到響聲後一愣,立即大步跨過來,推開門,抓住旦南的頭發,把他拖了進來。諾頓眼珠轉了轉,臉色和緩了下來,他讓茫然不知所措的旦南坐下,和顏悅色地說:“孩子,你都看見了,是這小販進來行凶,爸爸在自衛中才失手殺了他,對吧?這把刀也是他帶來的,對吧?明天警察來了,你就這樣說。”旦南像木頭人一樣坐在那裏,眼睛一直沒離開小販的屍體。過了好半天,他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把頭埋在養父的膝蓋上,聲淚俱下他說:“爸爸,你說得不對。我知道,是你殺了人。爸爸,我求你,你快去警察局自首吧!那樣,我們一家人才能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