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小唐:“你們公司營業執照的有效期是多少年?”這個問題可把小唐難住了。小唐剛到公司不久,況且這個問題與保單無關,因此,事前沒有專門去了解這些問題。於是,她很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認真負責地向你保證,我回去後會立即問我的公司領導,並將有關文件的複印件傳給你。”回到公司後,小唐立即向同事谘詢情況,最後,公司高管把答案告訴了她。得到答案並查詢相關文件後,小唐將相關文件傳真給了這位客戶,客戶沒有再問一句話,便與小唐簽訂了保單。事後,小唐問這位朋友:“你老公不是很討厭保險代理人嗎?為什麼那麼快就決定簽保單了呢?”朋友這才將實情告訴了小唐:原來,這位朋友的老公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早已知道新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執照的使用期限。他之所以問小唐這個問題,隻是對她誠信的一種試探和考驗。在小唐之前,他問了很多保險代理人,都是胡亂作答,隻有小唐實話實說,因此,他覺得小唐為人誠懇,不會欺騙人,所以最後選擇和小唐簽單。小唐萬萬沒想到,“不知道”三個字竟給自己換來了一張保單。後來,這位朋友還給小唐介紹了很多客戶,簽下了很多張保單。小唐的事例告訴我們,誠信一個人巨大的無形資本。古之能成大事大業者,大多都有信義於天下。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說過:“做生意和做人的第一要素就是誠實,誠實就像是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就別想再有生命了。”上文例子中的小唐正是靠誠實的品質奠定了自己事業的基礎。以誠待人,在工作中樹立起誠信的品牌,相信你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和幫助,你的工作和事業也會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局麵。
員工思索
1. 麵對客戶提出的問題,你是以誠信的態度回答的嗎?
2. 誠信對於企業與個人來說同樣重要,如何加強企業中的誠信文化建設?
失去信用,你的職業大廈就會搖搖欲墜
典籍原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經典導讀子說:“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可以呢!就好比大車上沒有輗,小車上沒有軏,它靠什麼行走呢?”信,是儒家傳統倫理準則之一。在孔子看來,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點。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就等於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孔子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規範”(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認為隻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則人任焉”)。大車無軏(大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小車無呱(小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中的關鍵一樣,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人沒有信用,就沒有人相信,不被人相信的人,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幹不出什麼大事。唐朝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名叫呂元應。他酷愛下棋,養有一批下棋的食客。呂元應與食客下棋。誰如贏了他一盤,出入可配備車馬;如贏兩盤,可攜兒帶女來門下投宿就食。有一日,呂元應在亭院的石桌旁與食客下棋。正在激戰猶酣之際,衛士送來一疊公文,要呂留守立即處理。呂元應便拿起筆準備批複。下棋的食客見他低頭批文,認為不會注意棋局,迅速地偷換了一子。哪知,食客的這個小動作,呂元應看得一清二楚。他批複完文件後,不動聲色地繼續與食客下棋,食客最後勝了這盤棋。食客回到住房後,心裏一陣歡喜,企望著呂留守提高自己的待遇。第二天,呂元應攜來許多禮品,請這位食客另投門第。其他食客不明其中緣由,很是詫異。十幾年之後,呂留守處於彌留之際,他把兒子、侄子叫到身邊,談起這回下棋的事,說:“他偷換了一個棋子,我倒不介意,但由此可見他心跡卑下,不可深交。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些,交朋友要慎重。”他積多年人生經驗,深覺棋品與人品密不可分。棋品即人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守信用的行為,看似小事,卻會為我們的品格印上很大的汙點,成為我們人生發展的隱患。歐洲某些國家的公共交通係統的售票處大部分是自助的,也就是說你想到哪個地方可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極少。據說逃票被抽檢抓到的大約隻有萬分之三。一位中國留學生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他很樂意不用買票而坐車到處遊玩,在他四年的留學期間,他因逃票被抓了兩次。四年後,他大學畢業,試圖在當地尋找工作。他知道許多跨國大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就向這些公司投了自己的求職資料,可都被拒絕了。一次次的失敗,使他憤怒地認為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傾向。終於有一天,他衝進了一家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先生,我想問一下貴公司為何不錄用我。據我所知,我有一位各方麵能力都不如我的韓國同學已被你們錄用。你們是不是歧視中國人?”“先生,我們並沒有歧視你,相反的,我們很重視你,因為我們公司一直在中國進行市場開發,我們需要一些優秀的本土人才來協助我們完成這個工作,所以你剛來求職的時候,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很感興趣。老實地說,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經理回答。“那為什麼不錄用我呢?”“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我們發現你有兩次乘公車逃票的記錄。”“我承認。但為了這點小事,你們就放棄了一個能為你們帶來更大利益的人才?”“小事?不,不!這位先生,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我們注意到了,第一次逃票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動售票係統,這有可能。但在之後,你又逃了票。這如何解釋呢?”“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零錢。”“不,不!這位先生,我不同意這種解釋。我相信你可能有數百次的逃票。對不起,我隻是說可能。此事證明了幾點:第一,你不僅不尊重規則,而且善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第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誠信來完成的,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但為了節約成本,我們不會設置複雜的監督機構,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係統一樣。因此我們沒辦法雇用你,而且我可以斷定:在這個國家甚至在整個歐盟,可能沒有公司會冒險來雇用你。”信用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前提,一個人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必須重諾守信,別人才會相信他,願意與他打交道,這樣,雙方才有可能建立穩定的、長期的聯係。事實上,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和工作,總離不開同他人打交道,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更需要他人的支持、幫助,因此良好的人際關係十分重要。而重諾守信,則是維係人心,增進情誼的重要一環。相反,有些人自以為聰明,專門玩弄狡詐欺蒙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其實,這種伎倆在一個健康社會是行不通的,或早或遲,總有騙局揭穿,真相大白的一天,到時候騙人者輕則聲名狼藉,眾叛親離;重則無法在社會立足,並受到法律的追究,正如《紅樓夢》中所說的“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韓非子說:“巧詐不如拙誠。”巧詐的行為雖然可能圖得暫時的利益,可是一旦被人識破,換來的就是別人懷疑的眼光。以近乎愚笨的拙誠來待人處世,一時間或許他人無法感受到你的誠意,但經過長久的相處,必能獲得他人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