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和新加坡的再定位(2 / 2)

新加坡是另外一個特例。它船小好掉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宣布將轉向賭場經濟。這點固然令人齒寒,然而對於中國來說,其最具戰略殺傷性意義的決定,則是為美歐資本提供金融殺手服務。

以我們的觀察,新加坡打著從事金融業的幌子,做美歐資本(尤其是美國資本)在東亞的橋頭堡,為美歐資本狙擊中國金融體係的戰略行動提供前沿陣地,從中獲取傭金。

1996年,新加坡以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彙交易)方式推出人民幣期貨。其狼子野心初露端倪,很快,人民幣期貨成為全球主要六種貨幣期貨品種之一。我們為何如此強調這點呢?這裏需要提供一個背景:當時美國推出的日元NDF,通過狂炒日元升值概念,在推動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推動日元升值方麵,起到了傳說中“薩達姆的大殺器”的作用。

眼下,亞洲NDF市場的成交額占全球NDF市場的絕大多數。根據2003年初“新興市場交易者協會”的測算,韓元、新台幣、人民幣、印度盧比、印度尼西亞盧比和菲律賓比索這六種亞洲貨幣NDF的成交額約占全球新興市場NDF成交額的70%。換句話來說,這六種貨幣就是全球最主要的貨幣期貨品種標的。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這六種貨幣和東南亞金融危機受害國之間的異同。

2005年前後,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從地球的某個地方升起,傳遍全球,並且成功地讓人民幣於2005年7月21日升值。在這個背景下,大量遊資湧入中國,國內資產價格節節攀升。

事實上,除了NDF人民幣業務之外,新加坡可以玩的花樣還多著呢。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05年8月23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和新加坡交易所(SGX)共同宣布,兩家交易所將各出資50%組建一家名為Joint Asian Derivatives Pte. Ltd.的私人公司,並通過該公司設立一家名為Joint Asian Derivatives Exchange(JADE)的商品衍生品交易所,交易所將在2006年第三季度成立。在新交易所設立初期,交易所將由新加坡交易所衍生品交易有限公司負責運作,並受新加坡金管局監管。其交易指向,就是中國這個龐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

這一舉動成真,則意味著整個東亞,尤其是中國買賣的大宗商品,要由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來定價。從此以後,中國每次辛苦賺錢的同時,都要以國際金融交易的模式,向那“黃皮白心”的“香蕉人”繳納超額溢價——“香蕉人”要學美國人,當黑社會或者亞洲市場管理員,向中國收取保護費或者攤位費了。

事情還沒有完,新加坡興致勃勃,要接著把遊戲玩下去。2006年7月底,媒體又傳出消息,說新加坡交易所在其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一項計劃,將於當年9月5日上市中國A股期貨(新華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

2006年9月5日上午9:15分,新加坡交易所(SGX)按計劃上市了中國新華富時A50(FTSE/Xinhua China A50 Index)指數期貨合約。這一舉動,相當於為海外資金炒作中國股市提供了近在中國家門口的戰場。

這場戲,如何演下去,還要繼續觀察。