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追隨孔子的足跡做一名職場勇士(1)(1 / 2)

做成熟職業人從內心強大開始

典籍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經典導讀孔子說:“聰明智慧的人不會迷惑,實行仁德的人不會憂愁,真正勇敢的人不會畏懼。”智,仁,勇,是孔子所提倡的三種傳統美德。孔子一生都在踐行“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做事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因為他的內心強大到能撫平一切不平事,無論困難,無論麻煩還是災難。

孔子認為一個勇敢的人無所畏懼,所向披靡。什麼樣的狀態才能稱為勇,又如何能做到勇者呢?孔子用其一生精細而翔實的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勇氣。現代職場似乎永遠不缺少智慧,但論其勇氣,恐怕應成了稀缺品了。所以,我們有必要跟著孔子的足跡重溫一下如何在職場中做一名真正的勇者。“孔子當年經曆的困境,就是我們今天經曆的困境”,“而孔子身上具有的勇氣,卻是我們今天丟失了的東西”。錢寧在完成新作《聖人》後如是說孔子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孔子一生雖然鬱鬱不得誌,但最可貴的是在他的一生中始終持有一種勇氣和堅定,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與理想,矢誌不渝,畢生執著追求而這正是當今這樣一個喧囂與騷動的世界裏的眾生所缺乏的。磨難、困境可以是殉難者的墓誌銘,也可以是成功者的通行證。隻是太多的人麵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心生膽怯,望著成功者的背景與高度而內心卑憐。是別人的高度阻礙了你攀登的勇氣還是自己被自己內心的懦弱嚇退。其實,現代人裏不乏“仁者不憂,”“知者不惑”的實踐者。保持一顆平常心,順應自然,

要讓自己的心情徹底放鬆下來,不要讓欲望牽著你到處奔跑,也不要卑微令你原地踏步,讓腳步隨著心態走走,把浮躁的心安頓下來;你就會體會到海闊天空。事實上,麵對生活,你的心態直接關係到你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質量。我們不必如佛家人那樣四大皆空,但卻可平常一分就是一分,這對生活就會多一分從容和灑脫。有了一顆仁智之心,我們不會對明天將來來臨的工作上煩惱而寢食難安,不會在麻煩來臨時而緊張,也不會為一點工作上小事而垂頭喪氣。我們有時總能勇敢麵對生活中那些大的危機,卻常常被一些工作中的小事搞得垂頭喪氣。我們之所以對小事缺乏足夠的承受能力,恰恰證明這些小事對我們來說並非小事,是我們內心缺失能搞定小事的東西。如果我們的確認為是小事,而又不能擺脫這種小事的煩惱時,那麼,就證明我們還沒有把精力集中在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因此,麵對工作中的煩惱,我們首先要問自己:“這是事情本身無法得到解決嗎?是我們找不到解決辦法嗎?還是我們內心實在不敢去麵對而一味地去逃避?”當我們擺脫無謂的纖絆,集中精力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的職業夢想時,工作中的煩惱便會大大減少,因為我們在自己夢想的追求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就不在乎身邊還有些小煩惱。在孔子眼中,一個人有了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細節不計較,可以不糾纏於小的得失。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安靜、坦然。現代職場我們痛苦的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隻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當我們很明白如何取舍,那麼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兩強相遇勇者勝,你的內心足夠勇氣,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隻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了解他。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而且內心強大的職業人,然後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取得裴然成績和收獲內心的寧靜與勇氣。以此,我們才不會畏懼工作上的難題,害怕犯錯誤,害怕承擔犯錯後的責擔。做一名成熟的職業人,先從內心強大開始。

員工思索

1. 你認為自己對於外在的因素和內在的修為哪一個更為重視?

2. 你的內心常常逃避一些問題嗎?

工作中的成敗得失都會過去

典籍原文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論語·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